林大中(1131~1208),字和叔。县城人。早年入太学,举进士,为官多年。知抚州金溪县时,郡守催缴田赋,急如星火,大中报请宽限日期,不听,纳委任状挂冠求去,郡守感愧,遂允所请。知湖州长兴县时,对诉讼案件,必定深究曲直,不许私和。旁人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中却说:“此乃所以省事也。”其后果然讼事日稀。迁殿中侍御史时,奉旨采访朝廷施政得失,他认为进退人才,要观察他的趋向是否端正,办事是否顾全大体。知潭州时,帝问今日群臣谁最贤能,大中推荐了知福州的赵汝愚。由是汝愚被召进京,佐理朝政。时马大同任户部,大中劾其用法过峻,又论大事少卿宋之瑞处事不当,皆无结果。大中以言不行,求去。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遗书朝中有识之士说:“林和叔入台,无一事不中的,去国一节,风谊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宁宗即位后,大中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曾多次上疏弹劾韩?胄。不久吏部侍郎彭龟年,因上书劾?胄,被外调下郡,大中马上奏请留龟年任经筵讲官,而放?胄下郡。?胄愈恨大中。后御史汪义端请求革去赵汝愚而引用韩?胄任内史。大中又加以反驳。终因激怒韩?胄被罢官。居家十余年,优游林下。有人劝大事通书韩?胄以求免祸,大中毅然回答:“福不可求而得,祸可惧而免乎?”韩?胄伏诛后,大中奉召试吏部尚书,调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著有奏议、外制、文集30卷。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