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747029186A/2012-14602 | 发布机构: | 市人行 | 发文时间: | 2012-11-02 |
文号: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上报前五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我支行对前五年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对未来五年及明年工作进行了研究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五年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永康金融业实现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成为金融规模增长最快、金融资产质量最好的县市之一,获得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一)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渐趋健全。初步形成了在人民银行永康市支行、银监办事处的指导、监管与服务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截止10月末,在永康市设有基层央行1家,银监办事处1家,商业银行14家,保险公司29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20多家担保公司和典当行。永康已成为对各类金融机构最有吸引力的集聚地之一。
(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经济金融良性互动。银行存贷款总量迅速扩大。至2011年10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2.99亿元,比2007年增加413.2亿元,增长165.42%;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76.41亿元,比2007年增加361.82亿元,增长168.61%。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67亿元,比2007年下降63.38%,不良贷款率0.29%,比2007年降低1.03个百分点。
(三)金融改革有序推进,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永康市区域金融改革大踏步前进。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永分支机构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挂牌;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先后引进了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稠州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分支机构,并创立了小额贷款公司。
(四)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加快,现代支付和结算系统建设快速推进。金融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支票结算业务在全省率先推广,新兴业务拓展迅速,中间业务推陈出新,银证、银保合作不断加强。
(五)政银企沟通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了市长与行长之间“月碰头、季分析、年考核”制度,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便捷快速。建立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上级行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市委、市府领导带队走访金融机构的上级行,实现地方政府与上级行信息有效对接。建立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重点企业资金链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对外贸、房管、国土、经贸、财税、法院等11个部门的企业信息进行监测,向金融机构及时通报,加强资金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建立政银企恳谈会制度,成立以分管金融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各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政银企恳谈会领导小组,以“对话、合作、共赢”为主题,定期召开政银企恳谈会,成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金融工作品牌和贯彻货币政策的有效载体,有力对接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六)金融稳定工作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建立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风险处置制度。2009年首次尝试发布《金融生态白皮书》,对永康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制环境、诚信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向社会展示永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录入企业环境违法、土地违法信息,与法院定期对接案件信息,加快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着力打造政府信用,以政府信用带动全社会信用的进一步改善,对历史遗留的政府债务进行统筹安排,归还或重新落实;推动信用社区、信用村镇、信用企业建设,促进打造良好的地方社会信用环境。
(七)推动企业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随着商业承兑汇票、企业上市、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的起步,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有资质的信用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如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众诚资信评估公司等在永开拓业务,与永康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浙江产权交易市场永康分市场,成立永康时代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股权投资提供服务。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培育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金融改革发展进程,紧密结合实施“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三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打造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