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象珠镇现有公办学校7所,其中中心幼儿园2所,小学4所,清溪初中1所。学校布局合理,教育氛围浓厚,是省级教育强镇。但近些年来,因时间的推移,教育硬件设施更新速度追不上老化的速度,老的校园布局满足不了现代师生的教学需求,软件上与教育公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凸显。
硬件设施方面。除了近年新建的清街小学一幢教学楼,象珠小学一幢教学楼,官川小学实验楼,象珠中心一园二园外,其余的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教学楼和宿舍。尤其是派溪小学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校舍老旧,改造困难,已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清溪初中建设较早无规划,设施较陈旧,无室内运动场馆,无大型的报告厅,家长会、大型公开课因场地限制无法开展。
师资软件方面。一是各学校音体美教师普遍缺乏,优秀骨干教师不断通过选调、交流进城,师资队伍不稳定。二是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成长的教师流失快,培养成熟一批,被收割一批,是乡下学校的一大痛点。三是个别学校管理力量薄弱,学校凝聚力不强,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创新。四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尤其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占学校全体师资队伍的比例大大增加。
二、建议措施
一是夯实“硬件”,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主管部门申请加大对乡镇学校办学设施的投入,有计划有步骤的作出校园规划、更新老旧场所,加快建设现代化应用场所,努力缩小城乡中小学之间的“硬件”差距;致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按学校规模和城乡同一标准装备数量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直播室、班级多媒体终端等,让农村孩子同样享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优质课直播、录播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优化“软件”,共享优质办学资源。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不断加强对乡镇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发挥数字学校平台功能,扎实推进乡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过程管理的教育改革。一是实施“互联网+”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破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二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先进教育思想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加强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是实施教育联盟帮扶活动。以城区学校为龙头,与乡镇薄弱学校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形成教育联盟片区,实施城区骨干教师与乡镇薄弱教师、新教师成长挂帮工程。
三是政府主导,更新观念,提升理念。镇党委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校园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资源和环境;充分调动新乡贤、基层商会等的作用,给与学校师生多方面的鼓励激励;镇政府主导,在当地打造优质研学基地,村校联盟,拓宽教育资源和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