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期,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少工委联合开展了2022年永康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为弘扬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争当时代新人,现将永康市“新时代好少年”事迹进行展播。
她自励又自强,在学习上勤学苦读,笔耕不辍;她温暖又阳光,在生活上热心奉献,传递真情;她自谦又自信,在人生舞台上大方展示,青春洋溢。管理中队尽心尽责,处理问题果断机智,遇到麻烦不躲不避。她始终牢记:“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一、中队“小管家”✦
身先士卒,勇于担当,谋中队进步,是她对中队的责任!
无论是中队工作、自身成长还是大队的各种活动,她都事事做在前面,积极地起到示范带领作用。同时,她还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一直为中队的做贡献。
慧手绘板报,营造好氛围。因为用心,所以她所负责出版的黑板报,次次都是年级排行榜上的前三名。教室中总有美轮美奂的黑板报,不仅让中队的环境变得净美舒适,更是让队员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中队的精神文化,为中队添上一笔惊艳的风采。
妙语言元旦,欢笑迎成长。因疫情原因,2022年元旦汇演只能以中队为单位开展,池华凌为了让队员们度过一个不留遗憾的元旦,她主动包揽中队元旦汇演的各项事务。小麦克风、摄影机各种设备齐上阵;蒙眼画嘴巴、捏鼻转圈圈各种小游戏一应俱全;开场白,主持串语妙趣横生。
细心助中队,实现共成长。在中队里身兼数职,有一些职务还是队员们“封”的。运动会上,她是中队的“拉拉队长”和“后勤大队长”;教室里,她是“互助组组长”……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还总是愿意帮助队员们共同进步。每一个“绰号”,都饱含着队员们对她的认可。
中队的工作充实了她的日子,让她知道平凡中孕育着责任,唯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与集体进步密切相连时,日子才是有意义的。
二、“微帮扶”代言人✦
常怀善念,热心助力,献拳拳爱心,是她对生活的爱意!
2021年的年底,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疫情突如其来。永康石柱出现一例新冠阳性病例。一时间,整个永康城都紧起来、动起来、严起来。华凌妈妈也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赴三区支援。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华凌首先担心的不是自己,“我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所以华凌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自己能做点啥?在不给防疫工作人员“添乱”的前提下,贡献自身力量。
中队的李华珂队员因为扭伤脚,行动不便,出行需要借助轮椅一段时间。因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李华珂的父母不能够像之前一样将她接送到教室门口了,从校门口到教室的短短200米的距离却给李华珂队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为这段路有个小陡坡、有台阶,依靠李华珂队员自己并不方便。当池华凌得知后便主动承担了和接送李华珂队员的任务,护她“走”完这最后的200米。
每天早上,池华凌准时在校门口等待李华珂,每天放学,池华凌又化身“护花使者”护送李华珂出校门。皎洁的月光下,那一高一矮的身影叙说着青春的故事,闪烁着良善的光辉。“想上洗手间?我扶你去。”“想喝水吗,我帮你去接。”“吃饭时间到,我帮你去食堂打饭回来。”……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持续到李华珂队员脚伤痊愈为止。“抗疫大局人人有责,也许我不能像妈妈那样冲在抗疫一线,但是我能通过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给身边的人一点温暖。”她说:“更何况我们是朋友呢!”
防疫是大局,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巍巍长城中的一块砖、一片瓦。在此特殊时刻,我们在一起,守望相助,同心聚力。一滴水或许不能击石碎玉,却能浸润心田;一点“微帮扶”或许不能改变命运,却能温暖人心。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刻,给予他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回报的是一个微笑,一声“谢谢”,展现的是真情,是大爱。
三、生活“小助手”✦
孝老爱亲,心柔情坚,为父母分担,是她对家人的温情!
池华凌的妈妈是妇幼保健院的护士,疫情期间工作格外繁忙,有时甚至忙得很晚回家。这时候的池华凌就会化身“小厨师”,主动为他们做一顿晚饭,有时是番茄炒鸡蛋,有时是蛋炒饭,有时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在家里来客人时,她会主动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倒水,俨然一个“小大人”的形象。而当她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时,她又变成了一位“小老师”。她所带领的“小团队”不会有争吵,不会有苦恼。她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能把孩子变得服服帖帖的魔力。也许是小朋友们看到了“池老师”身上的耐心与温暖才会如此乖顺吧。
信义重德,孝悌乐助——这就是池华凌。老师们的殷殷教诲中她将不断地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用最有效、最暖心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守礼”。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会靠着自己点滴的进步,继续努力,以“身边的榜样”为标杆,争取成为更加完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解放小学,有一位熠熠生辉的校园之星,他团结同学、真诚待人是队员眼中的好队长;他勤奋好学、尊重师长是辅导员眼中的好助手;他诚实守信、感恩守礼是大家眼里的好少年。他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他就是解放小学四(4)中队胡晟轩队长。
一、信守承诺修品行”✦
他生长在教师之家,从小便明白“人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道理。他以“信守承诺”为准则团结队员、互帮互助、真诚待人,是队员眼中的好队长。他有着许多好朋友,时常相约出行,总是生病的他却从来不会失约。
一个周五,他跟朋友约好周六一起活动,可是没想到半夜就发起了高烧,直到周六早上吃了退烧药的他依然烧到了39.8°C妈妈担心极了,想帮他取消约定,可是他却说:“小时候的宋庆龄都知道要遵守承诺,我也要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二、诚实守信成楷模✦
他不仅对待朋友如此,对待陌生人亦是如此。2021年4月,解放小学三(4)中队的辅导员突然收到一封没有邮票的来信。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红色的信纸。摊开信纸,信里的字迹不漂亮,不工整,却真真切切、满怀深情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事情还要从2021年3月31日说起,这天放学他像往常一样排着队伍与辅导员说再见,没走多远脚尖便踢到了一个东西,寻着声音看过去——一个不起眼的鼓鼓囊囊的小皮包。他捡起小皮包,拉开拉链,里面有许多现金、证件和银行卡:是谁丢的?他四下寻找,来接孩子的家长步履匆匆,周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他有些焦急了:怎么办呢?拿回学校交给辅导员?他转身匆匆跑回学校,教室、办公室、餐厅......他在学校转了一大圈没有找到辅导员。怎么办呢?里面有这么多钱,又有那么多证件,失主一定很着急吧?应该很快就会回来找吧?那就在原地等吧。他快速跑回捡包的地方等着,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时间越来越久,天色越来越暗,妈妈找来了,远远地叫他回家。一个多小时了,他也觉得失主应该不会找回来了,正准备跟妈妈回家。突然,远处路灯下走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六七十岁的爷爷,好像正着急地找着什么,他和妈妈跑过去询问了一番并核对了身份证后发现这位爷爷就是失主,把小皮包还给了爷爷。爷爷激动极了,手紧紧地拽着他,要把几张现金塞给他,可是他怎么也不肯收,这样才有了那封信。
辅导员在所有队员面前大声地念着感谢信,并把感谢信帖在了光荣榜上,从那时起他就变成了三(4)中队里诚信的代名词。
三、感恩守礼树新风✦
他不仅是三(4)中队队员心里的楷模更是辅导员眼中的那股正气。每天一大早便能听到他的“老师,早上好!”,而“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是他的口头禅,不管对谁他总会礼貌有加。
在他眼中,认真学习是对辅导员的感恩:课堂上他专心听讲,思维活跃;课后他勤思善问,不断探索;课外,大量阅读书报,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他以童眼观世界,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多篇文章在学习强国、《永康金报》等平台上发表,多次征文比赛在县市获奖。
在他眼中,细微处的体贴是对辅导员的感恩:虽然是个小男生,但他对辅导员的关心体贴一点不比女生少。辅导员的杯子里的水没了,他会偷偷续上;辅导员的嗓子哑了,他会热心递上润喉糖;辅导员的作业批改好了,他会飞快地抱回教室分发……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助手”。
在他眼中,优异的成绩也是对辅导员的感恩:在刻苦学习之余他也参加了许多比赛,他的《“廉”花》入选“清廉金华 映像2020”漫画大赛、他的《蓝天》在“童心化童诗 同绘中国梦”儿童诗作品征集大赛中获永康赛区一等奖,他还多次参加“红领巾小主持人”“演说中国”“少年非遗说”等大赛并先后获得金华市、永康市的数次金银奖,他用自己的成绩一次次为老师们颁奖,一次次表达着自己对老师们的感谢之情!
在生活中他也总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周末他总怕妈妈太辛苦,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便成了他周末的必修课。倒水、端饭、收衣服也是他的拿手绝活。他那稚嫩的语言,小小的双手总能传递着对长辈的关爱与体贴,他就像一棵沐浴在阳光下的小树,平凡而普通,却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少先队员的他努力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用最朴实而炙热的心传承和践行着中华民族诚信守礼的传统美德。
“小荷才露尖尖角”,人的一生,学无止境,愿他在已初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争取在人生画卷上书写更美丽的篇章。我们相信,他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