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 > 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784733797969X/2023-95265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3-07-06 09:20:17 文号
主题分类 其他 登记号
有效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市人力社保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计划
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日期:2023-07-06 09:20:17
浏览:

市人力社保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计划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除险保安和人社业务“两手抓”,全力兜牢就业底线,高效落实社保政策,加快人才引育集聚,育好新时代五金工匠,巩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改革助力共富,通过不断夯实民生保障根基,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贡献了力量。(以下数据截至12月底)

    一、以稳就业惠民生行动为牵引,全力兜牢就业底线助力大局稳定

    坚持上级“稳就业惠民生”工作部署,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10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8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3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12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3%。一是组织用工调研获批示。定期收集110家重点企业用工数据,开展就业用工情况调研,调研报告获章旭升书记批示。二是举办创业大赛成效显著。协同市妇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组织“菁创永康,载梦起航”、“巾帼有榜样双创新力量”、永康市创新电商节、第17届中国五金产品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形成优秀创业项目超50个。三是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建成高质量就业社区(村)40个、社区就业服务基地11家、就业创业示范工作站2家。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7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19.58万元。四是依托数字化应用开展精准帮扶。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1.7万人次,实现就业90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31人就业、补贴17.4万。五是构建“1+3+N”模式促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企业、劳务合作站、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开展东西部劳务人员输出、脱贫人员爱心岗位对接等活动,实现中西部脱贫人口在永就业3.02万人。六是发放消费券助企稳岗留工。春节期间发放和兑现消费资金645.9万元,惠及13642人。

    二、以“治漠”行动整治行风为抓手,高效落实社保政策助力减负惠企

    积极贯彻落实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及行风方面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3万人、工伤保险32.7万人、失业保险13.5万人,实现待遇应享尽享、应领尽领。一是推行“无感智办”、“免申即享”等方式快速落实减负惠企政策。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约3080万元,缓缴社保费约727.7万元。发放稳岗补贴4530.54万元,惠及企业14965家。拨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5156.05万元,惠及14051家企业。二是大力推进社保扩面。重点聚焦国企职工、快递行业新业态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制订了扩面征缴工作方案,先后召开全市部署会2次,发放宣传册10万余份,组织镇街区专场宣传会32场,全市净增参保7631人,基本实现快递领域工伤保险参保全覆盖。四是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4月16日起开始停机切换和临时线下办理,5月17日接入国统系统上线运行。五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5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90元,实现11年连涨。六是开展社保经办行风整治。集中社保经办窗口至行政服务中心,创新社保经办“听查释”标准工作法,创新制作“社保人说社保”等系列小视频32期,举办社保政策直播2场。

    三、以打造创新型工程师队伍为导向,加快人才引育促进区域聚集

    一是建成五金人力资源产业园成功纳入省级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园区。引入专业化运营商和首批3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出台产业园扶持政策,力争2030年打造成为年产值超20亿元的五金特色人力资源储备中心。二是建成我市第二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三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二家国家级工作站。全市共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2家,累计新招引入站博士后7人。三是出台人才新政。牵头出台了《永康市人才购房实施细则(试行)》和《永康市大学生生活补助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全年兑现人才政策补贴超350万元。四是实施“金鹰”计划。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创新型工程师、金鹰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拟培养对象等人才项目,配套科研资助、购房补助等人才补贴,逐步建立工程师人才梯队。五是实施“1133”工程师培育计划。建成浙工大永康工程师实训基地,组织新工程师班2期、省级高研班2期、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研修班2期,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549人。六是大力引进人才。召开全市博士引才部署会,组织2700余家企业,举办了“助企开门红”、五金制造产业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会、“才聚永康 智汇赋能”等招才引智活动150余场,引进高校毕业生13878名。

    四、以育好新时代五金工匠为目标,大力推进技能提升行动

    一是五金技师学院成功入围全省一流技师学院创建名单。今年4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成功申报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争取省级建设资金每年1200万元,连续4年共计4800万,与企业合作开展“双环境、双导师、双岗位”育人,进一步形成五金工匠培养永康模式,打造技工人才“摇篮”。目前学院建设工程有序推进。二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8万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753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193人,推选浙江工匠、八婺杰出工匠等省市级高技能领军人才60余名,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0.25%。三是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共举办13个项目职业技能竞赛,发动3500多名各类技能人才参赛。四是推动企业技能自主认定。新增技能自主认定备案企业16家,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认定2500余人次。五是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召开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年度工作会议,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达73家。

    五、以除险保安百日攻坚为契机,持续维护劳动关系稳定

    一是设立“欠薪曝光台”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在“永康掌上人社”微信公众号上推送20批欠薪典型案例,曝光涉案企业77家,数十家企业先后主动请求指导劳动保障工作,形成社会面有效震慑,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二是深化根治欠薪智慧监管。大力推广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实现五百万以上在建工程、快递企业全部“线上”发薪。处理各类欠薪线索超3400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超1.3亿元,立案处罚中建八局、浙江荣域等单位,进一步解决永康一方万达广场项目欠薪事件。三是妥善化解劳动争议。举办企业调解员培训班培训550人次,建设数字仲裁庭、数字调解室,全市调解劳动人事争议4543件,调解成功率达97.6%。四是组织企业劳动用工培训班。组织各镇街区开展“一月一村劳动用工大整治”、“企业调解员培训班”等,开展培训40场,涉及企业2268家,进一步宣传劳动用工政策法规。五是稳控工伤隐患风险。优化“工伤ETC”流程,完成2700多家用人单位工伤体检,联合应急局组织危化企业53名重点岗位负责人开展培训,实现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约10%。

    六、以数字化改革为纽带,加快人社领域创新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数字化改革多点突破。省厅“人力资源五金产业协同”项目试点顺利通过路演验收,创新建立人力资源协同指数模型,指导出台《永康市人才购房实施细则》等人才新政,点对点帮助企业招用紧缺人才,通过“引育留用”精准服务助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全面贯通4大省级应用,配合金华市局完成4项联动试点。二是牵头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集成改革。重点走访快递、物流、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人员,排摸新业态企业人员底数,开展夏日送清凉等活动,组织新业态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50人次,完成宏伟供应链公司、韵达快递等6家新业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搭建户外劳动者驿站23个,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9408套,新增新业态工伤参保2011人。三是打造“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成功纳入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根据东部“产业强、人才缺”和西部“产业弱、人力多”的特点,在与西部地区长期开展劳务协作的基础上,实施“东西平台招生+云上互动培养+就业发展西归”的技能人才全周期培养模式,培训产业工人9105人次,培养中高级技工3117人,实现东部技工人才需求、个人成长成才需求、西部反哺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和共建共赢。

    七、下一步计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受宏观经济影响,当前人力社保工作仍面临较严峻的挑战。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重点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努力实现人力社保事业新跨越。

    (一)锚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全力以赴承办全省第二届技能大赛。申请预算资金超5000万元,举全市之力承办好大赛,全市范围鼓励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开展技能等级竞赛项目30个以上,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争取赛事组织和竞赛成绩双丰收。

    二是加快打造全省一流技师学院。力争2023年完成五金技师学院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加快与五金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加快建设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加大社会化培训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创建省级专业性人力资源产业园。修订出台推进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进和培育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家,与2家以上特色产业相关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精准招引、企业智库、培训赋能等服务,打造现代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

    (二)分类精准施策,履职担当打好“六场硬仗”

    一是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创建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吸纳东西部脱贫人口在永稳定就业1万人。大力扶持创业,持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二是更大力度健全社保体系。探索社保扩面数字化改革方式,力争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继续推广“免申即享”方式快速落实社保费减负惠企政策。优化跨区域社保经办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保体系群众满意度。

    三是更优环境引育急需人才。加快推进“金鹰”工程培养计划,大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产业特色工程师。举办招才引智活动100场以上,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大专学历以上人才10000名。举办第二届工程师大会,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星级管理制度改革,培养五金特色工程师队伍。

    四是更实举措拉动技能提升。深化新时代五金工匠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000人次以上,着力培育更多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建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大师进校园”活动。举办乡村技能大赛、专项培训班等,助力农民增收、城乡共富。

    五是更硬作风稳定劳动关系。深化根治欠薪行动,落实属地管理,加快欠薪隐患动态清零,推动国平台欠薪投诉降量,坚决防止群体性重大劳动保障事件和舆情事件。加大劳动纠纷调力度,力争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巩固深化工伤智控改革成果,持续推动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

    六是更小切口推进改革创新。探索人事考试全过程一件事改革,重塑人事考试流程,实现人员招考录用自动联办。探索劳动能力异地鉴定模式,推动鉴定专家异地协作、交叉委托,让工伤职工“少跑腿”。构建劳动用工监管平台,加快用工数据智能监测,推动劳资纠纷预警分析。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