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4-10-28 08:57:42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陈飞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建设工作,把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建设,优化区域教育生态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聚合社会资源,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常态化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完善评价应用,大数据推动家访制度改革。
一、主要做法
(一)聚合社会资源,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起步早,2018年教育局就成立了家校合作研究指导中心,并依托中心设立市级家长学堂,各校通过申报“幸福家长成长营”的形式推动校级家长学校的建设;同时,协同各方力量,创建“家校社共育大联盟”,依托社区学校创建社区家长驿站14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面入驻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级妇儿驿站、儿童友好空间、村文化礼堂,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共育大格局。
按照《永康市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并从中选拔骨干力量组成了“家庭教育讲师团”,联合多部门整合大师资,组建“本土专家库”。建立“市级家庭教育讲师——镇(街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四级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我们还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以资金助学与服务助学相结合,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扶。2023年帮扶困境儿童300人。
我们组织编排了多维度、多主题、系列化的课程菜单《家长思政大讲堂公益课程100+》,集成课程资源实现社会共享。通过“需求征集-按需点单-中心下单-讲师接单-送课服务”的流程,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五进服务”,2023年已送课112场,覆盖12个镇街区,辐射到城乡多所学校,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社会反响极好。 2024年继续常态化开展送课服务。
(二)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常态化推进指导工作
一是坚持服务规范化。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明确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搭建“幸福 1+1”家校共育平台,基于“科学评估-数据分析-精准关爱-评价反馈”的工作链条,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开展了“践初心 访万家”行动,建立“一生一案”,确保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我们还联合卫健、公安等多部门,搭建重点关爱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学生关爱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
二是坚持活动系列化。不定期邀请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开展巡讲系列活动,累计推出活动1000余场。依托“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校+乡校”教共体,丰富“一年四节”家校交流载体,引导家长开展“四个一”亲子系列活动,陪孩子“共赴一场艺术邀约”“共读一本经典之作”“共享一场运动乐趣”“共探一次科技之旅”,聚焦主题式内容,增加陪伴时间,切实提高亲子陪伴质量。
每年五月,市级层面精心策划并开展“家庭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要求校级层面在每年国际家庭日所在一周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周”系列活动。首届主题月活动推出的“幸福一家人 温暖一座城”家庭教育情景再现汇演社会反响热烈,荣获全国综艺晚会三等奖,同时得到中国教育报、中新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近两年的主题月活动家长参与度高,通过“竞赛+共读+直播+分享”的方式,推出“我与孩子共成长”直播课堂16场,成长营活动8场,拍摄“家长说”50个,主题沙龙活动在各校遍地开花,辐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
三是坚持互动常态化。联动妇联、卫健、司法行政等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各个平台,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和科学育儿理念,依托家庭教育电视栏目《幸福 我的家》常态化开展短视频大赛,实现宣传普及常态化;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话题,采用讲座、沙龙、咨询、读书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融讲师培育、家长成长、亲子互动为一体的“一周一主题活动”,每年计划开展45场,实现提升培养常态化;畅通“父母信箱”“亲情包裹”等沟通渠道,要求各校常态化开展家校沟通,建立“三个一”帮扶机制,每周一次电话或微信联系,每月一次面对面交流,每学期一次家庭走访,实现帮扶指导常态化。
四是坚持服务精准化。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家庭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帮助家长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永康市家校合作研究指导中心在2024年2月27日开通家庭教育个案咨询预约平台,线上预约,线下一对一咨询。截至3月26日,家庭教育个案咨询预约人数达132人,实际完成咨询服务83例。其中个案咨询服务22场,服务22人;团辅7场,服务61人。帮助家长梳理家庭教育困惑,缓解成长焦虑,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养方式,家长好评不断。为服务更多家长,四月份新增了开放时段,助力更多家庭。
(三)完善评价应用,大数据推动家访制度改革
2023年,永康市20所参与“幸福1+1”平台项目的试点校共有超过4万人次家长通过平台APP完成了家庭养育环境评估,即时生成一份自己孩子的“家庭环境适宜度报告”。20所基地校的教师进行了包括师德素养、学生指导知识、学生指导技能三方面的能力素质评估,生成个人胜任力矩阵。
“家庭环境适宜度报告”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指数、父母期望指数、家庭支持指数进行了评估,并分别从更具体的维度做了详细分析,形成16型家长养育风格。家长可从评估报告中获知自己的家庭环境适宜度指数,了解自己在养育孩子上的焦虑指数和行为干扰指数。
在测评过程中,如果某一家庭在养育孩子上的焦虑指数和行为干扰指数过高,系统会将这部分家庭的养育环境适宜度定为“预警”状态。家校指导中心、学校、教师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平台了解“预警”状态家庭的数据,后续及时跟进相应的工作。
除此之外,系统还有对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评估数据,还将结合教师的行为观察、家访等过程数据,形成全面的综合预警机制。多维度预警系统与教师的家访工作相结合,提高了家访工作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同时,通过对学生及家庭画像的深入分析,为教师提供更个性化的辅导建议,为家访提供更精细化的支持,真正实现了对每个学生及其家庭需求的关注。
“幸福1+1”平台可以说为教师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家访工具,帮助教师更轻松地完成家访任务,减轻了其工作负担。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家访数据记录和信息查看,形成学生的详细家访报告留档,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同时平台结合前沿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及教师的实践经验提炼了供教师参考的家访策略,形成“访前有数据、访中有策略、访后有成效”的工作格局,帮助教师高效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学生开展持续、动态、个性化的关爱工作。
基于前期实践经验,未来永康市将在全区域推进“幸福 1+1”精准家访平台的使用,持续赋能各校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成效
(一)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得益于“三全四化”的有效推进,我市家校社共育工作的做法经验得到了社会及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获得《中国教育报》《中新网》《中国网》等上级媒体的报道和点赞,并获时任副省长成岳冲的批示,永康家庭教育的品牌知名度在金华市乃至全省都有了较大提升。永康市家校合作研究指导中心被认定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员单位,中成协“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实验基地,“浙江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金华市首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幸福 我的家》栏目获评全国优秀电视栏目一等奖,喜获教育厅副厅长陈峰的高度赞赏,并在2022年全省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做了分享。“幸福一家人 温暖一座城”家庭教育情景再现汇演,获全国综艺晚会三等奖。“幸福 我的家”短视频大赛的优秀作品登上“浙里办”,选送33个作品参加金华市家庭教育视频评比,全部获奖,获奖数居金华地区第一。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宣传片《听他说》,得到中国自闭症儿童救助基金会关注并推广。《“幸福1+1”精准家访助推家校共育》项目获评浙江省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二)一校一品初见成效。
各中小学幼儿园立足办学特色,用心打造“一校一品”家校共育品牌:三中路幼儿园持续推进“爸爱无疆”父教补位行动,获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白云小学开设“善育讲坛”,获省数字家校优秀空间、金华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高镇小学推出“家长成长护照”、古山小学推行“亲暖教育·父母成长计划”、永康五中推行“家庭五行亲子活动”,三所学校的好做法都获评省级优秀案例;永康一中开设“金鼎讲坛·博士面对面”做好永康博士大会后半篇文章;永康职技校建设“成长型思维”德育品牌项目在全省推广。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家庭教育是根基性的教育,为顺应家庭教育的现实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将家庭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国事”,开启了家庭教育法治化新征程。我局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统筹整合,区域联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机制建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确保各级政策和多方资源能够更好地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需要加强社会共识,提高家庭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主体责任,合力实现家校社共育的目标。
二是家庭教育个案咨询社会需求量和实际服务能力存在的矛盾。咨询场地亟待改善扩建,需要经费支持;咨询师队伍仍需壮大,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咨询师队伍从家庭教育指导师中产生,均来自于一线教师,从目前家长的需求来看,咨询师队伍需要壮大,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咨询工作有待规范,针对现阶段咨询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复盘,今后在咨询工作制度建设上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咨询工作有待部门协同专业支持,家庭教育个案咨询工作专业性强、不可控因素多,工作中存在较多有待破解的问题,亟待部门协同专业支持。
在永康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扶持、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支持下,我局将一如既往致力家校社协同共育工作,培养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建设优化青少年多元教育生态,推动教育复兴起势升势,为城市提能贡献教育应有的承载力、支撑力、服务力。
永康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7日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