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永康 > 史说永康 > 永康史志
大事记
来源:永康市
日期:2018-11-07 09:17:01
浏览:

    “大事记”上起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万年),下迄2011年底。记述采用编年体,酌用纪事本末体。按照“详今略古,追根溯源”的原则,“大事记”按历史纪年顺序进行改编,以便追溯、勾勒历史事物的发端和演变。

                                                                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2万年

    在永康老胡爷山嘴(今属东城街道河南村)已有先民在劳动、生息、繁衍(20世纪70年代出土用脉石英岩、花岗岩、燧石、砾石等打制成的刮削器、敲砸器等古人群用过的遗物)。

    约公元前5000年

    在皇渡桥(今江南街道上黄渡村)南一带生活的古先民已制造出石镰、石刀、石斧、石钺等石器,用于打猎、捕鱼和日常生活(《永康文物图录》)。

    约公元前4000年

    在长山坡(今属经济开发区夏溪村)一带生活的古先民制造石戈、石锛、石球等武器用于部落、村落之间的斗争。

                                                                夏至战国

    公元前1600年

    在凌江塘(今东城街道河南村)一带生活的先民用印纹硬陶器具盛装五谷杂粮。

    公元前301年

    越人通过南马盆地向永康盆地迁徙。九龟山(今属象珠镇珠山村)北山脚成为永康盆地通往金衢盆地东部、乌伤溪流域至北方的交通线。

    公元前246年

    聚落村庄从境域东往西分布,在华溪、永康江两岸,支流两边生息。先民从事青铜器制作。

                                                                汉至三国

    东汉时期(25~220)

    华溪——永康江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已出现聚落村庄及大面积垦殖。

    东汉建武中元元年(56)

    永康人口约4500人。

    东汉末中原、江淮战乱灾荒,大批民众逃奔江东进入境内。

    东汉建安元年(196)

    东阳人(今金华地区)赵炳,字公阿,在朝野兵乱、疾疫大起之时来上浦(今永康太平一带),与闽中巫士徐登会于东流的乌伤溪上,结言约共以其术为民治病。果然所疗皆除。后赵炳入章安,被县令收杀。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

    乌伤县民为感戴赵炳为民治病,造福一方,奉其为乌伤侯,在上浦(今唐先镇四村赵侯殿自然村)建乌伤侯庙崇祀。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

    道、佛两教开始在境内传播,并利用石窟建寺立庙。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起

    孙权多次攻打皖南、赣东、闽浙山区,前后俘获山越族10万余人,迫使他们出山定居,境内人口大增,至建县时人口已增到1余人。

    三国吴黄龙元年(229)

    境内出现弩机,长13厘米,青铜质,杀伤力强。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

    分乌伤县上浦乡置永康县。建城周长一里十九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屡建屡毁。宋嘉泰二年(1202)扩建为城,周长三里三十步,建有华溪、迎曦、西津、由义、迎恩、望京、永安七座城门。

    三国吴太平元年(256)

    大量人口向华溪支流酥溪移居,邵塘、里壁一带(今经济开发区邵塘村)有较多人口聚居。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

    县民生产铁剑。

    三国吴天纪四年(280)

    县民生产铁器、陶器。

                                                               晋至南北朝

    西晋永熙至永嘉年间(290~313)

    外地人口迁入,县域出现新的聚落村庄,有傅、朱两姓定居永康盆地边缘地区;其他姓氏也逐渐增多,分布区域较广,开始在城外聚居。

    西晋元康年间(291~299)

    永康人张彦卿(今属武义)出任永康县行政长官,爵位定为县公。

    东晋兴宁元年(363)

    四月,地震,湖渎溢。

    东晋元兴二年(403)

    正月,卢循义军从临海到永康,建立大本营,先攻占东阳郡,后攻下永嘉郡。

    南朝宋(420~479)

    境域除以北方人为主体的人口迁入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流落永康。而人口外迁也很突出。南朝刘敬叔《异苑》载有两胡人寄宿永康王旷家及胡人在会稽荷戟遇虎的故事。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后

    儒、道、释三教在境内并存又互为影响。儒教渐居要位,学派林立并利用已建的寺庙石窟创建书院,主要有五峰书院、灵岩文会堂、龙川书院等。

    南朝梁、陈(502~589)

    永康江至钱塘江水路开通,村落发展,在永康盆地西南形成中心城镇(今华溪、南溪汇合处)。

    南朝梁天监十年(511)

    升永康县为缙州,领东阳郡(金华)、信安郡(衢州)。

    南朝梁绍泰二年(556)

    权臣陈霸先任留异为缙州刺史,领东阳、信安两郡。后留异叛梁,统领永嘉(温州)、临海(台州)、新安(建德)等郡。

    南朝陈永定三年(559)

    陈改东阳郡置缙州,永康县仍沿用旧名如属(见《隋书·地理志》《丁酉永康县志》《金华府志·沿革》)。

    南朝陈天嘉二年(561)

    十二月,陈文帝派重臣安都讨伐割据浙东的留异。留异从永康逃到桃枝岭(今属缙云县)立栅固守。次年夏一天发大水,安都引船击败留异(见《陈书·安都传》。

                                                               隋唐五代  

    隋开皇元年(581)

    方岩铁匠设铺生产出售铁器用具。

    隋大业九年(613)

    夏,永康县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配合东阳郡李三儿、向但子义军进行武装斗争。

    唐武德四年(621)

    永康擢为丽州,属越州总管府。徙县治于城北。八年(625)废丽州,复称永康县,仍属婺州。

    唐武德五年(622)

    县境辟传递公文的驿道,为睦州(建德)至温州段,经杨公、县城、李溪、馆头等地。30里设一邮驿,置驿长1人,量驿之闲要,有马2至5匹。唐开元元年(713)与接待公私客旅的馆舍合二为一,称“馆驿”。

    唐武德七年(624)

    朝廷下诏兴学,对各县学生的生源及招生人数进行明文规定。永康限定学生数为40人。

    唐贞观年间(627~649

    实行征兵制,县民年20岁即为兵,每年冬季召集训练,平时无事,耕作于野,至60岁免役。

    武周天授二年(691

    析永康县西部设置武义县。

    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

    析永康东南境设置缙云县。

    唐开元年间(713~741

    永康产的藤、纸被朝廷列为贡品,并征收县内生产的纻麻织成的布。

    唐元和年间(806~820

    永康县民大量生产丝纩、布、白藤和细纸,并列为贡品,每年献于朝廷。

    唐大中年间(847~860

    永康县令张中立(阳羡人)创建高堰。

    唐大中四年(850

    方岩山顶建大悲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称广慈寺。

    唐广明元年(880

    三月,黄巢攻占婺州,遣百骑至永康追杀唐将梅慈等。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

    在铜山几度开采铜矿。

    后晋天福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36~960

    境内出现打锡业。

宋代

    建隆年间(960~963

    植棉纺织传入县内,农民开始将犁椎、绞车等应用于种棉、纺织。

    开宝七年(974

    永康里溪置都巡检司,巡检衢、婺、温、处、台五州,一直延续到元至正十七年(1357)。

    大中祥符三年(1010

    全县有主客户2.14万户,主客丁4.48万人,加上妇女、儿童、病残、僧等,总人口约9万人。

    有魏王七世孙保义郎赵公望侨居苏溪,另有太祖系、魏王系居西街。

    嘉祐五年(1060

    八月,乡贤、政和殿大学土徐无党从古文中摘录乌伤侯赵炳与永康有关的文字记载,实地考察,撰成《汉乌伤侯赵君庙碑》,立于赵侯殿(今唐先镇四村的一个自然村)。(《金华丛书》)

    元丰年间(1078~1085

    大学士何执中(处州龙泉人),仕至左丞,娶妻永康苏溪沈氏,在朱明择地筑宅,安顿眷属后生2子,后代析居清渭街、车马何等地。

    元祐年间(1086~1094

    铜山、炉后(今属舟山镇)一带县民在铜山重置钱王、窠心2坑,挖掘矿井多处,产铜12.8万斤。南宋绍兴年间炼铜2355斤。(清光绪《永康县志》)

    宣和二年(1120

    冬,陈十四揭竿响应方腊起义。翌年春,县署为义军所破。绍兴十一年(1141),知县强友谅、绍兴十九年(1149)知县宋绶和嘉泰元年(1201)知县陈昌年相继修建县署大堂、二堂、穿堂、谯楼、幕房、迎宾馆。

    宣和三年(1121

    清渭街(今象珠镇清溪村)何涣徽宗辛丑科御试第一,为历史上浙江第三个、金华府第一个状元。何涣在朝初任承事郎,后任太学博士。六年后北宋灭亡,何涣南迁,在江西余干县九龙岗(今大溪、社庚、九龙三乡邻处)构筑书斋,专心著述。著有《四书注解》留世。

    宣和四年(1122

    十二月,净心(今舟山镇陆宅一带)霍成富响应方腊起义,以灵岩寺为据点,一举攻占净心和胡陈(今缙云县壶镇)所属各村。次年二月又经胪膛攻破缙云县城,掌管县事到八月。

    靖康年间(1126~1127

    瑶坛(今西城街道赵店村)建瓷窑,生产碗、壶、杯、盘及匣钵、垫圈、垫饼等器具,胎质细腻,呈灰色。

    靖康二年(1127

    高宗南渡,先有皇家赵氏太祖九世孙赵师烯,受赐地于青龙,而后从大院堂分迁湖田。

    乾道五年(1169

    陈亮上书孝宗皇帝《中兴五论》,但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陈亮又赴临安三次上书,力排议和,主张北伐抗金,恢复中原。

    淳熙年间(1174~1189

    陈亮创建龙川书院。朱熹、陈亮、吕祖谦、吕皓等于寿山固厚峰下石洞中(即今五峰书院)著书讲学。

    庆元二年(1196

    林大中在“庆元党禁”中被罢官。

    庆元四年(1198

    朱熹因道学案避难永康寿山石洞,完成《大学章句集注》流传于世。

    嘉泰元年(1201

    双锦(今属江南街道)后裔、翰林院侍讲徐子宜倡修宗谱,始集金、永、武三派通谱之例,以永康坡塘(今双锦)、南塘(今五岗塘)在城三支自为一谱。

    嘉泰年间(1201~1204

    知县陈昌年纂修首部《永康县志》,后元、明、清各代先后修编。

    景定年间(1260~1264

    县衙设主学一职。咸淳元年(1265)又设学正、学录、直学、学谕、教谕等职位。

    景炎元年(1276

    永康县民章堉与弟塈捐家资、募忠义,收复婺城。南宋授章堉知婺州,授章塈为衢州通判,与南宋残余政权相呼应,对元军展开激烈抗争,使南宋势力在浙江地区出现复兴,瑞安府(温州)、处州、台州、严州、婺州、衢州均为宋军所控制。

    景炎元年至祥兴元年(1276~1278

    元军在浙江设置11个路、12个州、54个县。永康县属婺州路。

元代

     至元十六年(1279

    元军占领浙江,攻入永康,杀掠吏民。是时,永康新归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滥及无辜,强迫登记新民以为奴。元军将部分县民掳往北方,县内人口减少。

    至元二十三年(1286

    八月,永康县民陈巽四等起事,聚众于普济寺内,造衣甲、军器,铸印玺,号称“天降大王”。后据灵山八盘岭,先占方岩,后攻破青山,夜遭浙东宣慰使翰罗思密袭击并杀害。余部章炎等又结寨李溪山,仍被县尹徐德廉率兵镇压。

    至元二十五年(1288

    朝廷下诏求贤,被誉为“南中八士”之一的胡长孺应召入京,任翰林院修撰。

    至元二十七年(1290

    五月,永康、东阳、处州缙云爆发吕重二、杨元六两次农民起义,为浙东宣慰使史弼俘杀。

    至元二十九年(1292

    县尹苗廷瑞修建毁于南宋咸淳二年(1266)的儒学,后又遭毁,延祐五年(1318)监县沙班重建。

    大德元年(1297

    县城内设马站,有马44匹。在县治南设驿站,名“延宾”。

    大德三年(1299

    乡村开始用石梁造桥,有石梁桥、石拱桥、石平桥。

    大德四年(1300

    官府实行残暴统治,永康县内设20户为一甲,10户合用一把菜刀;并采取锄社互助、军民屯田等举措,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

    永康出现“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的情况。

    后至元二年(1336

    大花桥(今和平桥)把木梁桥改为石梁桥,上覆以屋,改名为仁政桥。

    至正元年至至正二十年(1341~1360

    永康生产的铁锁列为贡品。

    至正年间(1341~1368

    外寇扰乱,百姓深受其害。金城川(今属古山镇)朱世远散资募众,训练乡勇,同太平村吕元明率众御敌方岩山下,获胜,金华七县得以安宁。

    至正十五年(1355

    十二月,青田牧溪吴英七、缙云箬奥(今大洋)杜仲光率义军攻克永康县城,达鲁花赤和县尹逃往方岩。行省命金华府派兵镇压。义军退守石柱、李溪一带,后受朝廷招安。至正十七年(1357)二月,义军号召饥民复起,乘胜再攻永康县城,达鲁花赤野速达被擒。

    至正十六年(1356

    太平村(今龙山镇)吕文燧、吕兼明招兵买马,训练乡勇万人。至正十八年率军配合朱元璋部攻打婺州城,击败元兵。明洪武元年(1368)文燧率部去嘉兴平乱,全胜。

    至正十七年(1357

    三月,元廷派江东廉访司迈里古思率军数万人会合永康主簿吕部数千人,在净心(今舟山镇陆宅一带)攻破吴英七、杜仲光义军防线。五月初六,有5里长街的永康东南部重镇——净心,顿成焦土。

    至正二十五年(1365

    青山口(今属西溪镇)俞琼、俞琳聘在魁山下讲学授徒的李草阁之子李辕为师,广邀文友,于挹翠楼建青山诗社,持续至明洪武二十七年(1384)。

明代

    洪武二年(1369

    知县吴安国设置惠民药局,以医生领之。

    洪武三年(1370

    在县治南新建华溪驿(旧名延宾)。

    洪武七年(1374

    新屋灵山原“百户镇守”旧址,设孝义巡检司,派兵镇守。

    洪武十七年(1384

    开设医学,惠民药局隶属之。

    洪武十八年(1385

    开设阴阳学,掌刻漏及雨晴之事。

    正统十三年(1448

    六月,处州(丽水)陶德义举行矿工暴动,攻占永康县城,焚烧公署,后被官府派兵镇压。

    景泰五年(1454

    潼州知府童信在故里童宅(今属西城街道)建造牌坊一座,坐北朝南,石构,四柱三楼,正楼翼角起翘,额坊刻“良二千石”,牌坊雕刻图案精美,是永康现存最早的古牌坊。

    成化年间(1465~1487

    浙东学会建立。后永康洪洲(今石柱镇俞溪头村)俞玘领衔学会,浙东名士多集于此,文友学生日盛。

    嘉靖十五年(1536

    废除寺院21座。到清末仅存僧会统领道观4座,道院2座和东岳、婺宿2宫。

    嘉靖三十三年(1554

    倭寇侵犯浙东,陷19个县。义勇陈百二先于官兵率众迎战,挫其前锋。寇遂走东阳,县境赖以为安。

    隆庆元年(1567

    皇帝下旨加追谥程文德为礼部尚书,赐建天官坊于县衙前。隆庆二年(1568),穆宗亲谕祭文,遣使赴永康御祭。万历三年(1575),又赐建程文恭祠于金华府城,崇祀为都邑乡贤。

    万历七年(1579

    桥下(今属龙山镇)建资善堂一座。万历三十六年(1608)毁于火。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面阔均为3间,两侧有东西厢房52间,为现存规模较大的古建筑。

    崇祯十五年(1642

    永康县民朱升辅、东阳许都号召各地“义社”成员万人,以诛贪官为名,发动白头军起义。以“永昌”为年号,表示受李自成领导,很快占领东阳、永康等县,未几为官军镇压。

    崇祯十六年(1643

    冬,东阳寇乱,连陷东、义、浦三县。初至永康十三都,民拒之,后从东路入邑城,教官赵崇训诱而歼之,余寇败于金华,悉伏诛。

清代

    顺治二年(1645

    清军南下,麻车店(今属前仓镇)周以扬散尽家财,招募数千人,在今缙云县壶镇一带操练。翌年七月,率义勇参加保卫婺州战斗。失利后撤至壶镇。次年正月率军攻壶镇、占缙云城和永康城。

    顺治三年(1646

    浙东抗清义师纷起,永康义师自成一军。

    顺治四年(1647

    周以扬率众数千抗清,多次入缙云,攻壶镇,斩官兵,烧县署。

    顺治五年(1648

    五月,县城七里外,悉为义军所占。越月,永康数万义师败,首领被镇压。

    顺治八年(1651

    因台州盐场废,民转食杭盐数年,商民俱困。

    顺治十一年(1654

    八月,义乌、东阳义师从八仙坑入境,进占长恬。

    顺治十二年(1655

    永康寇聚六七千人,结寨操戈,袭击县城。

    康熙十三年(1674

    耿精忠叛乱,徐尚朝起兵入浙。厚塘(今古山镇厚塘村)才女吴绛雪为保永康安宁,于六月二十九日随叛军赴金华,途经白窖岭时,跳崖捐躯。清康熙十四年(1675),耿精忠兵退出永康。

    康熙三十五年(1696

    高堰、石龟堰被木商排筏推坏,讼于官,知县沈藻修治,并立禁。

    雍正八年(1730

    总制李卫向朝廷奏折,将右营都司衙门移驻永康县治。同治十一年(1872),又在李溪汛(今属石柱镇里溪村一带)添设千总。

    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1742

    多次山洪,冲毁大片山地。

    嘉庆元年(1796

    南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引种县内,粮食生产发展。

    嘉庆十年(1805

    石墩木梁屋盖式的西津桥动工,翌年建成。县境设投递铺十铺,总铺在县衙(今时代广场)前偏西。

    道光年间(1821~1950

    县丞吴廷康在洪茂村(今属舟山镇)东北山崖题刻“圣岩寺”三字,下行题刻“天栈云横”四字,旁边题刻七绝诗两首,篆书阴刻,现保存完整。

    道光九年(1829

    永康四乡穷民结成秘密会社“花子会”。

    咸丰二年(1852

    全县夏、秋大旱,至农历十二月方雨。

    咸丰三年(1853

    五月十日,太平军石达开部占领处州。清军溃退路过永康,在近城四野抓夫,互相格斗,人心惊惶。五月二十四日石镇吉星文部占领永康。七月十八日太平军退出,清总兵周天培复占永康。

    八月螟虫为灾,甚重。

    咸丰十一年(1861

    六月二十五日太平天国部将李仁寿占领永城,各乡民团坚守,与太平军时进时退。九月太平军数万人在萧大富率领下,复占永康城。全县除方岩、绝尘山外,均为太平军控制。同治元年(1862

    五月初,武平乡民团偷袭太平军石柱兵卡,杀死太平军守军10余人。十二日萧大富率百余名太平军向李溪进发,在迎击民团时全部战死。十四日民团武装围攻县城。十七日金华、武义数百太平军从桐琴路增援永康,民团溃败。

    同治二年(1863

    三月二日,太平军退出永城。城为清闽军总兵林文察进占。

    光绪十三年(1887

    胡凤丹建退补斋开雕重印《元真子集》《金华赤松山志》《王忠文公集》《鹿皮子集》《吕东莱先生文集》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

    沈荣卿加入终南会。后与金华张恭、武义周华昌组建反清会党龙华坛。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金华城内旌孝门头关王殿举行开山仪式,选举永康沈荣卿为正会主。在金华府设总会,辖区八县各设分会,号称会员5万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

    设永康邮局。

    光绪二十九年(1903

    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盖恩明到永康传教。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县以下分乡、里、都、图,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实行乡村自治。

    光绪三十二年(1906

    由地方士绅仿照省会之制,自行筹款建立巡警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

    春,吕阿荣随同沈荣卿至绍兴大通学堂。秋瑾命阿荣专任永康党军事宜。

    三至四月,秋瑾两次到永康联络会党,会见会党头目,计划武装起义。

    六月十七日,永康与处州(今丽水)交界发生地方民变,学堂被捣毁。

    宣统元年(1909

    九月,成立商务公会,入会83家。

    宣统三年(1911

    四月,县成立自治会组织,开展自治活动。

    九月,沈荣卿从沪返浙,在永康、缙云、仙居一带聚集队伍,加入光复行列。

    十一月六日,知县罢职,设民事长。

    十五日,革命党人沈荣卿、吕月屏率民军光复永康。

    十六日,仙居、缙云部分民军投宿永城,与防营发生冲突,民军受戮。

    是年,芝英商人应汝发组织成立商民团体,称商团。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1月,设县电信局。

3月,创建永康县立中学校,学制为四年,校址设西街旧试院,首任校长胡侯锡。

5月,城内河头吕方仁从杭州骑回一辆脚踏车(自行车),人们争相观看。

是年,县衙改称知事办公处,改民事长为知事,并增设参事员,襄助政务。

成立商业研究会,又称商民协会。

创办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后改为女子师范学校)。首任校长为吕莹玉。

省民政厅查实永康人口为17.08万人。

民国2年(1913)

4月,成立民意机关——县议会。

6月,知事办公处改称县署,下设总务、民政、财政、教育、警察、审检等6个部门。首位议长为楼藻圃。

是年,建立县修志局,编制11人,各乡采访员50人,年经费2348元。在县署左房设永义仓,储存积谷,歉荒时救济贫民。在尊经阁筹办图书馆。

民国3年(1914)

3月26日,成立县出口协会,征集工农业特产品,参加巴拿马博览会。

是年,设置道,永康归属金华道。设审检所,与审判所合署。

民国4年(1915)

5月1日,设立古山邮政代办所。

7月,取消龙洋行市,开始兑换新币。

12月,裁撤县教育科,复设劝学所。初等小学改称国民学校,学制四年。

民国5年(1916)

5月6日,永康人吕公望被举为浙江都督,通电反袁加入护国运动,随即任督军兼省长。

民国6年(1917)

6月,石柱下里溪村疫病流行,死亡70余人。俞溪头、姓傅村瘟疫大流行,傅金福一家7人死亡5人。

民国7年(1918)

全县私塾改为国民学校,偏僻村庄的私塾称为初级国民学校。

民国8年(1919)

7月,响应北京学生的五四运动,永康中学、永康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成立爱国会,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抵制日货。自县城至芝英、唐先、清渭街等集镇均有抵制日货的活动。

是年,潘春美、吕金盎等一批在杭州宗文中学和工业学校读书的青年回永康与永康女子师范学生联合成立爱国会,组织多支宣传队在全县城乡宣传与日(本)绝交,组织抵制、查禁、没收日货活动。

民国9年(1920)

县政府增收三成地丁特捐、店屋捐、警捐等,列县财政首笔收入。

民国10年(1921)

有碾米、印刷、针织、绵绒、肥皂、制伞、造纸等厂家兴办。运输业渐兴,有吕中和、应广裕、协和、万通等5家。

民国11年(1922)

徐忠岐等建立永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火力发电厂,址设大司巷,每晚17:30~23:00为机关和部分商店提供照明用电。

永康江水涨多次,县城水漫楼房,淹死多人,财产损失无计。

民国12年(1923)

日本关东大地震,永康黄秀春(女)随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中国救护队前往东京参加救护工作。

吕莹玉在城内傅宅创办首家幼稚园,有教师2人,男女童20人。

民国13年(1924)

胡凤丹之子胡宗懋编纂出版《续金华丛书》,有经、史、子、集59种120册。

民国14年(1925)

4月12日,县城举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

6月,全县各界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千人集会城隍庙,会后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自发形成抵制、查禁日货运动。

是年,方岩旅馆增至26家。

民国15年(1926)

9月,永康县民胡钦海在卉川乡青山口村创办全县首所桐油生产合作社。

12月,永康县妇女协会成立。

是年,成立国民党永康临时县党部,下设组织、宣传、农民、妇女各部。一批在杭州、金华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永康籍党员回永康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反帝爱国道理。

民国16年(1927)

2月,北伐军营长、共产党员江霁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开展工农运动,建立县工人农民运动办事处,先后组建了木业、泥水、裁缝、铁业、篾业等7个产业工会,开展“增资(工资)”斗争。

成立永康妇女会,创办《妇女解放》周刊。

3月,实行县长制,知事改称县长,解散议会、参议会,废除县公署,建立县政府。

5月,永康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培英小学支部成立。

9月,县农民协会两次组织农民进城请愿,县长被迫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答应实行“二五减租”。

10月,正式成立中共永康县委。

是年,开展森林保护、修订农田水利规划。全县各级学校施行三民主义新教育。成立县商会,专事市场管理。

民国17年(1928)

4月,县政府机关、学校首次开展植树月活动,在东岳宫一带(今明珠中学)造林10亩(约0.67公顷),纪念孙中山。

5月7日,浙江省防军在县城、溪岸、独松等地抓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29人。

6月29日,成立戒烟院(所),由济生医院代办,全县受戒28人。

7月5日,瓯海盐公所商巡队长,率缉私兵丁20余人,在芝英闹市区没收盐贩肩担台盐和钱物。当场开枪打死7人,重伤10余人。事后,中共永康县委组织成立盐案后援会,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慑于民愤,法院判处肇事盐兵以重刑。

10月,在中共永康县委领导下,永康农民革命军400多人,以芝英一带为中心举行暴动,杀了儒堂头村土豪,将其财物分给贫苦农民。暴动遭省防军镇压。

是年,吕思堂组织永康工农军,缴枪打土豪,影响数县。推行米制,即“三、二、一制”,规定:1市尺=1/3米,1市斤=1/2千克,1市升=1升。

筹建救济院,全县民政及救济事业改由地方团体办理。

始用化学肥料,品种为德国产硫酸铵(俗称肥田粉)。

民国18年(1929)

1月,改选中共永康县委。

4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卓兰芳派姚鹤庭到永康,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成立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下辖永康、义乌、东阳、缙云、武义、宣平6个县委。至10月在永康县内建立7个区委、120多个支部,党员1500多人、工农军800多人。

5月,成立学生联合会,开展反帝宣传。

7月,成立县商会。

8月,实行村里制。全县设365个村里,2303个闾,11557个邻。

是年,木行在城乡兴起,群众生产、生活所需木、竹及其副产品在集市上交易较旺。

实施地方自治、土地改革(二五减租)。

警察署改为县政府公安局。

成立永康民众教育馆,藏书数千册。

程汝贤制成小火轮,行驶于永康、桐庐间。

民国19年(1930)

1月,卓兰芳发动四十四坑和岩后一带的农民举行年关武装示威游行,沿途烧毁土地契约,开仓分粮。

5月,在下宅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7月上旬,整编永康红军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

9月5日,红三团攻打壶镇失利,牺牲34人。中、下旬,浙江省保安第七团和地方保卫团“清剿”红三团根据地,惨杀红军干部、战士和群众120多人,烧毁房屋近400间。

10月2日,工农军司令吕思堂及武义红军领导人邵李清在兰溪遇害。

是年,大徐村翁滕怀潜心化工研究,先后有不燃喷漆,蓝黑墨水无沉淀配方、化学黏合剂罗甸、闪光金杆笔等赛璐珞制品、明光显影剂和1分钟自动成像照片等科技成果问世。

民国20年(1931)

7月,中共浙江政治交通员胡岩岁从上海回永康恢复党组织。

8月,建立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永康县工委。

是年,重印李汝为主修、潘树棠等编纂的光绪《永康县志》,县长丘远雄作序。

村里改编为乡镇,全县划分7个自治区、7个镇、145个乡。

成立纸业、南北货、店业、山货、屠宰、丝绸呢绒纱布、百货、桂圆、酒、国药、染织等11个行业工会。

将廿两秤改制为十六两秤(16两为1市斤,即500克),三元尺改为市尺,采用市制计量单位。

民国21年(1932)

2月,发起建造金(华)武(义)永(康)公路和东(阳)永(康)公路。动员各区救荒、积谷。

5月,建立电报局,开通金华、武义、永康长途电话。

6月,开办利生肥皂厂。

8月,明令禁种罂粟,禁止赌博花会。

10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张永法、特派员张旭初到永康,在派溪吕小学重建中共永康中心县委。

是年,划定行政督察区,永康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发行《浙江省粮册》,永康有田2.816万公顷,地4066.67公顷,山9346.67公顷,荡(塘)3000公顷。

民国22年(1933)

1月,县城建立测修站。

9月,金武永公路和永缙公路建成通车。

10月,成立农民借贷所,本金900万元。

是年,建立县监所。

民国23年(1934)

1月,建立方岩山雨量站。

4月,修筑永东公路方岩支线。

5月10日,设永康法院,翌年7月改称永康地方法院。

是年,废闾乡制为保甲制,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保。

民国24年(1935)

2月,县行政建置定为县与乡镇两级,撤销区级政权,全县划为10个乡。

4月,县设立保卫团总团部,县长兼团长;区设团部,区长兼团长。分别成立县区基干队、常备队。

5月,成立县总工会,先后建立黄包车业、印刷业、石匠业、度量衡、人力车、手车、理发和民船等工会。

11月,统一使用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他硬币和纸币不再流通。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政委刘达云、特派员张文碧等率领一部分人到永康,在黄弄坑、金竹降一带与浙西游击队会师,合编为浙西工农红军第一、二大队。

是年,推广新施肥法,少施氮肥增施灰肥,防治稻瘟病3333.33公顷;排水防治小麦锈病666.67公顷,减轻了病害损失。

赤川村农民胡钦海育成新品种油桐1.13万株,后大面积推广。

民国25年(1936)

7月12日,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程义仁等19名干部战士被错杀。1985年5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恢复程义仁等6人党籍。

是年,黄包车出现在永康街头,后逐渐取代竹轿。

民国26年(1937)

12月,省内外沦陷区难民1.13万人避难永康,暂时收容7259人,长期收容4054人,至28年永康收容难民达2.87万多人。

是年,整修仁政桥(俗称上大桥),桥上店铺迁至溪下街(今步行街)、上街一带(今解放街北段)。

民国27年(1938)

1月1日,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迁驻方岩办公。

10日,国家银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联总处浙江分处在县城梁枫桥巷成立。

15日,浙江省政府在永康县城召开全省各县党部负责人、商会会长、著名士绅参加的会议,动员全省各界投入抗战。

27日,浙江省政联席会议在方岩寿山坑召开,通过《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

2月,胡岩岁、胡济涛为宣传抗日,创办油印小报《民众壁报》。

3月,省府拨款10万元法币,作为赈济难民基金,委任吕公望创办浙江省赈济会难民染织工厂9处,织造等工场22个,安置难民。

4

月1日,永康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多人参加,领导政工队深入城乡巡回演出,宣传抗日。


5月,中共金衢特委书记汪光焕、常委林一心指导成立中共永康县委,并在政工队成立中共支部。

8月,浙江省政府从全省各县抽调1000多名战时政治工作队骨干在方岩派溪村集训。会后永康组织了一支约200人参加的省直属政工大队。

20日,浙江省立五峰小学在方岩岩上街创办。

9月,奉令改组政工队,县政府成立政工指导室,县长朱惠清兼主任,童友三为副主任。

11月,浙江省政府在方岩制定《浙江失陷地区行政纲要》。

民国28年(1939)

2月,析县东北翠峰、五美、盘峰三乡属大盘山区,6月入新置的磐安县。

3月,在麻车头村(江南街道)组建“浙江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

3~5月,日本侵略军飞机4次轰炸县城,炸死20余人,炸毁房屋1261间,其中商会系统损失4.58亿元。

4月4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视察浙江,在西街徐大宗祠(后人民小学)的永康粮食委员会鲁觉侯家(周之亲戚,绍兴人)夜膳,于10时返回金华。

是月,永康县政府为抗日应变,勘定在黄川、棠溪、铜山、方山口等处建仓,移贮积谷1050吨。

7月7日,浙江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方岩寿山坑建成。1965年“四清”运动中被毁,2005年重建。

10月31日,设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植物油部永康收油站,负责收购东阳、义乌、武义、永康、金华、磐安等县植物油。

11月,郑野夫、金逢孙等人在麻车头村主持成立“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和“浙江战时木刻用品社”,并创办“木刻函授班”,招收全国各地的青年木刻爱好者102人。

是年,成立国民兵团,裁县司令部为军事科。

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主办的《胜利杂志》《浙江民众月刊》在方岩创刊。

《浙江民众月刊》《东南战线》《浙江通讯杂志》《浙江商店》在永康各地相继创办。

奉准拓宽县城街道,至次年拆迁完成。

民国29年(1940)

3月28日,财贸部贸易委员会复兴公司浙江分公司设立永康收油站。

4月,增设地政科,实施小三角测量。全县测定一等小三角39点,二等小三角85点,又补点10点,共134点,并建小三角觇标134座。

8月,创办唐先镇油脂生产合作社,生产五种肥皂,商标为“星牌”,月产肥皂1.9万条,销于永康、东阳、缙云、武义、磐安等县。

11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在城内梁枫桥巷吕公望家(慎旃堂)建立联络站。

是年,成立县卫生院,院长负责办理全县卫生行政工作。

县政府《永康日报》创刊,1942年停刊。

民国30年(1941)

2月,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经永康到上海。

3月,《浙江日报》在永城西郊(今西城街道)岭张村创刊。

4月6日,中国佛教协会浙江省永康分会成立。

9月,设永康县合作金库。

是年,县监所改为“永康地方法院看守所”,地址在城内县衙大院。

民国31年(1942)

1月1日,中国茶叶公司运输部东南运输总站永康一等分站在城郊下园朱成立,办理箱茶储运工作。

4月25日,财政部瓯海关总关迁永康办公。

5月13日,日军飞机炸毁古山民房5处,死12人,伤9人。

1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方岩橙麓村就义。

20日,日军进犯永康,浙江省政府迁松阳。

21日,日军先头部队从东阳窜入县境,分三路侵扰古山。镇内军粮被洗劫一空,烧毁古山和世雅民房近1000间。

22日,日军侵占县城。

是月,县政府迁至岩下街办公(后转迁独松),至1945年8月10日,县政府迁回城内。

6月,徐老驮在下徐店组织抗日地方巡逻队。颜金元等在三十里坑组织有30多人的抗日队伍,狙击日军。俞慕耕、吕师扬组织有600多人的永康抗日自卫总队。

8月31日,收复永康。

9月21日,日军侵占卉川乡八字墙,并在此修建据点。是年,实施中华民国《粮商登记规则》,给粮食经营者限定条件。

青山、东岭一带发生霍乱。花街杨坑村近50户人家,因麻疹流行死亡36人。

民国32年(1943)

春,义乌县政府一度迁驻永康太平、柏岩。义乌县立初级中学迁寨口。

3月,开始普查牛痘,推行伤寒预防注射,全县普种牛痘苗1.38万人,伤寒菌苗800人。

徐宗岐学得酿造技术,创办芝英酱油厂。

是年,全县自发组建青年工作队有200多人,多次袭击日、伪营地,镇压汉奸。

民国33年(1944)

1月1日,成立县财政整理委员会、公有款产委员会及乡镇经费征收处。

11日,日军从东阳、武义回窜象珠,盘踞5天,罹灾区域占全县三分之一。

2月,陆军新编第二十一师营长丁某率领部队与抗日游击小组配合,夜袭驻八字墙日军,烧毁日军弹药库,击毙日军20多名。

6月4日,二十一师驻防石柱的一个连队,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对流窜石柱、妄图进犯浙南的一股日军进行狙击,打死日军3人,迫使日军撤退。

9月20日,流窜丽水、温州的日军数千人回侵县境。

10月,中共永(康)武(义)工委在渎溪村成立。

是年,吕公望创办炼油厂,榨取桐油销往国外。

中山乡农户利用女贞冬青树资源放养白蜡虫,年产750千克。

6月,整顿县城市场,规定华溪镇小菜场设在城隍庙,松石镇小菜场暂准在人行道上摆设,肩挑小贩暂许流动,鸡蛋、头髻网市场设河头溪沿。

7月25日,永康在外读大学的学生在县城成立五峰学会。

民国34年(1945)

5月16日,日军从卉川乡据点撤退。

9月上旬,县城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27日,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奉命北撤,应飞等人留守金华地区坚持斗争。

是年,珠山、仙义、桐城、崇道、历山、永安等乡成立林业协会,制订乡规民约,共同保护山林。

芝英镇友联酿造厂“雄鹰”牌酱油注册,为永康最早的注册商标。

民国35年(1946)

3月,中共金华地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在芝英下地塔成立。

5月起,禁止县内粮食出境。

民国36年(1947)

7月,宣传反内战、反饥饿,张贴彩色标语万张。

8月,中共永康工委成立。应飞率领浙江省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赴八字墙对警察分所的警察缴枪。

10月9日夜,第三大队“三抗”(抗粮、抗捐、抗丁)标语贴遍全县城乡。

31日,应飞、李秀芝、李西京率部烧毁清渭、芝英、古山田粮办事处的粮据、粮册。

是年,古丽、古山、芝英、龙川、达德、唐先6个乡镇编订门牌。

县农业推广所督导垦荒。桐安乡农民在李店开垦沙滩6.67公顷,双麓乡在铜山开垦荒坡37公顷,邑东乡在十里牌开垦荒山1.33公顷。

县内捐资兴学者受政府奖励,由教育部给奖8人,省府给奖295人,县府给奖113人。

民国37年(1948)

1月,县长郑惠卿率领500名保安队员,“围剿”四十四坑游击根据地。

胡一元、李文华率领武工队袭击县城,烧毁永康汽车站。

5月,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第八大队与应飞领导的三大队在永康郎下村宣告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

6月6日,六支队在俞溪头附近击毙联防队队长徐义康。

7月,汤恩伯到永康密谋,回衢州后即派陆军一〇二旅新编步兵第十二团到永康“剿共”,40多名无辜百姓被害。

是年,成立永康县物价评议会,进行币制改革。

民国38年(1949)

2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东区、南区、金武永、永武缙丽、永缙东磐5个办事处,并设清渭、倪宅、永祥、芝英、石柱、四路口6个区署。

3月,浙东人民解放军路南军分区司令部成立。

六支队在缙云雪峰山区创办教导队,设置电台,收听新华社电讯,创办《新路南报》。

4月下旬,四路口国民自卫中队20多人带枪起义。

5月6日,原民国苏南师管区镇江、无锡团管区残部百余人在永康投诚。

8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第六支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解放永康县城。

9日,成立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23日,南下干部到永康,成立中共永康县委员会和永康县人民政府。

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永康县办事处开始发动县民用银圆、铜圆兑换人民币,并禁止黄金、银圆、铜圆在市场上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102日,县城及各地分别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20日,市场改实物交换为人民币交易。

21日,召开县农民代表会,贯彻落实六大任务: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征粮、生产、救灾、组织群众。26日,召开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为彻底消除匪特、建设新永康通过五项决议。

1218日,首个国有贸易机构——永康县供销商店(县供销总社)成立,县人民政府拨给大米10吨作为启动资金。

1950

123日,全县首次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历时3个月,各界认购2.87万份(折合新人民币5.88万元),完成上级分配任务115%。

419日,组织农民通过组织换工帮工小组等形式,广泛开展生产互助,全力度荒。

是日,禁止以棉纱或大米代替货币使用。

5月,全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上旬,成立县划乡工作队在崇道乡试点。进行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分。历时4个月完成划乡建政工作。

14日,县人民政府发布紧急命令,层层建立治虫指挥机构,全县人人动手(中小学停课一周),摘卵、捉虫、捕蛾,消灭水稻害虫。

30日,开始土地普查,全县有土地2.56万公顷。

8月,县机关单位开始整风反右运动,参加的干部有779人。乡干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发大米60千克,包括伙食津贴、日用品、服装、学习、医药费。

1115日,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29日,组成11个土改工作队,第一批25个乡土改。

13日,成立县冬学委员会。全县创办民校742所,入学农民2.9万人。

14日,敦促一切反动党团、军警宪特人员向县登记处登记,先后登记3480人。

1951

13日,贯彻落实“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地主”的土改总路线。

4日起,以区为单位举办贫雇农训练班,培训土改骨干。

2月,土改工作全面铺开。历时两个半月,全县89个乡的土改全部结束。

31日,全县城乡建立中共党的宣传网,挑选党团员、劳动模范和积极分子965人,担任各级宣传员。

1日,创办永康县机关学校,翌日正式上课,分高、中、低三级,有学员278人。

3日,成立永康县颁证整籍委员会,颁发土地证。

是月,全县成立基层供销合作社13个,入社社员5.72万人。

51~4日,全县各地举行反美示威游行,参加约12万人。抗美援朝运动广泛展开。

31日,仁政桥(今和平桥)西首至十字街口水泥路面铺设竣工,城区有了首条水泥路。

85日,在永康创设浙江荣军学校第二分校,接纳荣军干部四批2000多人。

全县为抗美援朝捐献24亿元(折成新人民币24万元),购买战斗机1架、高射炮1门,支援前线。

1952

1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水库——黄棠水库举行开工典礼。

14日,八个区的区干部与公安、税务、银行、供销、粮食等13个单位定为首批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单位。

3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及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到永康。

520日,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至611日,处理贪污分子70人,其中刑事处分8人,行政处分29人,党内处分12人。

7月,县成立扫除文盲委员会,各区成立工农速成学校。

全县623名中小学老师参加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浙江分校思想改造学习。

9月,开始办理减免贫苦烈军属与贫苦复员军人医疗费。

全县中小学教师纳入国家编制,评定工资级别。

成立推广速成识字法委员会,举办速成识字法训练班。

101~3日,在芝英镇召开物资交流大会,参加者10万余人,5个展览馆,38个剧团演出104个节目。39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完成税收2440余万元(旧币)。

是月,国家干部、教师、二等以上荣誉军人实行公费医疗。

12月,石柱、河南、李店、芝英、古山、珠山、唐先、花街、八字墙、四路口、桥下、派溪、先盆塘13个乡镇设立妇幼保健站。

1953

122日,河南乡葛塘山村王正隆互助组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1149人,是为永康合作化运动的开端。

25日,河南乡民主建政试点工作结束。民主选举产生乡长、委员,建立互助合作、武装治安、文教卫生、民政调解、财粮户籍、税务等委员会。

27日,县城首次举行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额14.46亿元(折成新人民币14.46万元)。

2月,全县取缔反动道会门,查封坛口219处。

58日,全县春季造林种马尾松500余万棵、柏树4402棵、薪炭林2.53万棵、其他树4.93万棵、山林272.53公顷。

8日止,全县已建立基层供销社16个(其中职工消费社1个),分销处57个,干部396人,社员股88万股,股金10.6亿元(折成新人民币10.6万元)。

64日,进行基督教登记,全县有大小教堂41处,信徒4000余人。

71日零时,首次全国人口普查,永康有7.91万户,29.16万人。

15日,出现群众取龙接佛现象,遍及78个乡370个村,参加者2.5万人。110名县机关干部下乡,发动群众抗旱,制止迷信活动。

926日,设立县粮食交易市场。

1115日,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刘英烈士墓在方岩橙麓村马头山建成,支付费用822.5万元(折成新人民币822.5元)。

25日,县人民政府颁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通则》,年内收购粮食1016.5吨。

1954

130日,实行食油限量供应,城区每人每月150克,乡村每人每月100克。

618日,设立国家管理的粮食市场18处。

20日,20个乡发生松毛虫危害,受害面积5万亩。

23日,开展打击一贯道复辟统一行动,逮捕6人,管制11人,登记68人。

73日止,全县有私商12691682人,资本44.75亿元(旧币)。

29日,完成县城摊贩整顿发证工作。县城原有摊贩555户,整顿后发证373户。

96日,中共中央发布棉布计划供应的命令,全县开始凭票供应棉布。

月日省农业厅批准永康县荆州等9个水库动工,拨款4亿元(折算新人民币4万元),全年拨水利经费10.89亿元(折算新人民币10.89万元)。

是月,国家发行经济建设公债,至15日全县认购债券17.42万元(新币),为任务数的125.48%。

1955

12日,开始清理国民党县政府档案,次月中旬结束。

18日,举行农村剧团会演,全县农村剧团有154个,每区派1个剧团参加。

213日,县宗教工作委员会成立,全县有34处基督教堂,教徒5000余人。

31日,执行国务院发行新币、回收旧币的命令,以旧币1万元兑换新人民币1元。

26日止,全县建立农业社370个,入社8452户,占总农户的10.5%。

51日,成立县汽车联运处,有车20辆。

6月底,农业合作社收缩到272个,其中98个转为互助组。年底,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775个。

71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工作人员实行货币工资制。

95日,实行农村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任务到户。

121日,实行证票结合制度,粮食定量供应。

14日,十里牌村建立农林牧高级生产合作社。

1956

123日,美蒋军机袭侵方岩、芝英、龙山等地,散发反动传单,破坏征兵。

24日,成立中国农业银行永康县支行,专管农贷和信用社工作。

217日,召开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千人大会,店员、工人、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向县人民委员会送决心书。

20日,县城集会庆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2.3万人参加游行。

城内手工业者有39个行业984人,成立20个社8个组。工业33户实行公私合营。商业6户过渡到国营,217户公私合营,8户组成合作商店。206户摊贩组织合作小组,10户代购代销,1户转业。交通运输30户实行公私合营。成立搬运、手车、木帆船合作社各1个。34日,成立肃反办公室,全县开展内部肃反运动。

12日,中共永康县委颁发《永康县实施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具体规划》。

16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康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日,金华专署编制委核定永康县乡镇干部361人。

41日,实行新的工资标准,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14.5%。

52日,在下园朱村郎筻首次发现钉螺,全县查出的钉螺区有民主、高镇、长城、大屋等乡镇,分布36条溪沟,面积87.83万平方米。

26日,召开中共永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永康县第一届委员会。

29日,举办手工业产品展览会,展出26个行业的1062种产品。

823日,永康县初级中学增设高中,改为浙江省永康中学。

30日,完成地富反坏分子规划入社工作,全县有地富反坏分子5248人,其中已吸收为社员1336人、占25.6%,候补社员2996人、占57%,生产管制916人、占14.45%。

9月,建立农村户口管理制度。

29日,机关举行肃反“坦白检举”总结报告会, 323名干部主动交代100多种反动职务, 检举611人的政治问题。

    1025日, 工资改革工作结束。机关干部44人, 平均月工资从45.49元增至48.71元; 中学教师171人, 平均月工资从41.28元增至47.87元; 小学教师986人, 月平均工资从27.84元增至37.11元。

    1130日, 刘英烈士墓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13日止, 城镇私营商业580户全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乡村90%以上的工商业户加入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

    1957

1月12日,全县中学教师131人,经审查报中共金华地委批准,确定肃反对象6人;小学教师717人,经排查纯洁的163人,基本纯洁的263人,有一般政治问题的162人,有政治问题的93人,问题较大的63人。

3月3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乎加视察永康。

10日,各乡镇建立包种、包活、包养的“三包”制度,落实桑苗200余万株、松苗350万株、油茶等种子5吨。

4月10日,农业高级社的形成推动兴修中小型水利1281处,开工水库54处,投工16.26万个。

30日,第一批肃反运动抽调专职干部108人,在80个单位开展内部肃反,参加运动1263人。

6月上旬,县抽调机关干部73人,下乡帮助区、乡整顿三类社,建立了“包工、包产、包成本”的责任制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

12日,开始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总结改进工作。

9月10日始,从县机关抽调干部112人,组成9个工作队,下农村分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时4个月。

28日止,全县已建立农业高级社777个,其中50户以下66个,50~100户的393个,101~200户的104个,201~300户的31个,301~400户的4个,401~500户的5个,501~600户的3个。

10月,在县机关干部和工商联委员中开展整风运动试点,接着全面展开反右派斗争,历时7个月。

11月7日,黄坟水库动工修建,库坝高30.5米,长160米,蓄水534万立方米,受益农田面积1300多公顷,为全县第一座小一型水库。

12月14日,全县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基层单位的领导”指示,机关158名干部下放农村。

年底止,经肃反审干,处理反革命分子18人,坏分子26人,严重违法乱纪22人。其中,依法惩办12人,劳动教养28人,开除22人,其他处理4人。

1958

3月中旬,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开始。桥下乡前黄村选择一口池塘放进20吨绿肥、50千克绿矾、75千克猪粪,几天后腐烂成“人造屎”,中共永康县委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作介绍推广。

下旬,整风反右运动结束。全县有128人错划为右派分子。其中党政机关29人,文化教育界97人,工商界2人。

4月14日,成立永康县技术革新委员会,开展群众性农具改革,全县第一台打稻机和铁制水轮机试制成功。

6月25日,太平、花街、前仓、三合、城关等乡镇35个农业合作社发现血吸虫病,患病者104人。

7月1日,县、区、乡、社四级干部学习总路线,摆先进典型,组织实地参观,掀起“大跃进”高潮。

15日,创办永康大学,校址设城内培园,暂设工科和农科,招生60人。

创办工业、林业、蚕桑、卫生、畜牧等5所职校。

全县有12所完小附设民办初中班。

8月4日,县成立“大办钢铁”指挥部,发动群众找矿、挖矿,掀起洗铁沙,烧木炭,大炼钢铁群众运动,历时4个月。全县建炭窑9700个,炼铁土炉2969个,炼钢土炉1384个,炼铁厂17个。运动中出现强收民间铁器投入冶炼,大伐林木烧炭,虚报炼钢、炼铁“战果”等情况。

13日,创办永康第一个国有林场。

20日,开始大批试制土农药、土化肥。

9月1日,环城区成立红旗人民公社,各区相继成立。

24日,武义县并入永康县。县治设在永康县城。

25日,全县掀起人民公社化高潮,撤销原有区、镇、乡,成立超美(芝英)、先锋(龙山)、跃进(石柱)、卫星(倪宅)、东风(象珠)、红旗(城区)等人民公社,管辖540个生产大队(原行政村)。

30日,全县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收支、统一分配和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掀起骨干、劳力、工地、粮食、物资统一调动的“共产风”。

11月13日,开始大搞“卫星田”和“高产丰产畈”。“卫星田”每公社搞0.2~0.5公顷,每大队搞0.1~0.3公顷,产量指标:大小麦亩产6000千克,油菜籽亩产3000千克。“高产丰产畈”面积要占各种作物面积的20%,大小麦亩产1800~2500千克。

20日,永康县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12月9日,红旗、八一、先锋、超美、东方红、猛进等人民公社炼铁厂合并,称永康县红旗钢铁厂(70年代初改为县保温材料厂)。

15日,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永康代表有李玉璋(县长)、颜宝霄(女,21岁,方岩人)、江舍仑(男,42岁,武义人)。

1959

1月24日,全县开展除害灭病突击周运动,除“五害”(蚊、蝇、鼠、雀、钉螺)、灭“七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性病、天花、鼠疫),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

4月3日,全县有1.8万人外流江西、福建、青海等地。各乡村积极做工作,动员归队。

26日,县科局长以上干部开始下放劳动锻炼,每人每年轮流到农村或工厂劳动一个月。

7月14日,组织1400多名男女青年(含家属1700多人)去宁夏落户,支援建设。

22日,在方岩寿山创办永康师范学校,次年迁址县城东岳宫(1962年9月停办)。

10月15日,开展“小秋收突击周运动”,全县19万人向“六野”进军。

11月6日,召开干部大会,肯定“三面红旗”(人民公社、总路线、“大跃进”)。会上贴出1316张大字报,提出1.06万条意见。

1960

1月20日,县人民委员会做出决定,中学住校学生粮食关系一律转入所在学校,按标准由国家供应。

3月28日止,全县办起畜牧、蚕桑、林业、园艺、第一农技、第二农技等职业学校,招生597人。

6月9日止,全县农村办公共食堂1813个,用膳12.8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7%。

中旬,商业系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运动试点,然后在县级机关展开。

25日,地方国营永康机引农具厂(永康拖拉机厂前身)在城北动工兴建。

9月,贯彻中共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各系统分别召开支援农业生产誓师大会。全县有1.18万名干部职工充实农业战线。

10月下旬至11月23日,全县采集各类野生食品2795吨。

11月3日,全县分4个片部署整社,纠正“五风”。兑现原物7944件,金额7.76万元,房屋1061间,牲畜420头,粮食26.65吨,自留地625.4公顷。

6日,开始纠正“大跃进”时无偿调拨财物和劳力的“平调风”错误。至次年7月,退赔平调金额381万多元。

是年,建党工作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发展新党员661名,全县有中共党员7988人。

1961

2月4日,全县开展群众性种植南瓜运动,以度粮荒。

日止,撤销县级企事业单位9个,精简职工2326人。

3月2日,10个人民公社退赔平调的耕牛203头,农具1.74万件,家具2.31万件,粮食1638.3吨,禽畜2322只,现金10.11万元,房屋8068间,自留地201.53公顷,其他物资10.67万件,劳力62.78万工。

16日,停办铜矿、铁砂矿、钢铁、砖瓦、印染厂等企业,524名工人下放支农。

28日止,全县发现浮肿病人1.65万人,占总人口的3.8%。采取治疗、营养、休息三结合措施,治愈1.06万人,情况渐趋好转。

是月,全县分自留地1900公顷,占总田亩的4.7%,分食堂菜地726.7公顷,占总田亩的1.82%。

4月,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纠正“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生活特殊风。

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306支队九分队在十里牌建立雷达站。

1962

1月3日,食品、百货公司首倡反对商品“走后门”。

2月7日,中共永康县委为黄光(于1959年4月向毛泽东主席写信,反映家乡的真实情况,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职务、行政记大过处分)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5月1日,实行食盐定量供应,每人每月1斤。

20日,开始征收集市交易税。

9月27日,通过调整下放,手工业社(组)保留三分之一工人,计1365人。

10月底止,全县精减脱产干部201人,占干部数的14.8%,其中行政干部132人,企业干部69人

是年,为承担国家困难,全县缩减商品粮人口8677人,撤并大小机构53个。

1963

1月12日,县成立社会主义农业顾问团,聘请14位顾问抓农业生产。

3月25日,全县41个人民公社,有39个公社对党员进行形势、阶级、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受教育党员2875人,占82.1%。建立夜党校118所。

4月9日,县成立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领导小组,开展“五反”运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

16日,已有140多天未下雨,旱情严重。全县4万多个劳力,4666部水车,82台抽水机投入抗旱。

11月27日,财贸系统28个单位开展“五反”运动,提出意见5329条,贴出大字报2086张,揭露1962年以来因浪费而损失的35.82万元。

1964

1月22日,石柱人民公社开展“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118人组成18个工作组进村开展运动。

4月29日,各地以“三保”(保季节、保面积、保质量)为内容开展“比、学、赶、帮”竞赛活动。全县有468个生产大队(为大队总数的70.2%)开展挂钩竞赛。

5月,“社教”运动进入组织干部“洗手洗澡”“相互擦背”阶段,鼓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7月1日0时,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永康人口为31.32万人。

10月25日,94名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

31日,县委抽调干部223人,参加省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到诸暨县开展“社教”工作。

1965

5月11日,永康火电厂并入金华地区电力公司。

30日,实行统购粮食加价奖励办法。

6月23日起,永康有200余人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投入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扫雷、船运、后勤等,英勇抗击美军侵略,至1970年7月结束。

9月,由金华、武义、开化等县组成的浙江省诸暨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第三分团来永康开展“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运动。第一批15个人民公社,于次年5月中旬结束。第二批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中止。

12月4日,在烈桥人民公社召开县、区、社及机关科局领导干部会议,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

年底,县委、县人委设人民来信来访室,统一处理来信来访工作。

1966

2月11日,“社教”三分团和县委召开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

3月3日止,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全县造林6767公顷,超过上一年同期造林面积的1倍。

是月,全县有367个生产大队建立苗圃,培育各种树苗6500万株。

5月17日,县委、“社教”三分团通知各区、社、单位学习中共中央“5·16”通知。

是月,县决定将花街、长城、桥下和县属国有农场列为全县农业机械化试点单位。

6月,外地红卫兵到永康串联。

8月下旬,城乡“红卫兵”造反,掀起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方岩广慈寺、灵岩福善寺和全县各地石牌坊等文物古迹被毁,许多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遭破坏,大量古书古籍被焚。

9月2日,全县机关干部及职工558人成立12个“文化革命小组”,选出小组成员76人,“文化革命”代表88人。

10月12日,全县中学师生代表486人乘火车赴北京,18日凌晨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24日返回。

11月6日,永康中学“红总”(红卫兵造反总司令部)贴出大字报《炮轰三分团,火烧县委会》。

12日,成立“中流砥柱战斗团”。此后“先锋”“八一”“永炮”等群众造反组织相继成立。

下旬,大多数学校“停课闹革命”,大批师生开展“大串联”,搞所谓的“新长征”。

12月10日,全县城乡各行各业纷纷成立“战斗队”,踢开党委“闹革命”,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揪斗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冲击党政机关,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

是年,建立永康砩矿,下有横山、野山、四路、直坑4个矿区和大屋、前仓2个联矿,生产8个品种的萤石矿和矿屑。

1967

1月14日,“农民造反团”“永康中学捍东”“永炮”“八一”“先锋”等造反组织联合发起,在永城举行“砸烂三分团,斗争走资派”大会。

20日,“红总”和“永炮”召开“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新反扑誓师大会”,提出“要刹住县委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宣布县委机关干部的“造反有理”组织为“铁杆老保”。

27日,“杭州大专院校赴永康造反团”抵永康,成立“永康县革命造反联合总部”(县联总)。“永炮”“红总”等造反组织进行“一·二七夺权”,强行接管县公安局和城关派出所,逼县委领导签字“同意夺权”,交出公章。同时进驻广播站、印刷厂。

2月3日,永康中学“捍东”“红三司”,永康“贫下中农革命到底总指挥部”、电厂“硬骨头战斗队”等造反组织联合成立“永康革命造反派联合委员会”。

3月7日,县人民武装部奉令成立生产办公室,行使县委、县人委部分职权。

15日,县人武部发出第一号通令,宣布“永炮”,包括“八一”“先锋”“中流砥柱”为非法组织。县人武部明确支持“永革会”。“县联总”组织解体。

4月上旬,原参加“县联总”的一批干部、职工和单位领导干部被挂牌批判、揪斗、游街,并勒令写检查。

21日,批准大批人员上京控告,外出串联。财政支付车旅费、生活补贴28万元。

5月3日,“永革会”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永康代表、革命领导干部组成“永康县革命三结合筹委会”。

15日,“省联总”调查组赴永康调查处理“永炮”等问题。

7月1日,“永革会”所属造反组织集会,驻军代表再次表示支持“永革会”。会后5000余人上街示威游行。

7日,“县联总”重新成立。

8月17日起,“县联总”与“永革会”多次发生武斗,打死打伤多人。

25日,人民解放军某部(简称“三支”部队)赴永康执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任务。“县联总”在邻近3个县武装支持下,攻打“永革会”最后一个据点(永康第一中学)达20个小时。“永革会”撤至舟山人民公社。

9月6日晚,“县联总”与“支左”解放军共5000多人,在永康中学操场召开拥军爱民大会。

14日,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由于“执行省军区龙潜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被改组。新的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吸收“县联总”代表参加。当日,发布第一号《公告》。

27日,“县联总”在永康中学操场召开万人大会,为“永炮”平反。

10月7日,“县联总”联合缙云、武义“造反派”800余人,包围“永革会”据点新楼人民公社屋基坪。“永革会”小分队17人被抓。

12月11日,成立永康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中共永康县委和县人委。

18日,全县各人民公社、县属厂矿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革委会相继成立。中旬,社教三分团撤离永康。

1968

1月3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永康发行1.43万册。

11日,“三支”部队奉命对公安、检察、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2月6日,县革委会组织“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报告团”,分赴各区、社宣传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介绍大寨大队的先进经验。

11日,县“工代会”“农代会”“红代会”发出联合声明,提出打倒派性,彻底瓦解以县委机关“造反有理”、县人委机关“红心向党”以及“红色公安”为核心的“永革会”。

是月,持“永革会”观点的电厂“电革会”,粮油厂“捍东队”,中百、中食“铁流”,红卫布厂“反修”,东方红人民公社“农革总”,西溪人民公社的“西革总”重新建立。

7月,“清理阶级队伍”领导小组成立,历时两年,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8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出席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代表时,与永康县长城村赤脚医生林寿谦长时间交谈。周总理称林是“小李时珍”。

9月20日,“永康县工宣队”派出第一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县委、计委、工商局、粮食局、文教局。

下旬,一批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各中小学校,主持“斗、批、改”,小学改为五年制,中学改为四年制,取消升学考试,实行推荐招生。

10月23日,成立县“五七”干校革命领导小组,一大批受审查迫害的领导干部被遣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69

1月8日,成立城镇人口上山下乡办公室,动员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1978年后陆续回城就业,至1982年全部安置完毕。

2月7日,县城4所小学由酒厂、农机厂、邮电局印刷厂、电厂管理。农村公办小学下放生产大队办,直接由人民公社、大队管理,大量小学教师回原籍工作。6所初中全部下放所在公社。

3月5日,县组织工人、解放军、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四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2万多人,再次掀起“三忠于”活动高潮。

5月18日,41名知识青年离开永康到内蒙古落户。

6月21日,实行革委会对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撤销“三支”部队驻永支左办公室。

7月6日,全县有12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培训600多名赤脚医生,年内全县普及合作医疗制度,每个生产大队有1~2名赤脚医生,并办起“百草园”。

8月1日,县批准中共舟山公社石川大队恢复党支部活动(全县第一个)。

9月1日,县革委会下文“县联总”完成历史使命。

10月22日,建立永康县革命委员会战备领导小组。此后全县到处深挖洞,大建人民防空工事。

1970

1月7日,县在唐先人民公社谏庄大队试点,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走政治建社的道路。

2月,开展“四好”单位(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生活管理好)、“五好”个人(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生产劳动好、锻炼身体好)活动。全县评出“四好”单位1013个,评出“五好”社员、职工、学生4.64万人。

20日,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运动中出现乱揪乱斗局面。

5月,县革委会决定成立人民公社党委。至9月底全县41个人民公社全部成立党委。

9月29日,成立治理永康江指挥部。31个人民公社组织民工投入施工。城关镇范围65个单位和各社区居民参加义务劳动,计5万多人次。从许码头到水攻山沿江两岸砌筑4千米长、4.5米高的防洪堤岸。

30日,省革委会对《永康县贫农董长宝被冤杀案的调查报告》作了批示:“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宣布平反;并作为公安战线进行‘斗、批、改’的一个教材。”

11月28日~12月13日,县举办第二期基层党组织骨干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提倡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1971

1月21日,对全县“清理阶级队伍”以来揪斗对象5841人进行复查,落实政策4991人,定为敌我矛盾的294人,未定性的有556人。

下旬,全县开展“一清四查”(即清思想、查财务、查物资、查仓库、查账目)运动,纠正乱开支,收回贪污挪用款10万多元。

2月,组织反对骄傲自满、提倡谦虚谨慎的自我教育运动,全县开展批修整风。

3月4日,全县41个人民公社651个生产大队,除其中3个大队原来以大队为核算单位外,其余648个大队都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8日,全县党、政、军、民、机关中青年(除年老体弱者外)开始实行军训,每期20天。

27日,成立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专案领导小组。重点清查:1969年1月24日,县“文攻武卫”指挥部被炸事件;1967年10月7日夜,“县联总”组织力量包围屋基坪迫使“永革会”缴械投降,制造与长城公社高镇大队武斗事件。

4月21日,在县城74个单位,由点到面开展批判极”左“思潮。

6月,县委召开“批陈(伯达)整风”大会。

9月6日,县处理方岩山财产,暂留旅馆房32间,厨房3间,厕所2间,保留后殿山洞房。原乾坤楼24间、中楼三层18间,前殿、中殿、头门三大间、玉皇楼、观音阁、小平屋5间、天门头3间等全部拆除。

是年,全县4个矿区,年产砩矿石51.06万吨,从自1968年开矿至是年底,累计上缴国家税利94.2万元。

1972

5月2日,县召开畜牧生产会议,落实“一亩一猪,一人一猪”政策。

7月10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解决浙江问题的文件,联系永康实际,揭发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罪行,会后全面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9月27日,全县粮食征购由“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

11月9日,县人民保卫组、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组宣布公安机关在“斗、批、改”期间的一些错误讲话、文章、标语等无效;对有关群众的判刑予以撤销。

27日,县委、县革委会发文对群众组织的错误结论、对强加干部群众头上的各种政治帽子和莫须有罪名一律撤销。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5亿千克。

永康县阀门厂主导产品球阀行销全国28个省市。

1973

2月,县组织9个工作组,由县委书记、副书记、6名常委和169名机关干部组成,到长城等9个人民公社进行批林整风试点。其余32个公社也组织204名干部分别搞了33个生产大队的点。此外,还搞了3个厂、8个财贸单位、1个中学的试点。

5月10日,为鼓足干劲学大寨、加快步伐赶昔阳,组织各区社党委书记、重点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东阳、义乌、浦江、开化、衢县等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

6月16日,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改的部分地名。

7月3日,县开发黄土丘陵指挥部成立,发动全县各地劈山造田、溪滩改田和平整土地。当年投入60万工,造田造地106公顷。10月,全县开展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流氓刑事犯罪活动。

1974

3月11日,召开批林批孔骨干会,继续发扬所谓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4月,各级建立“批林批孔”小组。以“反复辟”为名,组织300余人办“学习班”,闹县委,压群众,搞突击入党,突击提拔干部。至次年1月撤销各级“批林批孔”小组。

5月12日,召开“批林批孔”大会,2万多人参加,分42个会场。

30日,学习上海的所谓新鲜经验,成立县民兵指挥部,实行党委制,下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工作组、治安工作组、军事工作组和一支直属分队,后成为所谓“反潮流战士”夺权的工具。次年2月撤销。

7月15日,在永康中学操场召开宣判大会,保卫“批林批孔运动成果”。

10月22日止,全县6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12月14日,县民兵指挥部冲击永康拖拉机厂,导致停工停产半年。

1975

1月17日,开始制止武斗,收缴被抢和失散的武器,双方人员回原单位抓革命促生产。

8月29日,永康中学分成永康县第一中学(设东岳宫)和永康县第二中学(永康中学旧址)。

9月28日,规划兴建全县第一大水库——麻车口(杨溪)水库。次年全面动工,四年后完成。年蓄水量5400万方,灌溉农田5934公顷,总装机4700千瓦,年发电量1600万度。移民1369户5533人。水库淹没农田212公顷。

11月,召开“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五年,为实现大寨县而奋斗”誓师大会。动员“外流”工匠返回农村,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兴办社队企业。

12月29日,从县机关抽调186名干部,组成15个农业学大寨工作组,深入13个人民公社40个生产大队蹲点。

是年,各公社创办“五七”高中,次年全县有“五七”高中44所77个班,至1981年全部撤并。

1976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群众自发佩戴黑纱、白花,沉痛悼念。

3月30日,举行永康县“五七”大学开学典礼。

4月,掀起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打击迫害了一批人。

9月18日,全县干部群众分别集会收听首都追悼毛泽东主席逝世大会实况广播。县革委会主持召开追悼大会。

10月10日,开展大学习、大批判和回忆对比活动,赞颂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中旬,粉碎江青反党集团消息传来,城乡一片欢腾,纷纷集会游行。全县开始清查与江青反党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

12月9日,省批准建立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化肥厂。

是年,永康拖拉机厂与县内14个人民公社农机厂建立工农协作关系。各公社农机厂为拖拉机厂生产133个品种零配件。

1977

2月,开展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

10月6日,召开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动员大会。

12日,全县建成“四级”农科网,县有农科所、区有农技站、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41个人民公社中有40个公社办农科站,655个生产大队中有541个大队办起农科队,3062个生产队中出现了一批办得较好的农技组。站、队、组都有“三田”(种子田、试验田、高产田)。“四级”农科人员有1.2万多人。

17日,组织17人加入浙江省代表团赴京瞻仰毛泽东遗容。

18日,召开全县合作医疗、赤脚医生代表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1978

1月26日,开展“一批双打”(即揭批“四人帮”的罪行,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进攻)运动。

4月6日,“双打”中揭露出一批贪污盗窃分子。县成立右派分子摘帽办公室。

9月24日,县里按每工0.60元钱,补发当年杨溪水库向非受益社队调用的70万工酬金。

11月23日,中共永康县委宣布,1976年清明节永康拖拉机厂工会做花圈悼念周恩来总理是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

24日,县委宣布“文化大革命”中“反共救国军永康小分队”和“农工民主党反革命集团”案为假案,予以平反,销毁相关资料。

12月24日止,基本查清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审查290人,解脱66人,处理39人,危害极深的15起大案中,13件基本查清。

1979

1月3日,查清全县农村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揪斗审查的6800人,迫害致死的219人,造成严重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284人,落实政策1422人。

2月7日,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和群英会,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日,县委先后发文,为群众组织“永革会”和原公、检、法机关平反。

4月18日,成立县民兵师和武装民兵基干团。

5月28日,芝英供销合作社、倪宅区粮食管理所等6个单位被省命名为大庆大寨式企业。

是月,提高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稻谷(籼谷)每50千克价格由9.50元提高到11.55元。

10月,永康拖拉机厂、县机械厂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是年,对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公民权。1958年因“右派言论”而受到处分的一批干部,经复查予以纠正,恢复名誉和干部待遇。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审查的8996名农村基层干部、社员落实政策。其中,纠正错案6303件,为受迫害致死的干部、社员召开追悼会,给25名子女安排工作,给600多户因受迫害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干部、社员发放补助费3.16万元。

1980

1月6日,成立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29日,县确定溶剂厂、仪表厂、色织布厂、皮革厂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将县溶剂厂、阀门厂、农机厂、布厂、自来水厂、五金电镀厂作为利润留成单项扩权试点单位。

8月1日,柏岩、西溪两个人民公社基督教非法组织发展迅速,教徒已达1000多人,影响生产,县有关部门处理了骗取钱财的为首分子。

11月13日,大塘人民公社泽塘生产大队第三队、古山人民公社榔山殿生产大队、黄店人民公社黄店生产大队第一生产队分田到户;龙山区有107.5公顷包产地,11.4公顷荒地分到户。

12月3日,响应中共中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

19日,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在全县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

1月13日,建立县科学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至1982年7月,全县有532名科技干部评上专业技术职称。

3月14日,县批准因建杨溪水库在全县有关公社建立移民大队(村):华川、方塘下、灵阳、新川、应一、新竹。

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永康第一中学为省重点中学,高中新生面向全县招收,择优录取。

7月15日,启用“永康县人民政府”印章。25日,恢复城关镇建制,撤销城关镇人民公社。

9月,开展“三小”区别,把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被作为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134名小商、小贩、小手工业等劳动者从原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

10月7日,县委抽调机关干部400多人、公社干部和大队党支部书记563人,进驻218个大队,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日,省重新核定永康行政编制,总数为850人。

11月11日止,在搞好长城、柏岩两个公社农业责任制试点基础上,全县第一批225个生产大队2028个生产队落实责任制,304个生产队签订了承包合同,1633个生产队进入政策处理阶段。

12月4日,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落实责任制情况。至年底,全县4860个生产队,已建立多种形式联产承包制的有4817个队,占99.12%。其中,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43个队,占0.88%;联产到小组的21个队,占0.42%;联产到人的158个队,占3.25%;联产到户的4638个队,占95.43%。

1982

2月28日,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提出治理“脏乱差”。

3月18日,召开林业“三定”会议,推行稳定山权、林权,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历时9个月,山林定权发证5.4万公顷,占全县山地6.54万公顷的83%。

4月8日,处理精减下放人员遗留问题工作结束,农业转居民1855户、2350人,占下放人员的18.6%。

5月8日,县政府确定张鼎祥烈士墓、西津桥、五峰书院、童宅瑶坛古窑址为永康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日,县政府从岩上、岩下、橙麓3个村征收16.7公顷山林为国有;处理了100多处违章建房;遣散了常年散游在方岩风景区的乞丐;从五峰书院搬出绸厂。同时禁售签诗,将赵公元帅神像从罗汉洞搬出。

27日,永康拖拉机厂被列为全国30个行业、100家企业首批技改重点企业。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11.6753万户,45.5705万人,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4.2534万人,增长45.51%,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0月22日,成立县城十字街口拆建工程领导小组,按规划指导拆迁工作。

12月4日,全县专业户已达41户,年产值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养蜂22户,手工业11户,茶叶8户。芝英的应志昂最高,年产值为5.92万元。

1983

1月4日,金华地区暨永康县农村科技交流会闭幕。交流会期间接待了“两户”代表、科技人员、干部、群众约2.9万人,供应水稻良种1875千克,发放技术资料7850份。

14日,县委副书记田秀文前往北京参加中央组织部召开的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整党试点座谈会,汇报了永康基层党组织整顿和建设经验。

3月23日,恢复供销社合作商业性质。至4月10日,全县2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扩股增股,入社农户8.76万户,占农户总数80.5%,入社股金增加到31.12万元。

5月11日,县整党试点工作组进驻童宅乡。

18日,县召开紧急会议,揭露“呼喊派”首要分子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研究部署瓦解“呼喊派”工作。

8月24日,公安、司法部门统一行动,开展全县“严打”(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工作。

10月28日,全县尚未摘帽的120名地、富、反、坏分子全部摘帽。

1984

1月3日,县举办机构改革学习班,党政机关机构重新设置。

2月9日,县抽调504名干部组成7个工作组,赴6个乡和城关镇的143个村开展农村商品生产试点工作。

26日,建立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

3月5日,县人民政府决定简化乡村企业开业登记手续和放宽命名规定。

12日,全县登记新办企业274个,个体工商户3195户,加上原来的3026户,全县已发展到6221户。

23日,县提出“放宽林业政策,将全部或大部分山林作为自留山划分给社员,长期不变”。

5月10日,开展县级机关清房。

11日,出台严格控制城镇住宅建筑标准和分房标准。

24日,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机构,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永康县志》。

6月,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兴办合作企业,县一级已办企业61家,入股人数1002人,股金25.95万元。全民事业单位入股职工1580人,股金24.73万元。

8月20日,实行国营、二轻、乡镇企业“一条鞭”管理体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1月1日,全县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两个月内,落实四项手术4088例,占应做宜做的62.4%。

1985

1月6日,省、市有关领导在永康考察,并研究金温铁路永康地段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意见。

16至22日,县人民政府组织40多家企业70多个产品,参加金华地区在上海徐汇区举行的商品展销会。

2月4日,永康拖拉机厂与孟加拉国签订“孟中合资办厂”备忘录。这是永康第一个关于在国外生产手扶拖拉机的中外合资项目。

10日,在永康召开全国首次各类千克秤鉴定会议,辽宁、山东、安徽、北京、上海等省市派代表参加。

月底,永康被列为全省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试点县。

5月1日,县电动工具厂生产的角向磨光机和拖拉机厂生产的柴油发电机组、手扶拖拉机经金华地区推荐参加国际博览会。

25日,格山沿村被命名为永康首个省文明村;县伞厂被命名为第一个省文明单位。

6月5日,省电视台专题部摄影组在县拍摄《方岩奇境》《四路口机绣品专业市场》专题电视片。

7月6日,推行公有住宅补贴出售、鼓励职工自筹联建住宅、改革以低房租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制度。历时6个月,公有住宅补助出售2.76万平方米,批准自筹联建63户,住宅公司统建商品房94套1.12万平方米。

13日,方岩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31日,县人民政府决定,“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用的九华寺、法云庵、极乐庵3处佛教寺院房产归还佛教团体。

9月11日,大司巷小学副校长张婉容(女)赴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1月1日,永康列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

1986

2月1日,县五套班子领导分别下乡,向7个千万元产值的乡镇、17个百万元的村、5名“富国富民”书记贺喜。

是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批准永康县灰鹅生产加工一条龙技改项目。

3月12日,全县结束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人员发证工作。这项工作从去年4月开始。全县有参加起义投诚人员129人,应发证人员117人,除8人起义后留队工作,3人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外,其余都颁发了证书。

21日,永康被列为全省对外开放33个市县之一。

4月30日,正式开放方岩广慈寺、城关镇九华寺,保留有僧道人员的8个旧寺庙,灵岩寺、竹林寺、洪福寺列为方岩风景区旅游点。

5月2日,永康被列为全国三大“衡器之乡”之一,全县有个体秤业工人1.1万人,专业户1000家,专业厂73家,职工1190人。金江龙衡器市场为全国最大的衡器专业交易市场。

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横向联系考察团到永康考察。

7月20日,省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在永康体育馆举行。

23日,县首届工业品展销订货会在县城江滨南路举行,有520多家企业1200多种产品参展。

是月,农村储蓄突破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

1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来永康视察,分别给县人大、政协题词。

10日,中国溶剂会议在永康召开。全国各溶剂厂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80多位代表参加。

12月24日,永城至李店公路修通,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

1987

1月10日,县水泥厂4万吨生产线正式投产。

3月底,大型电视系列片《钱塘江》摄制组在永康拍摄永康《百工之乡》《方岩》两集。

4月12日,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顾问许铁城来西溪乡玉川村、胡库乡墁塘村考察“一村一品”、科技生产联合体和“星火计划”。

25日,《永康地名志》出版发行。

5月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永康为全国100个农业经济信息试点县之一。

6月18日,永康节柴改良灶(省柴灶)通过全国验收组验收,取得改灶节柴试点县验收合格证书。

7月4日,县党政机关有行政编制的部委办局、直属科59个,正副职干部128名,平均每个部门2.2职。编制另列的有县人武部、公检法及银行、保险公司等16个部门,有正副职47名,平均2.9职。核定永康县党政群机关编制538人,已有人数546人。

11日,县粮食运输公司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单位。

月底,在国营、二轻企业推行承包租赁制,三个月里,有11家国营企业,7家二轻企业实行了承包。

9月1日,永康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商品猪基地。

14日,历经九年统战政策落实工作结束,全县共落实990人,其中,安置外地转永康的“右派”“中右”84人;认定起义投诚人员119人,其中,平反纠错57人;落实政协委员的有关政策3人;纠正原工商业者错案48件,其他政策问题的88人;落实台属政策139户,纠正冤案33件;落实归侨侨眷政策31人;平反宗教人士错判案2件。

12月24日,县政府批准长城乡新辟工业区规划。

1988

1月1日,永康最险峻的山区公路——新(溪)山(后胡)公路通车,全长9千米,绝对高差328米。

23日,县人民政府与人民解放军驻金华某部队签订“军地思想工作一体化”协议书。

2月3日,在城关镇和苏溪乡进行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

28日,成立北京永康同乡联谊会。

3月10日,杨会年在油川乡黄龙水库边创办全县首家个体私营生态农场。

18日,开始在企业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

4月2日,长城山背和花川乡桐塘山被县人民政府列为乡镇工业区的试验区。

5月2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驻杭办事处,址设杭州市体育场路108号。

6月4日,永康第二服装绣品厂产品荣获省1988年最佳儿童用品银娃娃奖。

7月17日,永康运动员以团体总分960.3分,金、银、铜牌114枚的成绩荣获金华市首届青运会团体总分和奖牌数的第一名。

8月3日,新店乡后项村7.2公顷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535千克,获金华市早稻丰收一等奖。

11月22日,永康水箱省柴灶获全省第二届省柴灶评比一等奖。

12月20日,省委7人工作组到西溪、溪岸开展农村形势教育试点。

1989

1月1日,与文化馆分设后的永康图书馆新大楼在求知路落成开馆。

15日,坐落在丽州中路的永康客运站通过验收。

2月13日,县委通报表彰第一批8位县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28日,在长城乡建立200公顷连片的高产示范片。

3月,县颁发《永康县农资专营实施细则》,对化肥、农药、农田薄膜等主要农资商品实行专营。棉花、蚕茧、茶叶仍执行统一收购。

4月16日,县委党校开办首届函授中专班,有学员410人。

5月5日,永康实施邮政编码。县城邮编为321300。其他分别为321301~321317。

6月26日,永康设立第一家集装箱中转站。

8月,中共永康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芝英镇建立改革试验区,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

8月15日,全县开始施行居民身份证使用和查验制度。

12月13日,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在十字街口销毁709册黄色图书和一些淫秽录像带。

1990

3月,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永康分校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3月26日,永康被列为省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

4月,建造塘上饮用天然矿泉水井,井深80米,日涌水量138.8立方米。

5月4日,国家科委确定永康为重点联系县。9日,颁发首批土地使用证书。

月底,完成电信迁局工程,实现市话自动化。

6月7日,浙江省确认永康为消灭血吸虫病的县。

26日,开始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合同公证。

8月24日,柏岩乡发现花岗岩大理石矿。

9月1日,芝英镇开始实行小学生免交学费上学。

10月3日,永康运动员郑晨、马苗兰在亚运会田径比赛中,摘取了男子4×100米接力赛和女子七项全能两块金牌。

10月18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全县各地喜庆第一个老人节。

11月1日,国家灌溉技术开发公司确定全国22个“节水灌溉增产示范区”。永康是浙江仅有的一个。

12月1日,新店新材料厂出口苏联鲜橘110吨,为国创汇26万元。

1991

1月5日,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石井先生到永康进行灰鹅加工技术交流。

12日,气象局开始使用PC1500机制作气象报表。

3月13日,永康国际长途直拨电话正式开通。

4月8日,永康活塞厂实行劳动制度改革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管理。

7月20日,开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

9月10日,开始实施三年消灭荒山,十年实现绿化规划。

20日全县已有私人轿车32辆。

10月29日,永康县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11月4日,国家计委批准合资建设金温铁路(包括永康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9日,省考核组确认永康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12月,唐先全镇粮食亩产达到1014.1千克,成为全县第一个吨粮镇。月底,开始筹建刘英烈士陵园,总投资230万元。

1992

1月,新广播电视大楼45.6米高,主楼12层竣工启用。

3月5日,《永康县志》参加“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

19日,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县人民政府《关于撤区扩镇并乡方案的议案》的决定。

4月12日,开始以点带面,以示范推动全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月24日,工商银行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九地市金融横向联络网行长联席会在方岩召开。

7月21日,县政府召开双股金钗市场区建设工作协调会,统一征地、规划、招商、开发。

10月8日,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暨第二届方进县(市)称号,得奖金10万元。

12月20日,永康被评为全国保险先进县(市)。

1993

2月,给全市40多万户农民第一次发放家庭户口簿。

2月6日中午,白云水库边发生火灾,烧毁山林8.8公顷,烧死林木2185.6立方米。

17日,省重点工程杨溪水库北渠二期工程竣工,原计划5年通水,现提前三年完成。

3月27日,首届全国锻压技术产品交流会在永康宾馆举行,有全国各省市120多家科技单位、生产厂家参加。

4月,在古丽广场周围20多个单位率先进行共建文明小区试点,在金华地区属首例。

7月4日,杨溪水库猛涨,超过控制水位0.64米,上午6时20分开闸泄洪,下午4时关闸。

8月17日,中国国际商会永康市商会成立,址设工商银行。

9月2日,组织大型考察团赴海南省海口、广东省宝安,中山、顺德、南海等地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经验。

10月,城关五金厂被评为全国先进乡镇企业。

12月22日,永康被评为森林虫害防治工作全国先进县(市),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是月,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在沈阳市国际秧歌节国家级艺术大赛中获得六项大奖。

1994

1月,在古丽镇石溪小流域118公顷范围内开始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3月23日,中共永康市委成立永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26日,全国首幢生态教学楼在城东中学交付使用,屋顶有500平方米的种植园地。

4月22日,金温铁路石柱火车站动工平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5月18日,原中顾委委员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二书记胡立教等在省委原书记李丰平陪同下到永康参观考察。陈国栋为五金城题词“开拓创业,精益求精,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李丰平题额“中国五金城”。

7月,城区内环线工程动工,全长7.2千米,总投资9441万元。

9月8日,330国道永康段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工程破土动工,全长23千米,总投资1.18亿元。

11月13日,永康酒厂生产的“方岩”啤酒在中国食品及食品包装技术博览会上夺得酒类产品金奖。

1995

2月23日,芝英镇被列为国家建设部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3月2日,市切割机厂生产的JIG提式型切割机荣获第三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3日,中共永康市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开放永康,快奔小康”大会。

4月3日,举行刘英烈士陵园扫墓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匾仪式。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永康视察四方集团公司。

6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孔繁森事迹报告会。

8月10日,开展“平安社区”四无村(无刑事犯罪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因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无重大火灾或重大责任事故)创建活动。

9月,组织五金市场考察组前往美国五金市场考察。

2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中国科技五金城题词“科技五金城”。

15日,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18人到永康检查,永康市被评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城市”。

10月18日,投入20辆6座黄色长安面包车,开设1、2、3、4、5路市区公交线路。

11月9日,永康的中国超人集团、浙江松川铝业集团和浙江林炎集团进入中国500强私营企业行列。

1996

1月6日,丽州商城被国家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

13日,永康农民金圣有种粮一年创出3个“十万”,即产粮16万千克、投售粮食10.5万千克、种养业纯收入10.72万元。

31日,开始实施永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2月2日,市领导分6个组到“三区”(革命老区、山区、贫困地区)访贫问苦。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到永康拍摄方岩美景风光节目。

5月22日,芝英三村进行经济合作社服务改制权设置。

23日,樟家畈试行良田规模经营。

7月11日,中共金华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永康市级党政机关改革方案。

12月7日,碓头小流域红壤开发工程启动。

29日,在姓傅村建成石柱镇敬老院,并举行“五保”老人进院仪式。

1997

1月11日,古丽镇拨款3.98万元,为108名特困学生发放“春苗工程”助学金。

4月28日,永康工具厂吴关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称号。

6月9日,市机关首批10名下派到企业任职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奔赴布厂等10个市属工商企业。

7月24日,市“万泰杯”十佳藏书家评选结果揭晓。

8月11日,市优秀科技人才理论培训班开学。

9月25日,民主、人民、大司巷、解放四所小学4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先锋号”小记者团。

10月15日,农民程育全在获国际专利大王纪念勋章后,被授予“浙江省首届十大发明企业家”称号。

31日,永康跻身全省37个先进森林防灾县(市)行列。

11月5日,全市建成13个百亩以上水果、竹笋基地。29日,市计划生育指导站荣获“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先进集体”。

12月12日,市人民政府在唐先镇举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首发仪式,发放保障金领费证。

是年,2228名国有、城镇集体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占下岗人员的总数35.9%。

1998

3月3日,永康宾馆被省旅游局评为“优秀旅游涉外饭店”。

4日,评出“十佳五好文明家庭”,89个五好妇代会、妇委会及一大批“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女能手、女标兵。

4月27日,永康第一中学以44条达标、4条基本达标的成绩顺利通过省教委争创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初步评估。

5月19日,市残联劳动服务介绍所自1995年运转以来,已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1000多人,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5万元。

7月11日,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司、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访问团一行9人到永康考察五金制品生产。

29日,公布永康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10%,增幅居金华市第一位。

8月6日,永康31家企业被评为“金华市百家质量信得过单位”。

19日,永康市五金工业代表团一行11人赴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

11月28日,由省技术监督局打假治劣工作组对永康电动工具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对经过整治的永康电动工具行业出现喜人变化表示肯定。

12月3日,浙江星月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被省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评为“浙江省私营企业十大明星(模范)”。公司董事长胡济深被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

4日,永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验收组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17日,永康市林业局被林业厅评为“1998年度省林业管理先进单位”,下属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26日,永康市丽州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成为永康第一家不占国家编制和经费,由法定律师自愿结合的律师事务所。

30日,当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0.22亿元,同比增长16%。

1999

2月2日,对城镇商业网点展开地毯式“打假保节日”行动,查扣了一大批假冒伪劣的“三无”商品。

7日,浙江星月动力机械公司纳税超过千万元,市人民政府奖励豪华型红旗轿车一辆。

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视察中国科技五金城及铁牛、万泰、星月3家私营企业。

5月18日,市科委与北京机电研究院签订科技交流与合作协议。

同日,永康衡器行业骨干企业赴江西南昌参加全国第五届称重设备(国际)展览会,3家企业成交额共计100多万元。

6月11日,永康参展团10家企业在’99华东农交会上成交887万元,5家企业与科研单位签订6个农业科技成果交易项目。

29日,省乡镇企业局公布古丽镇、芝英镇、古山镇为“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定点乡镇”。

9月16日,永康组建科技考察团到北京,成为首个在北京“挖科技渠、行科技水”县市。

10月5日,浙江星月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与印度一客商签订了3000辆洛嘉牌踏板式摩托车的供货合同,在月底前起运印度。

11日,金华市教委到永康评定舟山、桥下、芝英、前仓四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省级成人技校。

27日,发布“禁止公费旅游和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等变相公费旅游;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公费学开车和驾驶公车”规定。

11月1日,市农业综合开发’99项目全线动工,投资1300万元,开发面积1867公顷。

12日,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康段全线开工。项目投资6亿元,全长15.77千米。

是年,四方集团公司生产的四方牌拖拉机出口突破2万,占全国手扶拖拉机行业出口50%,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

2000

1月18日止,永康有8000多名残疾人就业自食其力。

2月23日,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永康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是金华市唯一获得者。

5月22日,全市有8个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通过省级验收。

6月7日,五金科技工业园一期进入招商。14日,超人牌剃须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出访欧亚六国时作为国礼赠送。

7月25日止,全县有568个行政村80多万间危旧房进入旧村改造。

8月3日,海拔600米的八字墙乡山后胡村所产20公顷高山蔬菜开始销往杭州、上海等地。

9月28日,石城山黄帝南都建设工程开工,总面积4.27万平方米。

10月5日止,全市已评定各类技术职称农民1631名。

6日止,全县已有1500多家个私企业建立工会,发挥依法维权作用。

11月19日,西部9省区考察团考察永康。

12月2日,市人民政府组成代表团赴西安市参加人才招聘会。

2001

1月1日,永康第一中学课题组被教育部评为实施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先进试点学校课题组。

同日,胜利街步行街(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9日,永(康)东(阳)二线永康段改造工程完工。

2月21日,召开纳税大户表彰大会,年纳税超百万元企业有115家。

4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永康支行荣获永康市金融系统首家“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8月2日,“鹅肥肝快速、高效、优质生产配套技术、野生蔬菜有机栽培和有机加工技术”通过省科技厅鉴定。

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抵永康考察。

10月4日,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杨灵生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蔡洪生到永康参加“芝英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揭牌仪式。

27日,永康与衢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加强经济合作和大力开发资源协议书》。

12月1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教授李秋香到永康芝英、后吴等地考察古建筑群。

4日,在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永康的高歌牌鹅肥肝获金奖。

8日,芝英、象珠等9个项目4000公顷标准农田通过省级评审。

2002

1月23日,《中国税务》杂志推出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永康星月集团公司以上年实际上缴国家税收2043万元名列全国第19位,浙江省第3位。

3月7日,永康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成绩高居浙江省县(市)级榜首,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10日,浙江四方集团公司列为2001年度世界家用机械、仪器仪表制造业500强。

5月29日,永康市地籍管理工作获全国先进县(市)称号。

8月19日,首次在国际大都市香港举行永康五金推介会。

9月28日,万商云集永康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有7万多人次参加中国五金展览会洽谈贸易,发生交易额13.65亿元。

10月18日,永康市机关行政中心办公楼正式启用。

21日,星月集团公司被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认定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11月29日止,投资亿元,完成7067公顷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1067公顷。

12月6日,中国农博会上永康10个农产品获奖。

10日,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

2003

1月10日,金豚山生态公园建设列为全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2月1日,开始每年技术培训和转移2万名农村劳动力。

4月25日,汽车客运东站试营运。

5月10日,永康五金网站推出企业网页免费制作服务活动,五金城有200多家经营户利用互联网做生意。

7月2日,前仓文教用品工业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论证。规划近期用地301.55万平方米。

10日,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举行奠基仪式,工程投资3.085亿元,设计床位1200张,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

26日,永康定为全省首个科学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试点市(县),该工程投资1400多万元。

8月30日,体育中心竣工,比赛馆有3000个观众席位。体育广场3.6万平方米。

9月14日,清华大学考察团到永康考察,与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科技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25日,市人民政府与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阿根廷文化节隆重开幕。

10月30日,永康30182名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占全市参保人数的58.2%。

12日,永康进行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

永康在全省22个县级市竞争力排名中,综合得分位居第12位。

12月3日,投资3600万元的市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园举行奠基仪式。

20日,永康顺利通过省文明城市检查考核。

12月,市人民政府分别同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30日,永康城市总体规划荣获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4

3月5日,市人民政府与各镇、街区签订村村通公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

6日,举行《方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省级专家论证会。

13日止,全市8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月21日,市棉纺厂经芝英街道批准,向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

6月3日,首批城区1200多名老年人拉开“万名老年人健身走活动”序幕。

12日,参加电工专业的300名农民学员走进市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29日,永康农村门牌设置工作启动。

7月15日,永康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

10月1日,龙山镇桥下三村通过考核,成为永康首个“民主法治村”。

5日,永康首次在金华市范围定向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

11月22日,永康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

12月3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工资清欠令”,确保民工拿到劳动所得。

2005

2月19日,召开人才交流会,企业“放”出2050个职位,报名人数6325人。

3月上旬,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全市有60岁以上老人7.4万人,占总人口的14%。

4月26日,“保护母亲河,我献一份力”万人签名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30日止,建成公寓式的“外来人口之家”100多座,住进“家庭成员”5万多人。

5月17日,换发第二代身份证试点工作在方岩风景管理区进行。

6月,为年满60周岁、担任15年以上的正职村干部发放养老金。

21日,铁牛集团公司生产的城市轻型SUV汽车正式下线。

7月26日,启动撤村建居,撤销塔海、永丰、上水碓村,并入相关居委会。

22日,来自全省各地的灌溉试验技术人员参观花街村的节水灌溉试验站。

8月18日,永康引进首家金融中介机构——浙江正和担保有限公司开业。

9月16日,市粮食局离休干部王国华(80岁)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签下遗体捐献书,成为永康捐献遗体第一人。

11月20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家卫生部联合督查组到永康调研农村卫生工作。

12月7日,永康飞鹰餐具、群升热水器、超人剃须刀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2006

2月27日,永康市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称号,市长李秋华,科技局副局长马春芳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3月6日,永康市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第44位。

27日,永康首批“众泰2008”警车在杭州市武林广场展出,并装备杭州警方。

6月9日,前仓镇后吴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14日,浙江神雕雕塑工艺集团公司被推荐为2008年奥运会景观雕塑承制单位。

7月6日,永康被世界著名企业联盟、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等机构评为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城”之一。

19日,开始山林承包责任制延包换证,第二轮承包期为50年。

8月6日,神雕集团受国家宗教局委托,铸造制作2006年“中印友好年”活动项目之一的玄奘法师铜像,作为“国礼”。

9月6日,四方牌拖拉机,鹰鹏牌制冷剂,超人剃须刀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18日,在城区进行例行性防空音响警报试鸣。

10月10日,星月集团公司被国家统计局公布为2006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之一。

25日,举行城市社区邻居节。

11月4日,超人集团、群升集团分别进入第四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50强”的第27位和第30位。

14日,首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在东城街道高镇村举行。

22日,永康有8个项目分别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2月21日,永康7家企业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9块“国家免检产品”铜牌。

是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建造的抗美援朝纪念公园竣工。

2007

1月5日,“方岩庙会”“省感戏”“永康锡艺”“九狮图”“十八蝴蝶”和永康剪纸6个项目被金华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月26日,已有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国家进出口免检品牌的四方集团,又添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3月9日,步阳集团被评列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100家民营企业第40位,步阳商标落户13个国家。

18日,参加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星月集团总裁胡济荣从北京返回永康。

5月5~6日,全市展开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的村庄整治,龙山镇9986口仰天粪缸搬迁6637口。

7月18日,经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测评,永康市居县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第25名。

9月13日,国家工商局授予群升集团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成为永康首家获此荣誉的企业。

25日,举行中国永康首届“五金杯”海内外征联作品评展。

11月1日,永康首次以团体形式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艺术展览。

30日,第三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发布“2007年中国商品市场年度大奖”,永康市获“中国十大市场强市”称号,名列第二位;中国科技五金城被授予“中国十强品牌市场”称号,名列榜首。

12月1日,永康单株重49千克的番薯王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获成功。

17日,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2007年浙江名牌产品名单,“永康五金”入选浙江5个区域名牌产品榜首位。

8日,总投资2.28亿元的浙江省五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市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