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 > 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7840979118624/2021-75208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0-09-07 11:22:54 文号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 登记号
有效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永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永康市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市市监局
日期:2021-04-09 11:22:54
浏览:

各镇(街道、区)食安委,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金华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做好今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市食安委制订了《永康市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永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0年9月7日        

 

 

 

 

 

永康市202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0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安全领域改革重大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底线,“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全力提升市域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市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强化责任意识,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1.健全组织领导责任体系。继续推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各项要求,制定我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和食品安全领域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推动“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责任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水平发挥好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督查督办和评议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市食安办、各镇(街道、区)党委和政府

2.强化相关部门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食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厘清细化各成员单位内部责任分工,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良好局面形成。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市食安办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完善食品经营主体责任清单。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监管。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社会共治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规范认定严重失信主体,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责任险,推动参保双方互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阵地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三进”活动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引导、鼓励和支持技术机构、第三方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推动社会监督员规范有序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市食安办、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5.开展镇(街道、区)食安办星级量化评定建设。启动基层食安办星级分类管理三年行动。对照《基层食品安全协调管理等级与评价》地方标准,指导东城街道、古山镇、龙山镇、花街镇开展四星级、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分类分级创建。市食安办、创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

6.加强基层食安队伍专业化建设。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提高领导干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能力水平(相关部门负责)。通过线下课堂、网络学院、视联网会议等形式开展全市全科网格员、协管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开展基层食品安全协管能力竞赛,切实提升协管能力。市食安办、市委政法委、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7.巩固“双安双创”成果。全力深化省级食品安全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成果,保持创建工作常态长效,顺利通过上级的跟踪暗访和动态监测。市食安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区)

三、凝聚各方合力,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

8.狠抓源头治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17年减少2%以上。全域创建美丽生态牧场、美丽田园,振兴五指岩生姜、杨溪稻米、方山柿、唐先葡萄、永康舜芋等优质农产品品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300亩以上。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在0.17公斤/亩内,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和“二维码”追溯制度,本地销售的兽药可采用二维码追溯。建立重金属排放企业全口径清单,前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0%以上。加强粮食质量监督检查,督促粮食企业严守收储和出库关。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永康分局、市商务局

9.严格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强化对高风险企业及大宗食品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冷链管理、食品销售第三方网络平台指引等管理制度。启动新一轮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放心农贸市场6家。严格执行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市市场监管局、金华海关永康办事处

10.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规范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鼓励餐饮企业推广ISO22000、HACCP、4D等先进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继续推广“食安封签”。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和智慧餐饮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幼儿园食堂视频“阳光厨房”建成率达到80%以上并接入浙江省智慧餐饮数据总仓,新建中小学、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45家。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改造提升16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大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食安办、各镇(街道、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11.加强食品抽检和核查处置。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抽检分离”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强化问题导向合理制订抽检监测计划,充分利用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完善全程质量管理机制。全市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5批次/千人,其中市场监管部门抽查量不少于3批次/千人。及时公开抽检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核查处置率、按时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85%。加强承检机构工作质量管理,发展社会检验力量。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

12.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聚焦农渔药残留、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地沟油”回流餐桌等突出问题,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犯罪财产刑的处罚力度,从严从重处罚再犯。始终保持对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高压严打态势,形成食品生产经营者敬畏法律不敢违的强大威慑力。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平台建设,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

四、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13. 加强特殊时期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处置。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复工复产复学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指导。严禁采购、销售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肉,严禁市场内开展活禽交易,严禁以食用为目的的经营野生动物。加强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14.防范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对学校、居家养老中心、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场所的监管,依法严打行业“潜规则”,坚决消除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加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检查力度。切实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15.组织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围绕“三小一摊”、农村集市等重点对象,进行严密排查、全面打击,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进一步建立规范的农村食品流通供应体系,净化农村消费市场。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力度,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网络、微商、现场营销等形式的监督举报和维权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局

16.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科学化。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加强风险监测技术机构规范化建设,优化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量稳定在每年1件/千人口。加强部门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定期研判风险,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市卫健局、市食安办〕

17.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区域间、部门间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或培训。〔市食安办、各镇(街道、区)、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五、推进手段创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管理

18.提升监管手段现代化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统一应用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开展执法检查,将企业信用风险模型与食品领域专业风险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大型餐饮单位、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阳光厨房”覆盖率达75%以上。推广众食安APP,打造“互联网+”餐饮智慧监管新模式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19.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培育和运用地理标志,推进农产品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许可流程,探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电子证书管理。强化科学制修订产业发展亟需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加快培育优质食品企业,积极推广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鼓励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引导推动农村家宴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