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又名唱功事、唱故事。源于唐代,流行于永康、缙云、武义、磐安等县市,以永康为最盛,是金华地区主要曲种之一。
永康鼓词主要乐器是鼓和竹夹板,多由男性盲人用方言演唱。唱词内容多为戏文或长篇小说移植、改编而成,兼唱民间故事和新闻。演唱的艺术风格带有程式化,开头必唱四句“滩头”,如“一根菖蒲叶茎长,农家做事该商量。要学前朝勤耕织,莫学无情坏纲常”。唱词一般为七字句或九字句,也有长短句,内插表白,偶句押平声韵。语言形象生动,夹有大量民间谚语和群众语汇。
鼓词唱腔没有曲牌称谓,一般按故事情节分为悲调、怒调、喜调和水平调。悲调催人泪下,怒调铿锵有力,喜调逗人捧腹,水平调柔和抒情。由于鼓词具有一人多角,随地可唱的特点,加之艺人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演唱,故很受群众欢迎。
传统曲目有《银杯记》、《丝罗带》、《何文秀》、《九美图》等。近年来,也创作了一些短篇的现代题材曲目。除了盲艺人外,其他艺人也有演唱。
永康现有鼓词艺人30名(不包括女性铜钱棍艺人),大多数年老体衰,生活困难,而且没有传人,亟待抢救、保护。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