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了《永康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规划》起草背景、政策依据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实施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维护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市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为系统解决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康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的通知》,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明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时间节点及具体要求后,2020年5月,市水务局委托水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永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编制。
2020年6月底,市水务局局长朱志豪召集各相关科室召开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听取“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进展,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9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与市水务局各科室、下属单位交流形成修改意见。
2020年10月初,完成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初稿。
2020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朱志豪局长多次召集各相关科室、下属单位召开内部评审会,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形成送审稿。
2020年12月10日,市水务局召开评审会,邀请施礼干副市长及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吸收相关意见,并予以修改。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共7章。第一章,水利建设现状与成就;第二章,规划主体内容和“十四五”重点任务;第三章,水利重点领域管理改革;第四章,投资规模;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规划动态评估;第七章,保障措施。
(二)主要目标
至2025年,病险水库除险清零,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防洪保安基本达标、水资源配置合理、幸福河湖全面普及、水务管理高效智能,初步实现洪旱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目的。
到2035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领先现代化进程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四大体系。
(三)核心举措
1、全面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夯实全市防洪减灾工程基础。制定合理规划,继续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力争重要集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加快病险水库加固和山塘整治力度,解除集镇上游、人口密集区上游的病险水库山塘危险。强化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洪涝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协同处置能力显著提高。
2、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按照“节水优先,优水优价,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成北部水库联网工程,开工南部水库联网工程,实施境外引水工程;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提高优质水供水人口比例,水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提高用水效率,至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61亿m3,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4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4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9。
3、构建更具韵味的水生态格局
加强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基本形成从源头到河口、从乡村到城市的全域水生态网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以上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其中50%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市水土流失比例下降到7%以下。江河干流主要控制断面河道内生态基流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平原河网水体有序流动的引配水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4、完善水工程建管体系建设
全面建立现代化的水务管理体系,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水利智慧化管理初步实现。强化水管理,基层水利建设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水利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管理,基本建成数据共享服务、业务高效协同应用和水利政务服务惠民三大体系,提升水利监管精细化、高效化、标准化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达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十四五”重点任务及项目建设
“十四五”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既对标2025年,又展望2035年、2050年。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和动态调整的要求,对近期、中期、远期重大项目作规划安排,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力量推进市委市政府重视和迫切需要实施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有利于为远期项目开展研究论证提供规划依据,作出方向性指引。
1、幸福河湖工程
加快实现从传统河湖治理向幸福河湖建设的迭代升级,统筹江河干流防洪保安、生态治理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智慧长效管护等,进一步完善分级设防、弃保有序的“中防”体系,开展应对超标准洪水提升改造工程;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江河湖泊治理等工作,加强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保护,保障河湖生态基流,加强河岸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弘扬水文化丰厚底蕴,使山水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助力永康成为宜业宜游、动静相宜的幸福大花园。
2、水库提能保安工程
我市“十四五”期间计划共加固水库41座,估算投资5.42亿元;2026年-2035年计划加固水库30座,估算投资3.6亿元。根据金华市“水库安全鉴定两年清零”和“除险加固工程三年清零”的工作要求,2021年规划加固水库5座(上黄、里洋、胜利、外杓塘、歇马殿),投资0.863亿元。2022年规划加固水库12座(洪塘坑、塘里、石门卡、石仓、群英、丁坑、柳塘坑、灶溪坑、红峰、湖湾、五指岩、石井坑),投资1.637亿元。2023年至2025年规划共加固水库24座(虎皮塘、斗天、骑马塘、水坑口、西坑塘、西塘、秋塘、水仙洞、八坑里、东坑、华釜、和平、马舟坑、上产等),投资2.92亿元。
3、水资源优化联动工程
引调水工程:为全面提升水资源内外保障,通过规划实施引调水工程,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能力,为保障永康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共实施永康市磐永供水工程、南部水库联网、上黄水库定桥引水工程、北部水库联网扫尾、太平水库后宅-张岭段引水支渠改造工程、上黄水库八字墙溪引水工程、三渡溪水库塘里坑引水工程、南溪提水工程等8个项目。工程总投资29.14亿元, “十四五”投资15.54亿元。
新建水库工程:为了进一步缓解棠溪小流域防洪压力,改善水环境,同时保障棠溪片村庄的供水安全,规划建设上马水库。上马水库新建工程位于西溪镇上马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10km2,95%保证率来水量为185万m3。大坝为砼重力坝,相对坝高27.0m;坝顶长75m,正常库容21.44万m3,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可解决上马村片7个村庄约5175人的饮用水水源问题。工程由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等组成。工程估算投资0.40亿元,计划工期3年,在2021年开工,2023年完工。
城乡供水工程:为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提高用水保证率,共实施城区供水保障工程、桥下水厂迁扩建工程、源口水厂扩能扩网工程、新楼水厂工程、定桥加压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象珠水厂废水处理工程、南山水厂供水主干管扩容工程、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江南山水新城加压泵站工程、杨溪水库到南山水厂1期原水管线改造工程、城乡供水联网工程、城市中水回用水厂工程等12个项目。工程总投资14.10亿元, “十四五”投资8.0831亿元。
4、水利兴农惠民工程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农村防洪、排涝、灌溉、饮水安全、村容村貌、土地整理等各方面工作,系统推进农民饮用水提升、农业节水增效、农村水系连通、山塘治理等工程,切实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全面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优化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为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提供永康样板。
5、数字水利工程
为全面推进水利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加快构建在线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决策支持的统工作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新基建”,广泛应用新技术提高新建工程数字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既有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拓展智慧水利应用场景;推进入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和水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水利智慧发展新引擎,以信息惠民为重要牵引力,保护数据资产,推动数据开放,构筑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高速之路。主要实施项目包括永康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永康市水管理平台项目、永康市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永康市水文管理中心数字化建设、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平台、农业灌溉节水智慧平台、杨溪水库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水土保持科技园等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83亿元。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