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733797969X/2021-79464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1-08-19 08:59:35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市人力社保局关于2020年及“十三五”
工作总结和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重点
2020年,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核心,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稳就业、保民生、激活力、创亮点”上下功夫,为全市“两战赢”和夺取高分答卷贡献了力量。
主要指标: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845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41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2人,当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1%,为近年来最低值。养老、工伤、失业三项参保分别达46.22万人、30.35万人、11.6万人,三险累计为1.5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约4.89亿元、缓缴约410万元、返还约8587万元、奖补资金2945万元。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636起,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1733.7万元,全市劳资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6%。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抢抓机遇,打响复工复产“第一枪”。通过“跨省返岗直通车”“省外专班驻点招工”等方式,有序组织585辆“返岗直通车”、7列“返岗高铁专列”,为91家企业办理“自主包车”通行接洽函125个批次,实现15万余名新老员工返岗。政府累计补贴包车费用1072余万元,真正起到了“化小钱、办大事”的效果。我市“返岗直通车”的做法得到了企业广泛好评,受到了省委书记点赞,并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
(二)勇于创新,工伤改革再创“新亮点”。在“简易工伤ETC”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出“工伤智控全闭环集成改革”,从源头上做好工伤预防,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伤事故数同比下降18.8%)。10月29日,省委改革办《浙里改》(领跑者)对我市的这一做法进行了推介,得到了郑栅洁省长和冯飞、王文序副省长的批示和肯定。11月9日,作为我市改革案例参加金华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此外,“人事档案跨区域办理”、“事业单位一件事”等改革均走在金华乃至全省前列。
(三)快速高效,落实减免政策“及时雨”。自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后,我局迅速行动,落实“减免缓返补”等社保减负政策,实行“无需申请、无感智办”。截至10月底,累计为全市1.5万余家企业减免社保三险(养老、工伤、失业)费用约4.89亿元、缓缴约410万元、返还约8587万元、奖补资金2945万元;补贴企业自主包车费用139万余元,拨付企业员工居家隔离期间工资70余万元。及时发放一线抗疫医护人员抗疫补贴133人次近39万元。6月底,因上级对失地农民转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调整,广大社保干部职工连续奋战27个日夜,完成全市16000余名失地农民办理转保手续,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四)多措并举,精准分类施策“稳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精准化服务,摸排、辅导449名永康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组织湖南高校网络信息专场招聘活动,“就在永康”毕业生小程序连通246家企业和43所院校;开展东西部劳务合作,与云贵豫甘等形成合作协议10份、基地建设意向20余个,新增4000人来永工作;面对疫情,在金华率先探索开启人力资源现场招聘活动,日均求职达1500人;成功举办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吸引150人参加决赛竞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约1.13万人次,累计投入491.45万元,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技能人才数达710人,同比增加9.57%;办理创业贷款贴息74人,贴息金额102万元。
(五)攻坚克难,打赢众泰欠薪“维稳战”。7月4日起,半个月日夜连续作战,快速完成铁牛众泰关联企业永康属地3652名员工的工资确认和垫付工作,累计垫发工资8198.25万元,垫缴拖欠社保费203.6539万元,并妥善办理相关人员劳动关系解除、留用等手续,实现了铁牛众泰欠薪、社保欠费、劳动关系“三清零”,成功化解这起重大欠薪风险隐患。
(六)激发活力,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制订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培养“金鹰”工程师等办法,出台“人才新政20条”;新增1家博士后工作站获得省资助,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与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培训;“才聚丽州•智汇永康”活动在陕西、湖北等地高校受到欢迎;高层次人才“云社区”千企万岗“空中招聘会”提供岗位10万余个;“永武缙”高校生招聘会新增就业意向1500余人;全年引进大专以上毕业人才15000余人;发放高层次人才及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拟享受政策补助304.3余万元。
二、“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社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经办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民生事项、高频事项实现就近办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多层融合的社保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养老、工伤、失业三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22万人、30.35万人、11.6万人,均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值(42万人、24万人、8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期增长14.5%、35.1%、49.7%。五年来,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78.77元增长为2447.8元,增幅达17.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30元提高至200元,增长53.8%。
(二)稳住就业民生大局,就业创业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立足招工难、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五年来,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先后建成五金创业、中央仓储物流中心等多家孵化基地,累计孵化实体企业115家,其中五金创业孵化基地获评金华市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三年入园创业实体孵化存活率达92.1%。优化创业补贴政策,年均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及贴息500余万元。每年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劳务招聘会达50余场,年均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07万人,完成“十三五”目标值的181.4%;城镇登记失业率均维持在小于3%的省控目标。
(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完善。坚持招才引智和自主培育两手抓,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2019年举办首届中国五金人力资源产业高峰论坛,输送人才项目340余项;历时3年于2019年底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并投入使用,下一步拟打造成为“中国五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辟“一带一路”引才新线路,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活动约200场次。年均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10000余名,其中硕士以上毕业生300余名。推行职称自主评聘工作,年新增高级职称50余名;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最多提高233.33%;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10000人次以上,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名以上;每年举办技能比武大赛破格选拔技能人才。成功举办首届“永武缙”五金工匠技能大比武。
(四)构建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基层治理基础得到夯实。强化源头治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能力。实施“永康无欠薪”行动,搭建“3721”防欠模式,2019年完成“无欠薪”县市省级验收。创新推出“行裁联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16个乡镇(街道、区)以及司法、建设、公安、工会、法院等共同打造“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超95%规上企业、近200家事业单位建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实现8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基层一线得到化解。建立全省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庭,建成2家全省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单位。
(五)五金技师学院(筹)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4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筹建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筹建期为3年。2018年10月,东城街道十里牌村职技校西边地块确定为该学院的校址,总占地581亩,总建筑面积约38.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3.7亿元。截至目前,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新校园一期一标段开工建设,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即将迎来创建验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球格局、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变化,未来5年特别是2021年人力社保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就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与基层人员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显。就业是民生之本。近些年,国家对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而基层的人员配备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与日益增加的工作量不匹配,导致很多调查工作无法开展,数据报送存在误差。二是社保基金压力增大。社保扩面征缴空间缩小,工伤发生率仍高,基金运行压力增大;骗保在一定程度存在,基金面临流失风险,追讨压力增大;社保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后,社保经办压力增加,后台审核人手极度缺乏。三是人才区域竞争力不够。与经济强市比较,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政策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适应,政策力度不够,对人才吸引力不大。四是劳动关系治理面临新挑战。后疫情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劳动争议诉求多元化,监管压力增大,劳动关系波动加剧。
四、“十四五”规划人力社保事业发展主要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市人力社保工作总体目标为保持就业形势稳定,着力提升社保水平,激活人才体制活力,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促进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人力社保事业高水平发展。
(一)社保——让更多人高质量享受社保红利。持续保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基金统筹保障和抗风险能力。深入开展工伤智控集成改革,探索建立工伤浮动费率机制,减少工伤事故发生。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防范基金风险。
(二)人才——为全面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持续优化并落实好人才各项政策。打造特色引才线路,加大招聘引才力度。坚持精准高效引才,加强市场化引才。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支持重点企业研究院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中国五金(永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化中国五金产业高峰论坛、工程师(技师)大会影响力,打造永康人才品牌。
(三)就业——促进和实现高质量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省定考核指标。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五金技师学院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力度、实现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贯通发展。
(四)劳动——强化源头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形式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继续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因企业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摩擦、调结构去产能、新业态劳动关系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探索“网约工”等新业态人员的劳动保障问题。从严从实、推动根治欠薪工作攻坚破难,巩固和维护“无欠薪”县市创建成果。
(五)人事——加快改革步伐适应新时期要求。探索和完善适应分类管理要求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机制,畅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渠道。强化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
五、2021年工作重点
(一)抓根本,做好“六稳”、“六保”核心工作。继续深化劳务协作,实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失业基金风险管控,优化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稳固就业发展局势。弘扬五金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举办区域精品技能竞赛,做强“永武缙”技能大比武品牌,筹办技能大师技艺传承活动,为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补短板,优化“创在永康”人才生态。拓宽招聘渠道,计划组织500家企业赴中西部和北部省份开展招才引智活动50场。优化平台建设,搭建“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升级人才服务3.0版,夯实人才培养基地。落实工程师培养政策,巩固工程师大会成果。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
(三)强监管,擦亮“无欠薪”城市品牌。维护好发展好“无欠薪”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建筑领域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以建立速调速裁机制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加强劳动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劳动维稳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谋突破,深化“一件事”改革成果运用。推广“工伤智控”全闭环改革,提升工伤预防水平,力争工伤事故发生率、纠纷率实现“双下降”;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和医共体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社保经办服务,贯彻落实省级统筹制度,加强基金经办监督,争取社保效能考核省级试点。
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11月9日
主要领导签字: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