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对民政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永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一、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智慧民政建设为主载体,深化民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增强社会活力,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实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
(一)关于基本民生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按照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的思路,积极构建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保障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全面对接应用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加强支出型贫困救助,开展相对贫困家庭救助研究,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满意度和幸福感;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促进现代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二)关于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把握基层社会治理规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及时提炼总结推广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经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加快推进“五社联动”工作,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共治格局,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推进社会治理信息资源跨部门、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实施社会组织规范提升行动;加快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三)关于基本社会服务。按照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要求,推动全市基本社会服务项目和标准完善,以标准化、信息化推动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入推进“一件事”“一码通”改革,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实现基本社会服务从好到优的转变。具体内容包括: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优化殡葬管理和服务;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提升水库移民安置帮扶水平。
二、规划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本部分主要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成就,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工作亮点、经验成效等,“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并对“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谋求新突破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把“坚持以民为本,保障基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统筹城乡,强化基层,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活力”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聚焦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实施提升基层社会活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提升水库移民帮扶效能、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提升慈善事业动能、提升智慧民政水平等八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基层治理服务融合、社会化精准大救助、养老服务供给创新、数字民政智慧服务”等四大示范样板,打造突出“共同富裕”意义的民政事业发展样板市。列出了7项“十四五”时期永康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和行动计划。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足发展定位,对标先进地市,对“十四五”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共分八大部分: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探索推进城乡基础社会治理“四治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总结和拓展龙山经验,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基础,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基层自治的集体经济基础,提高基层社会自我服务水平。
二是聚焦提质扩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质量。围绕基本民生保障提质扩面发展目标,聚焦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保护孤困儿童、保护残疾人、保护困难家庭老年人“三保护”,加快数字化改革和智慧民政建设,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撬动作用,调动“社区众包众扶”“慈善众筹共济”“社工服务帮扶”“社会组织公益”“社区经济补贴”为主要的社会化救助力量,推动建立多维度、多形式、多渠道、综合型的社会化大救助体系。
三是聚焦多元合作,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挑战,推进社区和养老机构、社工机构、医疗机构、保险 机构合作,深化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质量,加快推进康养医养综合体建设,探索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康养医养有机结合和发展服务互助型、市场康养型、照护福利型相互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模式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适应满足各层次、不同情况和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养老生活服务需求。
四是聚焦文明质量,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品质。深化殡葬服务和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殡葬服务各类惠民政策。优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加强地名命名管理和地名文化保护,积极开发地名文化遗产,讲好永康地名文化故事。优化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加强文明婚姻文化建设,推动婚礼移风易俗改革,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效机制。
五是聚焦安居乐业,提升水库移民帮扶效能。加强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结合美丽乡村,优化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水库移民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水库移民产业转型帮扶,拓宽水库移民的就业创业渠道,加强水库移民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水库移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水平,努力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
六是聚焦联动发展,提升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工作,落实社会组织党建的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积极打造党建品牌的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和慈善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环境。推动社工和志愿者联动发展,建立健全工作统筹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加大社会工作队伍培养力度。
七是聚焦众包众扶,提升现代慈善事业动能。健全现代慈善事业体系,推动建立覆盖全市域的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体系,创新慈善项目活动,做好慈善文化宣传工作,讲好永康慈善故事,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八是聚焦数字改革,提升数字民政智慧水平。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动力,以困难群众“码”上关爱服务场景应用、幸福码延伸服务、“永馨康养”特色应用平台、数字门牌、地名地址库、智慧慈善等智慧民政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民政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与全市数字系统交换融合,与省民政数字系统衔接融入,构建“数据交换互联互通、服务办理一码集成、管理决策协作协同”的智慧民政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治理、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服务等智慧民政品牌。
(四)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法治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加大资源保障、做好监测评估,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五)附件。规划稿内含1个附件,附件为永康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重大建设工程。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