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732013798F/2022-87441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2-06-07 18:11:47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一、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西城出彩”总体目标,突出“文化出彩、产业出彩、工作出彩”的总基调,担当实干、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了第一步、呈现了新气象。
(一)直面风险挑战,在大战大考中彰显担当本色。
1.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卓有成效。通过深化班子成员、工作片长、第一书记、村干部四级联动下沉机制,推行“周周清”、“三色动态管理”等晒拼创机制,稳步推动历史遗留消化解决。全市最大小微园——建筑面积55万m²的烈桥智能科技小微园入园置换难题迎刃而解,目前已开工建设;搁置5年之久的溪边小微园2.45万m²土地完成挂牌出让,;132户解放街拆迁安置户完成店面回购,历时14年的解放街拆迁工程正在画上圆满的句号。
2.疫情防控常抓不懈。紧扣“常态化、精准化、科学化”要求,立足“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小区—楼道—党员户”五级网格体系,充分发挥“作战单元”“战斗堡垒”和“稳定中枢”作用,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累计核查各类人员14万多人次,辖区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3.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北三环西城段全面贯通;西山新城项目顺利回迁安置;全市最大的城区公办幼儿园—西城街道中心幼儿园顺利开园;群升智能电网二期工程2幢厂房完成主体施工;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九铃西路精品街、解放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美食城等重点项目无障碍施工;市镇长工程—虹霓休闲养生项目完成规划调整后的用地报批和规划施工审批;受困于政策处理难题的山下至清溪道路、三江六岸二期延伸工程等重点项目拔钉破难。
(二)聚焦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增动力促共富。
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7.79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其中完成服务业投资3.2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44%,完成工商税收10.06亿元,同比增长14.50%,其中工业税收6.82亿元,同比增长20.9%。
2.产业发展后劲更足。新增6家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27家,完成省级科技型企业认定15家,创成精美工厂1家、精益车间10家;完成股改企业2家,关停取缔77家“低散乱危”企业。强化劳动管理,规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引导帮助4家新增规上企业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3.农业经济发展更加完善。加快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林改旱”212亩、“林改水”第一期200多亩、土地整理项目179亩。争取到2021年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资金项目两个,完成全年粮食生产11255亩,完成率117.8%,蔬菜大棚基地种植553.45亩。制定了经济薄弱村“一村一策”扶持政策,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三)聚焦品质提升,持之以恒焕新颜提能级。
1.环保整治狠抓不松。PM2.5平均浓度从2017年的55微克/m³ 下降至目前的22微克/m³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保持100%。全力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完成11家五金涂装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率先完成5例移动机械新能源代替任务。《永康市某工贸公司私设暗管超标排放重金属水污染物案》获评省生态环境厅年度优秀案例。
2.五水共治纵深推进。按照“查清底数、高效整治、强化运维”思路,完成建设路区块、东莹小区等17个生活小区的污水零直排改造;自筹资金完成大徐工业区主管网建设及特殊教育学校、沐恩堂、德茂塘等6个区块管网改造工程;创新河长制管理,开展“一河一策”管护,专项整治排污口5个,零星整治4个。
3.美丽乡村亮点纷呈。郎下村通过金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新增岭张、樟塘、雅田3个“十无村”,完成郎下、潜村、塔秀、柘川、藻塘5个“无废乡村”验收,顺利完成马宅、应宅、郎下3个省2A级旅游村庄和郎家省A级旅游村庄验收。注重农旅融合,举办首届桃花节暨汉服巡游活动;应宅梯田成为“网红”打卡点,获《农村信息报》等国家媒体报道。
(四)聚焦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夯基础激活力。
1.双拥工作再创佳绩。依托社会团体力量,通过“一对一”帮扶、“订单式”培训、“全流程”服务三大举措,为退役军人提供从“入壳”“培育”到“出壳”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支持。搭建企业和退役军人双向互需平台,帮助120余人创就业。完成275名18周岁青年兵役登记工作,向部队输送优秀青年9名。
2.清廉村居标杆引领。针对宅基地审批管理链条长、程序多等问题,制定出台全市首个《“农村宅基地审批规范化”全过程管理优化办法》,打造宅基地审批规范化闭环管理模式,以清廉村社、基层公权力平台为载体,运用“码上工程”公开公示宅基地审批事项,既有效化解农民建房风险,也让数据“跑步”取代农户“跑腿”。
3.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一窗受理”平台为枢纽,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三资中心启用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处理账务,实行“非现金”支付,完成人口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约3万条。统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矛调中心设法律咨询点,配备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机,完成法律咨询356人次。
(五)聚焦源头治理,凝心聚力保稳定促和谐。
1.信访维稳成效日益凸显。深化矛调中心建设,成立大徐村级矛调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931件,成功化解2918件,调解金额达502万元;13件国家重件、1件省级历史积案化解率达100%。完善落实重点人员“一人一档”“五对一”工作机制,全国两会和建党百年期间,实现“零进京、零登记、零扰序”。
2.平安建设力度日趋增强。打造大徐、岭张、潜村3个“无骗村”反诈阵地,建立10支反诈宣讲队,劝阻潜在受骗群众286人。举办反邪教、反诈骗等讲座36场次,动员外卖小哥、教师学生等社会群体加入宣传队伍,发放32638份宣传资料。
3.消防安全防线日益严密。深入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录入隐患企业154家,完成54家市级、街道级挂牌企业隐患整改以及6家电气隐患企业整改;检查锂电池企业24家,排查问题69处,停业整顿15家。排查“两房一店”1485家,整改销号隐患1455处。
(六)聚焦民生所盼,砥砺奋进办实事解民忧。
1.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市首家示范社工站——西城街道社工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社会团体,开展“义仓一勺米 共筑邻里情”、关爱独居困难老兵等爱心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22个、瞭望哨1个,街道村级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新建示范型儿童之家2家,基础型儿童之家10家。溪边村通过省级文化示范村复评,潜村王彩书被评为省级乡村文化能人。
2.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完成5846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调查及信息录入;生产经营性自建房410户、非自建房59户房屋危险性鉴定工作。完成C、D级危房整治、4户低保户危房救助工作。富大坑、大塘头、童宅村供水站通过验收;完成5户无障碍设施进家庭、146名低保低边对象入户复核调查;建立临时救助工作台账,困难群众探访关爱率达100%,幸福清单送达率达100%。
3.应急处突能力稳步提升。完成区域应急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西门、岭张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示范村,补充18个避灾点物资。完成大塘头大塘整治、赵店定塘工程,童宅村村中段河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上黄水库定桥引水工程、上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政策处理。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夯实筑牢基层基础,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构建“一心两带三圈”、倾心打造“多彩西城”。
一、坚持引项目、稳增长,全面推进产业转型提速。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统筹做好“引”和“育”的文章,围绕“3+2”产业布局,聚焦电子信息、现代五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赛道”,着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的重大产业项目,挖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青春期”企业。赋能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力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和“新四破”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城中工业区低效用地腾退,加快烈桥、溪边小微园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步阳稳步上市,全力支持步阳、群升集团争创“未来工厂”,提升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水平。打响项目落地“服务牌”。大力促进省重点工程—群升智能电网项目建设,保障省重点项目—中央云厨房项目落地建设、虹霓休闲养生中心建设,全力实施鹰鹏化工区块腾退及大型商住项目招引,大力推动汽车城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落地。
二、坚持谋规划、细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级。着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着重完成周塘区块连片开发改造,加快谋划推进永丰区块等城中村改造,统筹完成永康西站(新办公楼)改造,保障老330国道、老金温铁路改造。着力拉高城市品质风貌。持续扩大宝龙商圈的核心影响力,严格治理提升宝龙周边环境形象,全面维护“三江六岸”整体风貌,加快推进解放街特色文化街区、四方集团老厂区建设,努力让西城成为永康对外展示的“城市窗口”。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全面赋能城市管理,着眼城市停车治理、扬尘渣土管控等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改革,创新复用“永城数治”“无废永康”等应用场景,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坚持强统筹、增福祉,全面推进城乡共融共富。推动美丽乡村全域覆盖。推进新阳、横山南、大徐“十无村”,潜村“十有村”,鸦塘、灵阳、赵店省A级旅游村庄创建。高标准开展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定和扩大农业生产;继续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提质扩面。发挥飞龙山、上黄水库、朱明溪等自然资源优势,对沿线村庄产业和环境进行特色化提升,着力打造永义线自然风光带。依托四方老厂区创意文化园、上宅口、郎下、应宅梯田等,推进永方线共同富裕带建设。创优做强社会服务保障。全面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协助推进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松石小学、紫微小学建设,保障永康卫校迁建,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主体的养老等公共服务模式,稳步推进998间保障性租赁用房建设。
四、坚持深改革、重安全,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提档。挺进“深水区”。聚焦“三张清单”,坚持“五个必须”,专班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切实推动平台贯通、应用贯通、体制贯通,高效完成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落地。找准“落脚点”。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保持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行,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大活动精准防控。抬升“标尺线”。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力开展“打非治违”,整治燃气、交通、建筑、农村危房等重点领域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强化“河湖长制”,全域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7个自然村污水终端改造提升,确保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