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岩镇认真贯彻文旅融合示范镇创建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数字赋能,狠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方岩文化和旅游建设,文化与旅游呈现深入融合发展态势。方岩景区获“最佳山地目的地可持续示范区”奖项。方岩镇成功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首批“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浙江省4A级景区镇,圆满举办“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巡礼主题活动。
一、深挖资源,持续增强文旅融合动能
一是抓好统筹规划。紧紧围绕《永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旅游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优先保障、优先布局、优先推动,出台《方岩安置区详细规划》,系统建设寮山公园、河道景观、区块绿地、商业街等,挖掘文旅发展新区域,提升“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二是做强项目设施。累计投资6个多亿完成方岩旅游集散中心、物业服务中心、交通主干道、换乘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700余万元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目前,石鼓寮景区至灵岩寺景区路段改造工程完成监理单位确定,南入镇口项目已上市交易平台,东入镇口项目完成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业功能分区主干道提升工程完成概算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本完成硬装。方岩镇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完成硬装。三是“点面结合”做好串联文章。按照“以线串点扩面”工作路径,依托刘英烈士陵园、抗战文化、“金竹降”等红色文化优势,致力打造红色旅游特色线路、发展主题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进一步盘活集体经济、做实文旅产业、打造特色品牌。2021年,刘英烈士陵园、“金竹降”等红色基地就接待超30万人次,同时方岩的红色文化被浙江卫视新闻频道《钱塘江诗路》《跟着档案去旅行》等栏目所报道。
二、丰富业态,持续提升文旅融合层次。
一是谋划“教育+”。依托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巨大潜力,加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公文化、“义利并举”陈亮学说等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以景区现有建筑(老镇政府、方岩山庄、五峰宾馆)改造升级为基础,创建红色教育基地、方岩干部培训中心、企业家培训基地等,全力推动资源实现大整合、大开发,打造干部教育与研学线,点亮红色文化产业带。二是做强“智慧+”。投资约3000万元,在成功创建“智慧景区”的基础上,持续迭代升级为“智慧镇区”。通过建设“融合共享”的数据中心,打造综合管控、服务、营销“多位一体”的综合智能管理平台。以交易模式电商化、服务综合化的“两化”改革为契机,集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等现代产业,配套建设电商服务中心、O2O展销馆、电商一条街等,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三是打好“产业+”。围绕石鼓寮影视基地,打造影视文化特色村打造(西村为主),纵向成链。同时通过落地影视IP、加强投资与制作、结合游戏等,进一步延伸影视产业,丰富产业业态。同时完善基础配套,加强影视高质量服务,激活影视文化产业活力,打造影视文旅产业带。四是提升“活动+”。创新举办方岩庙会,坚持激活经典、融入当下,持续提档升级,发挥“庙会搭台、经济唱戏”作用,使之成为荟萃民间表演艺术、交流民间武术、展示民间手工技艺、融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民间传统盛会。积极推进“十岁上方岩”“龙腾方岩”等文旅活动,受到游客广泛欢迎,为中小学生学习胡公、陈亮文化,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赢得良好口碑。
三、健全组织,持续提升文旅融合潜力
紧盯共谋发展契机,成立三个党建联盟,十大共富项目专班,将各村集结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强大合力,通过互相补台、群策群力,达成投产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项目的良性循环,持续推动方岩文旅融合示范镇的高质量建设。成立赫灵方岩保洁公司,专人专时专岗负责镇域环境卫生清洁,保证日常保洁到位。发动各村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步联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消防、公安、卫生等五部门开展“两路两侧”、田园整治等各类整治活动,擦亮方岩“脸面”,提升“软”实力。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镇在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在规模化、整体化方面还有待加强。方岩景区、金竹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灵岩景区等尚未形成互联互促效应。二是文旅项目引进建设力度还不够大,文旅融合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三是理念不够先进,仍以传统旅游方式为主,新事物、新业态不多。四是文旅融合理念有待提升。“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方面思想认识上还不够清晰。
针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一山两宋双贤文化,助推建设方岩文旅融合示范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充分挖掘方岩庙会等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招引能力,打造电商一条街、特色商业街等;充分挖掘抗战救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充分挖掘“胡公”等名人文化资源,争创各级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永康干部学院;充分挖掘独特地质资源,充分利用方岩山沿线“雄,奇,秀,险,幽”的丹霞地貌优势,打造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速连接线、新区卫生院和小学配套道路、两头门菜场、居家养老配送中心等工程,全力打造“智慧镇区、未来城镇”。
三是进一步延伸夯实旅游产业链。创新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统一规范业主证照、农家乐标识、餐饮设施的管理,以奖代补,激励辖区内旅游企业做到诚信经营、规范运作;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加强从业人员餐饮厨艺、民俗文化、旅游接待、服务礼仪、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依托党建小网格,以旅游景区、宾馆、饭店、车站、出租车和市场作为宣传重点,定期组织上门宣传、外展服务等,不断提高与旅游相关产业的服务质量,牢固树立文明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我镇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