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永康 永康动态
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指南
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次数:

谈好的生意,莫名其妙地“黄”了;参加项目投标,还没竞标就被“刷”掉了;找银行贷款,也被无情拒绝……企业经营,诚信为先,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企业因失信而错失商机、受行政部门联合惩戒的例子屡见报端,令企业深刻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但失信惩戒并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失信成本,督促引导企业诚信合法经营。为帮助失信企业重获新生,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助企服务,基本实现企业信用修复“零跑腿”“零见面”全程网上办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在满足相关条件并纠正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后都可在线上申请修复,令广大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得到大大提高。

那么,企业的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失信?企业可通过什么途径查询自身的失信记录?网上信用修复具体怎么办理?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企业信用修复线上办理指南”一一作出解答。

01 如何查询企业失信记录

在进行信用修复线上办理之前,企业首先要知道自身存在哪些失信行为。对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介绍,企业可搜索网址http://zj.gsxt.gov.cn进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查询失信记录。

一般而言,企业失信记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

一是行政处罚信息。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第二条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适用普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应当记录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向社会公示。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大家,随着信用信息归集力度的加大,行政处罚信息也会在“信用中国”“信用浙江”等平台公示。

二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企业逾期未年报;企业逾期未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企业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原因都会导致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是列入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规定,当事人存在食品安全领域、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质量安全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公平竞争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获取或使用证照和阻挠检查调查的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或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行政机关公信力的,或受到法院判决的,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当事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提高检查频次,依法严格监管,并在审查行政许可、资质、资格、委托承担政府采购项目、工程招投标予以一定限制。

0 2 线上修复具体怎么操作

企业通过查询明确自身的失信信息类别后,失信企业需先行确定自己是否符合修复条件,然后即可在线上完成申请。以目前企业失信记录信息中较为普遍的行政处罚信息修复为例:

进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申请时,企业首先需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223.4.72.189/reg/client/login/all);系统通过数字证书登录,登录成功后企业进入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信用修复页面,根据界面要求填写信息;完成后通过数字证书进行电子公章加盖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申请提交后,处罚决定部门将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受理后,处罚决定部门将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修复的决定,予以修复的,提前停止公示相应行政处罚信息。

0 3 企业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进行线上信用修复申请,无论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或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均需通过数字证书登录,各企业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安装“e照通”App,免费申领移动版数字证书,如有疑问可拨打400-888-4636咨询。永康市市场监管局特别提醒,其中地址异常的移出,只能在“浙江企业在线”公众号中完成申请,各企业负责人或联络员可通过微信搜索“浙江企业在线”公众号,完成关注后,点击“我的”——“我的账号”,并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绑定激活。激活后,企业点击左下角“企业在线”——“经营异常信用修复”即可在线申请,个体工商户异常也可通过此方式在线办理移出。

按照“谁认定、谁修复”原则,如企业存在永康市市场监管局认定的不良信息,可致电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咨询,电话:0579-87139781。

在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也提醒广大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只是一种事后弥补的手段,企业想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最重要的还是合法诚信经营,杜绝失信行为,共建信用社会。

       “信用破产”令企业举步维艰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良好的信用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便捷与优惠,不良的信用记录却会让企业发展处处受限。

去年,永康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下属项目部在未正式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提前开设项目部食堂并面向员工开放,被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这一行政处罚记录信息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在项目招投标中屡屡受阻。

“平台说我有不良记录,要把我的网店关掉,我的销量很高,可不能被关店啊。”日前,永康一电商公司焦急地向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求助,工作人员查询发现该企业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悉,该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不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联系法定代表人后,对方表示公司已搬迁,经执法人员多次责令变更后拒不办理住所变更登记,遂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听到这,该企业负责人五味杂陈,表示如果网店被关的话,损失十分惨重,前期做的广告投入都将付之东流,没想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后果这么严重,以后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无独有偶,永康某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同样也因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后又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此期间,该公司无法申请贷款,无法参与项目招投标,无法扩大生产,错过不少商机,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失信信息一旦公布,等于向公众表明该企业存在信誉问题,企业的经营将举步维艰。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将视情况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对失信企业在金融融资、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进行一定限制。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数字赋能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5月,永康市某衡器有限公司来到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咨询信用修复问题。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公司有一个正在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导致无法参与申报有关奖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展。信用监管科工作人员在核实企业的失信情况后,确认其符合行政处罚提前停止公示条件。而后,进行现场指导,详细告知修复的路径、程序及所需材料等。

该公司准备好电子佐证材料,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进行线上申请,并提交“信用浙江”修复所需申请表和承诺书。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申请进行受理,再转到永康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会办审核、决定审批,最后出具《信用修复确认书》将相关材料通过办公软件发往永康市信用办,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信用修复。

“线上信用修复真方便,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说,完成信用修复后,他们得以顺利地申报相关奖项。这也是永康首例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网上全流程信用修复。

信用监管科工作人员介绍,行政处罚信息目前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信用浙江”等多平台公示,各个平台的主管部门不同,导致企业需要前往不同的部门多次跑腿,费时费力。对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永康市信用办,整合信用修复联动流程,按照“一处受理,部门联动,统一审核,多处修复”的步骤,实现市场监管部门一处受理,相关部门联动修复,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办事主体。

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去年以来,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利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电子授权”等技术,实现包括个体户标记异常状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信息在内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不良信息的网上全流程信用修复,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的积极性显著增强,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有效提升,经济稳进提质有更加坚强的保障。

今年以来,该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办事窗口宣传展板等,对信用修复的条件、方式和程序进行广泛宣传,已累计为1100余家失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修复指导,依市场主体线上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91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条,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