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MB1686817E/2023-84980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3-01-10 10:29:50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文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永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市文广旅体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刻认识“五金文化之魂就是永康长期发展的根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群众需求,致力改革创新,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先行一步,争当全市“文旅融合提档攻坚”行动主力军,助推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铸就文广旅体领域时代铁军。强化政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政治武装,提振拼搏实干、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深化市委巡察整改。做好平安信访维稳工作,成功化解一件国家信访案件(积案)。新增林炎博物馆党支部,建立离退休党支部学习活动基地。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根脉”等党史学习教育20余场,组织“七查七改”专项整治等“立弃扬”专题教育整治活动10余场,开展打造永康“北部旅游明珠”等“三服务”活动16场次。
(二)突出改革试点,深化“五金耀山水”文旅产业融合。紧扣挖掘传承优秀五金文化、推动“山水+五金”特色工业旅游、提供良好的政策与要素资源保障三大主攻方向,做好“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文章,一是弘扬五金文化,塑造永康旅游形象。在产品中植入五金文化,拓展购物游;在观光中领会先进制造,深化科普游;在参与中感悟五金文化,增强体验游。“飞剑工贸”和“豪族科技”创建省工业旅游基地。铸铁技艺(永康铸铁)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是拓展工业旅游,彰显五金文化魅力。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工业旅游线路,举办工业旅游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山水+五金”为特色的“读、吃、住、行、游、购、娱、赛”八要素全产业链。推出4条永康特色工业旅游线路,全市工业旅游人次414.51万人次,同比增长0.73%,极大提升五金产品消费率,仅5家工业旅游基地涉旅产品销售额便达3.4亿元。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计划,相关工作及做法在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上刊发。10月,省政府发文公布永康市为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突出四大领域、数字赋能、项目管理,全面完成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各项工作任务
1.文化引领,积极构筑“浙江省党的创新理论文艺宣传先行地”。“燕入万家”文艺宣传“百千万”工程完成演出120场,新增重点文化建设非公企业20家,建立凯丰集团等7家企业图书流通站。举办“百年辉煌”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20余场。广泛开展“中国旅游日”“浙江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江南诗歌奖”“鲁光艺术奖”颁奖活动、“新新可期——书法新人新作展”以及送培训、送讲座、送展览等城乡文体惠民活动2000余场。
2.品牌提升,优质提升文化旅游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永康铸铁(铸铁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全民阅读工作被央视报道。方岩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唐先镇被命名为省戏曲之乡,象珠镇列为金华市非遗旅游景区。婺剧《胡公》入选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永康市非公企业阅读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收录文化元素300多个。送书下乡8.1万册,6个乡镇图书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新增2个自助图书馆、实现“e家书房”进150个文化礼堂,新增7家企业图书流通站。市图书馆创评“满意图书馆”。16个文化站全部通过省第七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园周村、芝英七村新创建为省文化示范村。加大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启动《永康市上山文化遗址群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湖西遗址等五处上山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完成“百幢文物建筑”抢救工程和历史名镇名村工程保护工程13处项目,完成由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计划投资554万元的后吴古建筑消防提升工程一期。6个项目列入金华市第八批非遗名录,公布了第九批永康市非遗项目名录和第六批永康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共有11人列入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弘扬胡公文化•彰显非遗魅力”2021方岩庙会系列活动,举办“诗路传薪”2021年浙江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展演暨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组织完成打铁技艺、十八蝴蝶、九狮图、永祥迎花烛4个非遗项目纪录片拍摄。开展新建永康大剧院、新体育中心前期工作。组织参加“2021上海·金华周”文旅专场推介等对外交流活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余名,开展太极拳公益培训20余个班次。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百姓健身房完成建设。
3.产旅融合,以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基础,构建文旅体融合新发展格局。全年,旅游总收入60.8亿元,位居金华第四,同比增长15.2%,旅游总人次463.3万人次,位居金华第四,同比增长1.1%。全域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得到《中国文化报》宣传报道,列入浙江省微改造项目库68个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完成投资额2.40亿元,完成率87.33%,已完工项目48个。列入国家文旅项目库项目13个,完成投资27.99亿元,完成率124.36%。推出“微改易贷”旅游休闲业专用贷款,发放贷款额度2349万元。成功创建3个景区镇、59个景区村,象珠古镇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秀岩景区通过国家3A景区景观评审。永康市山门头村被列为金华市“体育+特色村”。豪族科技和飞剑工贸成功创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进大寒山(清泉寺)运动休闲康养旅游区、象珠康养古镇、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等项目。积极备战省运会,按时保质推进永康市体育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和省运会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祝伦根检查省运会筹备工作。金华市体育局何吉军局长和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领导格日勒、攀岩锦标赛裁判长王炳渊分别到永康督察省运会筹备情况、视察指导攀岩场馆建设工作。
4.强化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要素政策支撑,加强行业系统检查、服务、执法,为文广旅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要素政策支撑,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旅游全域化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永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安全体系建设,部署开展文旅体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检查,成立7个安全生产、防疫工作检查组,网格化、清单化、责任化落实文旅场所管控措施。一是划分三个重点网格。分别是星级酒店宾馆,网吧、KTV、游泳馆等场所,三馆二中心、A级景区、等级民宿。二是明确全局136名干部职工每人工作清单。三是落实行业内231家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推出“六个一”工作举措,激励关爱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即:一次即时检查、一句暖心话语、一本党建书籍、一套防疫用品、一份慰问物资、一次走访调研,共出动检查2725人次,检查场所4186家次。
5.数字赋能,打造文旅数字应用新场景。采集更新2021年文旅数字化转型数据,完成文旅体信息导览一张图,完成6个国家3A景区、4个省3A景区村的数字化手绘导览地图绘制,完成方岩景区社保卡“一卡通”工作。升级博物馆预约系统,推出“多卡通”服务。图书馆实现长三角地区社保卡借阅功能。完成打金打银、铜艺、锡雕、钉秤、铸铁、方岩庙会、永康鼓词、醒感戏的8个非遗纪录片的拍摄,并入驻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礼堂祠堂播放宣传。谋划“五金耀山水”应用场景,在工业旅游基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健身器材、运动水壶、炊具、家具等游客体验数字化应用场景,增强游客体互动体验感,同时指导企业建立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营销模式。谋划开发“艺体培”多跨应用场景,打造永康市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多跨监管服务平台。
6.项目管理,实施“文旅融合提档攻坚”行动。成立永康市文旅融合提档攻坚行动指挥部,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专班化运作。现有13项任务(30个项目)总体进展良好。1—12月已办结任务目标7个,占23.3%;完成和基本完成24个,占80%;滞后4个(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编制认证、姜田路改造工程项目、芝英小学迁建工程、上山文化项目),占13.33%;拟取消2个(芝英古城进出口打造重大项目、老市基修缮改造工程),占比6.67%。30个项目中有计划投资的项目为21个,年度计划投资额5.74亿元,1—10月完成投资5.08亿元,完成投资率88.56%。四季度,以“解难题优作风百日大会战”开路,重点攻坚十大任务。一是亚运会、省运会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永康市体育中心省运会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与第三方机构签约现场金牌14枚,加计金牌力争达到14枚。二是万年湖西文化遗址考古。组织开展湖西遗址等5处上山文化遗址群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年内启动《永康市上山文化遗址群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录入省文化基因库永康文化元素300个以上,解码重点文化元素16个;永康市文化基因解码报告通过省文旅厅验收,“胡公文化”入选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四是提高“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指标。出台《永康市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文化系统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万平方米。五是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建设。突破一批症结难点,完成20个改造提升项目。六是旅游标准化创建。完成省A级景区镇1个、省A级景区村庄40个以上创建任务,新改建旅游厕所20个以上。七是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培育2家企业创建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并创建成功。八是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推进新建永康市大剧院、新建体育中心前期工作,提出初步选址建议,编制选址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九是解放街区块堆放场文物构件搬迁。制定搬迁计划,落实搬迁经费,完成解放街区块堆放场文物清点、造册、搬迁等工作。十是龙山镇赛车场改造提升。提升赛车场功能,完成赛道计时系统、夜场灯光、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国家级越野赛车场建设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对照《浙江省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2021-2025年)》,结合省委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要求,在打造“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征程上,我市在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方面短板明显,需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
(一)每万人公共文化面积距考核差距巨大。目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8.12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只有1880㎡,低于浙江省各县市平均值3550㎡。我市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成都在15年以上,面积等指标都已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此外,我市没有非遗馆、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省委要求2022年达到3930㎡、2025年前达到4350㎡。按目标要求,我市2025年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需达到44.01万㎡,需新增26.17万㎡,如不开展大型文化场馆建设,完成任务难度极大。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欠账多。东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芝英、前仓、龙山、花街、城西新区等8个乡镇文化站都是借用租用村、社区办公楼,古山、西溪、石柱3镇新建文化站,多用于办公,文化站使用面积极少。按照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要求,100%的省级中心镇和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乡镇(街道)要求落实文化下派员制度,我市有3个省级中心镇(龙山镇、古山镇、芝英镇)和3个街道(东城街道、江南街道、西城街道)需要有文化下派员。目前义乌已完成14个镇街区文化站全覆盖,每个站有2-3人;东阳的18个镇街区文化站也已完成全覆盖。永康文化馆编制少,无法向镇街区下派,处于全省落后水平。
(三)体育场地建设与《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创建考核办法》标准差距甚远。按照“一场两馆”的基本要求,除500人体育馆之外,我市5000座以上体育场、500座以上游泳馆都没有配备。按照每万人0.9块足球场要求,我市应建有90座,目前我市只有民间建设的11座,且基本不标准。
上述三大问题是永康文化体育的三大短板,短时间追赶 必须有大魄力、大手笔。必须高度重视文旅体的基础投入工作,一是尽快上马一批诸如大剧场、体育中心的项目;二是大幅度加大对乡镇文化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增加文化体育干部的事业编制。文广旅体局必须自我加压,内挖潜力,力争拉长长板,补足短板。
三、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及2022年工作重点
针对上级的考核要求、我市的实际,今后五年,主要需抓住五个关键 :一是牢牢把握思想引领主阵地建设带来的新理念;二是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示范区开辟乡村振兴主战场带来的新挑战;三是牢牢把握永康特色文化传承发扬的新优势;四是牢牢把握永康工业产业优势带来的工业旅游发展新亮点;五是牢牢把握打造“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机遇。重点定位五方面:
(一)抓党建文化,把思想文化引领作为文旅工作的第一要务。以“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为核心,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文广旅体的各种载体,深入村基层各个重点领域,形成富有永康鲜明亮点的党建文化,以此推动“文化润康”的强大合力。
(二)抓特色文化,把弘扬永康文化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绽放“宋韵文化”,深入研究胡公文化、陈亮文化,以方岩景区为龙头,将古山胡公故里、龙山状元故里、芝英紫霄观等“串点成线”,打造“两宋双贤”文化带。2025年前,把胡公文化作为“浙江文化标识”进行全方位打造。以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与利用作为重点,以“喧宾夺主”的态势,大胆发出以永康湖西遗址为核心,庙山、太婆山遗址为辅助的“万年永康”的考古文化地位的声音。改进“百幢文物建筑抢救”工作,让文保建筑的抢救性修缮成为永康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编撰好《永康文献》丛书。
(三)抓项目落地,把基础扩面作为城乡文旅提档升级的主要抓手。推动江南山水新城市民中心文体群落的建设,加快新建永康大剧院、新体育中心步伐,拉长永康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短板,打造一批永康文化地标。努力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品质运动健身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推进“百场文化下乡”、申创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领航项目,提升永康文化品质。
(四)抓重点品牌,把区域文旅建设作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完成方岩旅游景区核心区开发建设。科学谋划建设四方老厂综合文创中心、城北文教聚集区块、花街清泉寺等。持续打造解放街特色文化街区、岩下老街两大街区。支持芝英镇“千年古镇”、后吴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提升陈亮文化人文体验等5大特色旅游线路。迭代升级前仓、西溪、唐先文旅产业,争创白云(园周)运动休闲5A景区。抓改革创新,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推进文旅服务改进的强大动力。推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金文化在“浙里有戏”“浙里好玩”“浙里悦读”等场景落地。在“双减”大背景下,把“艺体培”平台建设,作为数字化改革重点。
2022年,必须放大“文化润康”新优势,聚力夯实新时代文化高地,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提供综合竞争软实力。重点实现5个突破:
(一)围绕项目攻坚,基本投入有突破。完成新建永康市大剧院、永康市新体育中心选址等前期项目工作。完成考古勘探和保护规划设计,力求取得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考古发现,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提升为上下万年中华文明提供永康文化重要贡献。打造“浙江省文化标识”的10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推进西城休闲养生基地、象珠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园周村(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等13个国家旅游项目库项目建设。支持唐先五指岩、西溪新业态旅游、舟山岩宕文旅项目,花街大寒山(清泉寺)运动休闲康养建设。力争项目落地资金超过1个亿。
(二)围绕群众需求,公共服务有突破。“三馆进非公”特色工作,尤其是争取浙江省政府10大公共文化领航项目落地永康,力争形成“永康经验”“浙江经验”。推动乡镇文化、体育基础建设升级,力争2022年新建阅读吧2家以上、新增镇级图书分馆4家以上、“e家书房”进文化礼堂150家以上。 完成3个以上多功能运动场,4家百姓健身房,30个健身路径建设。开展“千场文化惠民下乡”活动,受众面50万以上。全省90个县市区率先开展“艺体陪”数字化改革永康试点,永康文旅数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继续组织实施“百幢文物建筑抢救”工程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程,改进“百幢文物修缮”实施办法,力争项目包装1个亿以上。
(三)围绕省运备战,体育振兴有突破。承办攀岩、武术散打、围棋、国际跳棋4个项目比赛,综合考评成绩力争从金华末尾进入金华前三。力争完成省运会金牌任务28枚,力争从金华倒数进入金华前三。开展县级体校建设,培育100名以上体育人才。举办“百场体育比赛”,引导举办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永康站)等“国字号”赛事甚至国际体育赛事。筹备“永康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体育产业博览会,努力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再添一支体育产业的强大力量。
(四)围绕示范引领,全域旅游有突破。打造“以工补旅,以旅促工”的永康特色文旅产业,力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金华第一、全省前三行列。完成全域旅游创建复核。2022年创建1个以上景区镇、13个以上省A景区村,1家以上小升规。力争年内旅游人次、总收入金华地区保四争三。
(五)围绕安全底线,基础保障有突破。重点抓好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产创作传承安全、疫情防控安全,确保各项赛事、各类阵地、各类文物安全,以及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
永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4月15日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