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7844718319273/2023-84917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3-01-09 09:56:09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2年,在金华市气象局和永康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永康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围绕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一、亮点工作
(一)项目引领,推动永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永康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建设雨量、温度等2要素及以上自动气象监测站47个,站网密度达到小于5公里目标,年内追加自动站建设资金147万元,进一步织密站网。启动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基础修建,预计12月底前可完成安装并投入试运行,X波段雷达建设方案也已通过专家认证,年内完成项目立项工作,计划2023年完成项目建设。
(二)服务为先,教科书式流程有力提升服务质量。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进一步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年内永康局新进人员较多经验相对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以梯次化预报预警业务为方向,气象台集中力量梳理分灾种的教科书式气象服务流程,并严格按流程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如台风服务采用“3160”服务模式,提前3天发布风险提示、提前1天细化降水落区及强度、提前6小时发布警戒提醒信息、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完成分级叫应和实况通报,在此基础上,结合灾情调查、服务效益评估、过程复盘等“回头看”工作,形成完整的闭环式业务服务体系,并全程留痕管理。
(三)码上监管,数字化助力气球升放管理。年初气球异地升放被列入省级“七张问题清单”,永康局以此为契机,以安全升放气球为第一要义,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气象升放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发二维码平台,升级气球审批事项,做到气球审批信息随时可扫可查,监管是否到位一路了然,气球升放安全监管实现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气象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二、今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竭尽所能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今年总体气候偏异常,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量、雨日偏少。年平均气温20.2℃,较常年偏高0.7℃;雨量1164.4毫米,较常年偏少13.1%;雨日126天,其中大雨以上日数10天,国家站日最大降水出现在6月20日(69.3毫米)。1月22日至2月23日出现连续阴雨(雪)天气;3月多过程性降水天气,气温起伏较大,其中3月14日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及时叫应党委政府主要领导;6月10日入梅,6月26日出梅,梅雨期持续时间偏短、降水量偏少;7~9月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酷热天气,旱情迅速发展;10月仍然维持晴多雨少的趋势,降水偏少,干旱形势持续。
永康市气象局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保障放在工作首位,通过电话汇报、浙政钉、短信、气象显示屏等方式,全力做每一次灾害性天气和春节春运、两会、中高考、省运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活动的决策保障气象服务。截至11月底,共发布各类服务材料104期,发布高温、大风、雷电、暴雨等各类预警信号128次,其中橙色预警信号32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次、高温红色预警信号31次,发布预警决策服务短信135条,服务人群近60万人次。每周一次(周五)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为农业大户、政府决策人员等发布一周天气趋势预测,每周两次(周一、周五)通过浙政钉发送一周天气趋势,制作各类决策服务材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12121”、气象显示屏、LED多媒体、“永康气象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对外发布各类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努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
(二)多措并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1.部门合作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强化联动机制,与水务局合作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号;与农业局合作开展春耕春播联合天气会商,为农业大户进行点对点农事气象服务;参与全市综合防汛防台应急演练,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目前已向省局提交60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创建村(社区)创建申报材料。
2.积极融入永康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出梅以来,永康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晴热高温和连晴少雨天气,永康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顺利实施增雨作业38轮次,共发射BL-1A型人工增雨火箭弹175枚,对干旱有明显缓解作用;10月初白云山出现森林火情,气象局第一时间赴现场做好气象保障,10月4日争取金华、义乌、东阳、磐安等地人影办支持,组织开展了联合增雨作业,在我市森林防灭火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了气象作用;继续与环保联合开展雾霾监测及预警发布,年内联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周报43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永康建设,积极开展浙江省气候标志申报工作,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获评浙江省级乡村氧吧称号。
3.多形式开展气象防灾科普宣传。抓住“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技活动周等时机,开展线上知识竞赛、开放气象台、科普“四进”等活动,依托气象科普展馆,建立云上科普馆,开启云上参观,线上科普活动参与人数1300余人次,派员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3次,发放科普资料400余份。气象科普馆年内对外开放7次,接待参观500余人次,同时着力提升完善基层社会气象科普体系,舟山镇舟三村2022年被省局评为基础防灾减灾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金华首批)。
(三)全力以赴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进一步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梳理本级气象行政权力,继续深化运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全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开展了一轮督查并双随机抽查,群众满意度继续保持100%。另外,与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合作,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派员向全市执法队伍开展了相关划转事项工作业务培训。6月份行政执法局开具了事项划转后的首张气象领域罚单,并对此事项制作教科书式执法指引,为今后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参考。
(四)着力提升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1.狠抓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年初制定了《永康市气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在各关键节点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组集中学习9次,周一夜习、党员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各类学习活动23次,并组织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另外,还向全体党员发放了《习近平在浙江》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召开了党组理论学习组学习会及全体职工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各类专题学习,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永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动力。
3.双建争先,全面提升党建文化。年初制订了《永康市气象局党组班子和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2年任务安排》和《永康市气象局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并结合“清廉机关”和“模范机关”创建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期间,启动党建文化提升项目,利用走廊、楼梯、电梯等场所建设党建、清廉文化宣传阵地,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党风廉政建设氛围。
4.党建引领,持续开展品牌建设。推进“心气象,金服务”党建金牌建设,结合五金精神,以党员先锋服务队为核心,着力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特别是7月以来,针对汹汹来袭的旱情,服务队积极前往姚塘粮食功能区、唐先葡萄生产基地等走访调研,为农户和企业送上了及时的气象服务和技术指导。探索局校合作新模式,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合作,联合开展首届“心气象、金服务”气象科普视频短视频大赛,收获一批优质气象科普短视频。另外,各位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山火气象保障等工作中均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起到了明显的标杆作用,也向社会展现了气象工作者的良好风貌。
三、明年工作重点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我局实际,明年我市气象工作的重点为: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永康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气象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台风、夏季强对流天气、高温干旱以及雷电、雾霾、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做好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三)继续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工程建设,完成X波段雷达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密区域气象站网,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四要素及以上站点平均间距达5公里以下,重点地区达3公里。
(四)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继续开展气象防灾重点单位检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提标升级建设,新增创建30个村以上;充分挖掘气候生态资源价值,继续开展气候标志申报。
(五)建立基于“云+端”业务流程,完成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灾害性天气业务服务流程,提升气象预警、“叫应”服务水平,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六)优化气象信息发布机制,整合全市媒体及部门信息发布资源,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完善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体制机制。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