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永康市人民政府2022年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来源: 市府办 发布时间:2023-08-09 09:3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浙政教督办〔2022〕5号)及《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督导评价的通知》(金政教督〔2023〕1号)精神,对照评价标准,我市认真开展自评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会、经济、教育发展概况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35亿元、财政总收入99.95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946元、38406元,分别增长3.2%、7.1%。投资、工业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26位和第49位。

全市共有公民办幼儿园155所、小学53所、初中(含九年一贯)24所、普通高中8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0755人,教职员工12390人。现有浙江省现代化学校7所,其中高中2所、职校1所、初中1所、小学3所。我市已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2022年,省测我市教育满意度86.88%,高出全省平均1.48%。

二、2022年我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坚持党管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健全完善党委政府研究教育事业发展的议事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专题汇报,研究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建设项目等相关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市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系。2022年,成立永康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进一步落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联系学校制度。2022年,32位市领导到所联系学校开展调研共计48人次。市政府将教育履责情况纳入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区)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

2.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现教育系统共有各类党组织176个,其中党委6个、党总支11个,已实现学校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全面覆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成功创建省“清廉学校”示范校2个、金华市“清廉学校”示范校11个。

3.完善教育督导体制。2022年,完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调整工作。按要求配备专、兼职督导人员。建立七个督学责任区,配备责任督学73名,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督导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结合重点工作,开展督导培训,保障督导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其结果与学校党政负责人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二)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1.德育成果丰硕。全面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深入开展“思政星课堂,做好接班人”大思政课活动。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呵护下一代健康成长,2022年,获评金华市最美学生10人,金华市新时代好少年6名,1人获评浙江省唯一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2.体艺活动纷呈。扎实开展“一年四节”,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2022年我市团体和个人获省级及以上体艺赛事荣誉累计29次,包揽省小学生篮球赛女甲、女乙第一名,卫冕六连冠,在省经典诵读大赛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在省教育机器人大赛获一、二等奖。

3.劳动教育赋能。加快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基地”共同体。召开“新劳动 创未来”劳动教育现场会,推动永康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首批推出10家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1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入选浙江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金华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金华市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6所。

(三)坚持要素保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做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9.46亿,比上年增加0.31亿,同比增长1.6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实施教育类投资项目27个,总投资46.94亿元,年度投资8.88亿元,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2所。列入金华“三百工程”项目47个,2022年开工20个、完工11个,计划完成率100%。

2.有力推进队伍建设。2022年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公费培养师范生等方式招录新教师703人,同比增长112%。教师薪酬近三年来连续增长,建立与公务员同时同幅增长机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2022年,130余名教师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最美教师等等各级荣誉。

3.纵深推进“双创”工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方面,抓薄弱园改造提升,停办幼儿园15所,改造搬迁幼儿园6所;抓优质园扶持培育,新增省一级园2所,省二级园15所。2022年底学前三年入园率100%,普惠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94.90%,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59.4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方面,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城乡义务教共体区域经验入选省典型案例,其中大司巷小学教共体经验入选中央电教馆优秀案例。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育质量,2022年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国家级基础教育精品课6节。

4.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凝聚各部门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深入实施疫情防控、心理健康、防溺水、防欺凌、防诈骗等校园安全十大行动。慎终如始抓好校园疫情防控,100%完成全域中小学幼儿园无疫校园创建。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排查化解涉校纠纷19起,整改周边治安乱点13起。

(四)坚持依法治教,全面规范教育管理

1.全面推行阳光招生。严格落实招生政策,在指标分配、报名录取、民办学校摇号等工作坚守公开透明。公办学校继续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学位空余率实时统计、动态公布,方便群众,接受群众监督。

2.规范民办义务教育。通过“新改扩建一批、挖潜扩容一批、转为公办一批、调减指标一批、购买学位一批”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结构。规范“公参民”学校治理,明珠学校转为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购买学位范围,随迁子女一律享受政策。2022年,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经费支出5285.5万元,义务教育段学位100%为公办学校提供或政府购买服务。市教育局获评浙江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3.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金华市域内率先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100%“二次压减”任务。校外培训监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隐形变异培训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规培训行为。2022年巡查校外培训机构11869家次,发现并处理各类违规培训行为30起。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的短板依然突出。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要求尚未完全达到。对照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指标,我市仍有差距,存在公办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偏低、部分民办园园舍条件较差、三项生均(室外游戏场地生均面积、幼儿活动用房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等情况。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有待进一步推进。公办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区域供需不平衡,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等指标有待优化。部分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品位、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教育评价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思想需要巩固提升,新课程理念需要落地生根,面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完善。教师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需要更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学校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四、下一步提升举措

(一)以优化发展为导向,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一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依法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根据在校学生人数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每个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二是继续加大学位供给。2023年拟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23.4亿元,年度投资7.8亿元,投入使用大司巷小学江南校区、民主二小、花川小学、方岩新区小学、唐先镇中心幼儿园等5所学校。开工建设山水新城小学、金塔小学、松石小学、紫微小学、金马小学、雅湖小学、城南小学,花街二幼、唐先二幼、派溪吕幼儿园、龙山镇幼儿园,预计新增小学学位11040个,幼儿园学位1350个。

三是大力确保人员需求。严格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确保教师编制配足。2023年核增中小学事业编制200名,雇员制教师400名,调整后中小学教师编制达5941人(含雇员制)。

(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协调各类教育发展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面对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指标体系,按照“新建一批项目、盘活一批编制、分担办学成本、提高教师待遇”的思路,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实现办学集团化、教学规范化、教师专业化,不断提升保育质量。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改革,加强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共同体建设,强化专项资金保障。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扎实开展联研、联培、联育“三联活动”,通过蹲点指导、送教下乡等方式,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尤其是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分类办学改革,深入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工作,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通过整合课程、教学、评价、资源配置等方式,推进县中多元化特色发展。

四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规范、优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专业开展一体化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

(三)以内涵发展为突破,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一是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坚持五育并举、融合。构建“善美尚学”德育体系,深化“一年四节”体艺活动,推进“新劳动 创未来”劳动教育,打造符合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育人新模式,培养时代新人。

二是突出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师德培育。坚持质量为重,聚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革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省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抓手,引导学校建立尊重学生个体和追求群体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现代发展理念。以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和发展愿景,锤炼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新格局。

(四)以教育整治为抓手,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一是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校内减负提质再抓实,校外规范治理再抓紧,促进教育科学、有序、规范发展。

二是持续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优化我市义务教育结构,引导民办薄弱学校退出办学,全面规范、提升民办教育办学。

三是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细《总体方案》,改进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力营造氛围,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增进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