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 > 永康市财政局 > 工作动态 > 政务活动
索引号 11330784002613038B/2024-100005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4-01-30 14:15:35 文号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登记号
有效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永康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24-01-30 14:15:35
浏览:

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和《中共永康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意见》(永委发〔2020〕22号)文件要求,现将2022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国有企业(指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财政部门监管的金融企业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资产总额620.15亿元,较上年增长33.74%;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34亿元,较上年增长29.39%;上缴税费1.9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53.26亿元,负债总额35.15亿元,净资产318.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2.63%、3.72%。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18.63亿元,占33.58%;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34.63亿元,占66.42%。

2.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2022年,全市新增配置固定资产9.38亿元,比上年增长47.02%;完成资产处置288(批)次,共82448宗;完成7批次84个标的出租招标。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土地资源基本情况。全市土地总面积10.47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2%。全市耕地保有量为1.9万公顷。

2.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情况。2022年全市国有林地面积652.6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1.1582%;国有森林面积651.39公顷,占森林总面积1.1125%,国有森林主要分布在永康市林场和杨溪水库。国有林木蓄积5.2763万立方米,占林木总蓄积的1.13%。全市共有国有林场1个,面积560.6 公顷;有省重要湿地1处,面积58.02公顷。

3.水资源状况。截至2022年底,全市境内共有河流610条,总长1138千米,河道水域面积12.4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市级河道1条,为永康江,长度10千米;县级河道6条,总长94.7千米。全市共有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11717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7座,总库容4489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82座,总库容2057万立方米;山塘1274座,其中高坝山塘38座,屋顶山塘95座,普通山塘430座,水库级山塘10座,低坝山塘、平塘533座,野塘168座。

全市水资源总量11.4959亿立方,人均水资源量1182立方米(以常住人口计)。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1.6055亿立方,比上年减少0.1544亿立方。2021年、2020年和2019年的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22.23立方米、34.56立方米、30.62立方米,我市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

二、落实上年度审议意见情况

2021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2021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2021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针对专项报告提出的夯实基础、注重规范,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完善产权、优化配置,促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制度、压实责任,增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合力等方面审议意见,市财政局高度重视,对标积极开展落实。一是多措并举,夯实基底,数字赋能提升资产使用绩效。积极构建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管理方式。健全完善单位采购资产预审制度。全面理清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家底。根据市政府部署开展国有不动产清查工作,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权属情况、不动产使用情况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开展自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家底。二是聚焦共富,强化监管,加力国有资产盘活盘优。盘活资产助力“共富”建设。聚焦“共富”,系统排查闲置资产,助力乡村振兴。三是重塑体系,压实责任,助力资产管理提质增效。构建资产管理全流程标准化指南。广泛宣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员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定期梳理常见问题及疑难点手册,拓展业务办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责任感。

三、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

1.展现国企社会担当。一是疫情防控勇挑大梁。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控国资防线,为全市防疫大局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共建设围挡4.9公里、调配人员152人次、累计出车1976余次,运送物资48余吨,彰显国资国企社会担当。二是纾困解难扎实开展。市属企业国有经营性资产百分百落实租金减免政策,合计减免租金6000余万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户等3000余户,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二。

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基本完成。一是持续深入推进自上而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跟踪督办、评估反馈,按照上级改革任务清单,统筹各市属企业全方位、定量化推动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开展数字化改革专项行动,推动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延伸扩面,国资国企“1+9+N”数字化改革布局落实落地,形成各类数改成果14项,“一库通查”荣获浙江省国资国企“一件事”优秀改革实践案例。

3.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财务规范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国有企业财务规范提升攻坚行动,国有企业整体会计信息质量明显规范提升。二是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7月上线运行资金池平台,首次实现国企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账户统一清理。三是队伍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联合人社局出台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办法,建立内培外引机制,提升国企人才履职水平和专业能力。

4.市政府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一是全力以赴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聚焦低效整治,明确“四能”厂房建设思路,启动地毯式摸。2022年共开工建设国资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年度建厂任务超额完成。二是千方百计做好资金保障。完成城投集团AA信用等级评级,“1+N”区域性优质融资平台已经初步构建。2022年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1%,列金华各县市第一。三是凝心聚力组建产业基金。创新“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方式,累计设立产业基金5只,有效促进了产业整合和资本集聚。四是优中选优建设五金生活馆。通过“永康五金生活馆”建设,加快永康五金向品牌化运营、集团化营销蝶变,共同扩大永康五金区域公共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源头把控,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完善资产配置标准。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配套制度建设,提高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迭代更新《永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永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通知》(永财资〔2022〕12号),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管理,与资产存量情况挂钩,对于闲置办公用房等资产要及时整合利用或处置,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二是优化资产配置管理方式。按照“合理、节约、有效”原则,强化资产采购联审分析,细化资产采购明细清册,进一步实现资产精准配置。

2.夯实固本,理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家底。一是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自查工作。永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就不动产权属、使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开展自查,根据《关于开展永康市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资产自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第一时间部署落实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自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二是督促部门推进公路资产专项清查。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转发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公路资产专项清查的通知》(浙财资产〔2022〕7号)文件要求,完成公路资产专项清查工作。

3.聚焦共富,聚力国有资产盘活盘优。根据《关于印发全省国资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国资产权[2021]53号)文件精神,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清理清单》并展开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化解各部门单位房产历史遗留问题。结合资产类型分类别指导督促,通过转让、共享、公物仓调剂、划转、租赁、催收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4.多措并举,推动资产管理走深走实。一是及时落实市委巡察问题。关于市委巡察反馈的问题整改,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问题研讨会。厘清问题根源,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盘活闲置资产,做到应租尽租,能用尽用。赴各单位实地勘查资产现状。经过多次勘察调研,结合各项资产实际情况,以出租、使用、处置等多方式盘活资产。二是推进南苑片区国有资产有机更新保值增值。持续做好行政事业性单位南园片区国有资产产权梳理、排查、上报工作,督促核实房屋产权、建筑面积、出租情况等信息。加强调研分析,力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完成2022年疫情房租减免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减免租金750.63万元,涉及承租户172户。其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477.01万元,已减租59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273.62万元,已减租113户。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紧扣重点工作,积极争创特色亮点。一是林草科创园高效落地。以“服务保障落地”为核心,推动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一期建设,国家林草智能装备研究院注册成立,启动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工作。二是松材线虫病防治省级示范。从2020年到2022年,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从9.51万株下降到0.95万株,下降90%。“智慧森防”建设实用化实现提升;综合治理成果得到国家林草局调研组的高度认可,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在省级林业会议上典型发言1次,荣获省林业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创建国家级松材线虫病防治试点市工作正稳步推进中。三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顺利推进全省县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试点工作。

2.突出规划引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一是精心绘制城市规划蓝图。编制形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完成“三区三线”成果并启用,镇级总体规划均已开展。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塑造“中轴、江链、绿环”三大特色空间,助推品质建设,方案已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和人大常委会审议。二是全力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完成南苑片区、黄棠区块、五金物流港、许码头区块、总部商场地块等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及调整,引导区块改造及更新建设,完成城镇社区建设单元专项规划,完成工业控制线、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初步方案、金胜山区块城市设计方案深化。

3.注重节约集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是精准配置用地指标。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580亩,重点保障规划省道三门至江山公路永康段工程(如春至白窖段)、等基础设施和南苑、塔海区块城市有机更新等重大项目需要。二是大力开展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主战场,综合施策,加速推进工业用地“破散促聚”。年度内累计拆除集中连片用地2600亩;整治供而未用土地856亩;整治临时改变房屋用途8.8万平方米;均列金华前列。三是有效盘活存量用地。深挖内在潜力,大力实施稳进提质优化要素保障攻坚行动和“提质效、争进位”双月攻坚行动,全市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533亩,盘活存量3284.6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782.2亩,闲置土地处置104亩。

4.践行绿色发展,推进“森林永康”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面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美丽生态廊道和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荣获“省绿化模范单位”、省生态文化建设突出贡献集体。二是全面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深入推行林长制,以强化市、镇、村三级林长履职为抓手,全力推进我市森林督查、林草湿监测、林地占补平衡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市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三是积极打造健康森林。聚焦自然保护地、古树名木等各类森林资源保护,创建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1个;荣获“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5.突出创新引领,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一是制度政策成果丰硕。深入实施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出台《永康市工业用地收储暂行规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实施意见》2项适配政策及工业用地收储价格指导体系,同年制定实施细则。为提高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力度,出台《高质量推进全域工作实施方案》。二是推进不动产数字工程。持续升级“虚拟窗口”,推行业务全程网办。抵押登记、二手房交易登记、商品房预告登记、预转现登记实现“一次都不用跑”。抵押注销登记上线自动化审批功能,实现“零等待”。

四、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和实效,但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破解遗留问题、规避资金使用政策风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筹监管、使用效益有待提升,盘活力度与路径还要更进一步探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所有者与监管者职责有待区分,保护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

针对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如何更好地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益,盘活盘优资产,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聚焦重点抓落实,深化改革,全力推动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能力。

1.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跨集团整合重组。聚焦同板块整合重组、低效资产整治,制定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做强做优主业。二是持续推进商业类市属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方式,健全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三是深入推进整合提升。以五金物流港建设为契机,立足全市物流园区布局及整合升级,谋划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2.持续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注入和不良资产收储处置力度,进一步扩充企业资产规模,增加企业现金流,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做大国投控股AA+主体信用主体平台,推进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

3.持续提高国资监管效能。一是做强主业产业链条。开展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工作,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围绕“聚焦主业、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加快主业整合优化。二是强化资源盘活整合。聚焦房产、土地等重点领域,活用处置、改扩建等方式,积极开展存量资产盘活攻坚,加快各项重点盘活项目建设。三是提升资本运作能力。鼓励国有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基金投资方式,以战略投资者探索参与优质企业上市。

4.持续开展锻作风聚合力。一是深化“双融双促”打造清廉国企。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围绕企业主责主业和履行战略功能打造具有国企特色的党建品牌。持续清廉国企创建,努力实现实质化运营国企创建清廉国企全覆盖。二是实施国企凝心聚力工程。第一时间跟进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职工思想,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国资系统系列文体活动。三是加强高素质骨干员工引进。持续推进国资聘任制公务员招录等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提高国企高素质人才占比。四是强化职工培训和正向激励。积极开展和业务培训,按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施以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政策,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二)构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标准化体系,夯实基础,强化监管,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1.拓宽资产盘活盘优路径。进一步深入开展资产盘活,做精明“大管家”。一是组织建立资产盘活情况报送工作机制。各行政事业单位每月上报资产盘活台账,着力加强统筹监管,动态跟踪闲置资产盘活效率,切实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二是积极探索“小切口”工作。系统排查梳理各镇(街道、区)、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闲置资产,以财政“小切口”结合资产有效盘活探路“共富”主题,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资源支持现代社区建设专项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谋划优秀实践案例评选。

2.架构资产标准化管理指南。一是规范资产管理体系。在修订完善资产管理大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资产购入、使用、处置等全周期资产管理的标准化、可操作程序指南规范体系。二是上线国有资产交易数字化平台。探索利用国有资产交易数字化平台,整合资产交易机构,简化出租流程,上线“国资交易平台浙交汇系统”,构建更加规范国有房屋出租管理体系。

3.强化国有资产考评应用体系。积极探索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资产登记完整率、使用率等指标体现国有房产管理情况,通过资产报废率、资料完整率指标体现办公资产管理情况,通过资产业务办结率、月结率、月报率指标体现资产管理使用效能情况,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加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强化考评结果综合运用。

4.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一是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质量。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报、月报工作,严抓报告质量,加强资产月报数据的分析利用,为分析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以及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展产权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自查。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从核查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假交易,交易方式是否合规,资产处置收入管理情况是否合规,处置方式是否合规等国有资产处置全流程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找准症结,强化跟踪问效,制定完善监管措施。以巡察审计问题督办为契机,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监管,展现资产管理工作新担当新作为。

(三)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发展统揽全局,持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1.在国土空间治理上有所突破,高质量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积极保障项目空间,统筹推进乡镇级总体规划方案。二是落实总体布局实施,推进专项专题研究。三是引导城市更新转型升级,有序开展详细规划设计。聚焦老城更新区块,开展重点区块控规编制,不断提高城区控规覆盖度,指导项目建设实施;深化总体城市设计意图,通过整体形态和景观风貌进行导控,营造绿环特色空间,推动高品质城市建设。

2.在要素支撑上有所突破,高水平构建资源保障供给体系。一是挖潜找地谋发展。坚持以存量撬动增量的用地理念,深化消化批而未供、盘活存量攻坚专项行动。聚力低效用地整治重点区块盘活利用,最大限度争取增存挂钩奖励指标。二是统筹推进2023年土地供应。科学编制202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三是做好2023年用地报批。根据用地需求,尽早开展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前期对接,加快用地报批速度。

3.在耕地保护上有所突破,高标准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建立补充耕地通报和督查机制。做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做好“非农化”处置工作。继续开以田长制为抓手,以耕地智保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人防+技防”,实现耕地保护监管全域覆盖。持续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工作。按照“农民自愿、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耕地恢复工作。

4.在绿色发展上有所突破,高品质构建全域健康森林体系。一是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按照“全面清、常年清、清彻底”的防治总要求,全面提升操作水平,坚决打好永康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围剿战”。二是实施“添绿增彩”行动。统筹规划造林地块,深入挖掘现有造林空间,全市摸排一批规划造林地、疏林地等宜林地打造重点项目、精品工程,扎实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下达我市的造林任务。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