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MB1849305N/2024-101365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4-04-07 10:06:42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决策部署,拼搏争先,奋楫笃行,谱写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篇章。我市被列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省级创意农业试点县,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省级畜牧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农业绿色改革做法等3项工作受到省委书记易炼红、金华市市长邢志宏等领导批示肯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决扛牢责任,农业生产大局持续稳固。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提升改造7844亩;新发展稻渔面积3538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8万亩,产量6.05万吨,获得产粮大县奖励。获得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列入省级创意农业试点县,春耕生产、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分别被央视一套《晚间新闻》、央视四套《今日环球》报道。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经验做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等做法分别在全国、省级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稻+N”生态种养模式获评省乡村振兴最佳创新案例,秸秆换肥模式获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农业绿色改革做法获得原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奕君批示,省委书记易炼红圈阅。
(二)加快优化布局,产业发展动能显著提升。出台《关于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20个,其中冷链物流专项项目获得中央资金1200万元。新增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6家、金华市级3家。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名单,成功创建花街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举办第十六届农展会和10多个农事节庆,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华主场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永康)国际农林装备博览会,获金华市市长邢志宏批示肯定。承办农业农村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实施推进会,建成省级畜牧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获得省级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三)着眼绿水青山,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以“十无十有”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夯实和美乡村底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十有”示范村47个、“十无”达标村8个、未来乡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8个、星级公厕34个。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巡查,累计整改问题点位11867个。我市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前仓镇大陈村列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龙山镇、江南街道园周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秀岩村“借绿生金”模式被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四)突出以民为本,共同富裕步伐更加坚实。出台《深化“百团联百村”共建共富行动方案》《促进农民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政策保障体系愈加完善。召开强村富民项目对接会、村书记座谈会等系列会议,打造共富工坊20家,新增市镇两级抱团项目16个,实现收益分红超1000万元。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44亿元,同比增长8.54%;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45%(181个)。加快农民素质提升,累计培育农村人才2458人,开展普及性培训(大讲堂)3116人次。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62元(金华第四),增幅7.7%(金华第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1元(金华第三),增幅15.5%(金华第一)。
(五)坚持多管齐下,乡村集成改革全面发力。聚焦宅基地改革,市级层面成立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1+5”系列政策,分批确定宅基地改革试点村6个,盘活闲置农房850宗,承办金华市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工作现场会,宅基地改革做法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上刊发。聚焦“三资”管理改革,深化强村公司规范化整治、“三资”审核、债务管理等行动,实现88家强村公司村监会全派驻、424个村(社)5万以上合同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村级历史存量债务从3.67亿元下降至2.18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获副省长李岩益批示肯定。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抓强基固本,让农业产业更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增划定0.5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建设5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围绕水稻、舜芋、鹅肥肝等特色产业,谋划和实施丽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花街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农业重大项目。完善秸秆全量化回收收储运体系,扩宽由“废”变“宝”的产业化路径。加快打造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抓好农业主体梯度培育,争取新增3家金华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举办第二届农林装备博览会,进一步打造农机品牌金名片。
(二)抓提质扩面,让农村面貌更美。抓住我市列入全国现场会考察点之一的有利机遇,推深做实“千万工程”,创建40个以上个美丽乡村“十有”示范村(其中5个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未来乡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提速全域美丽。实施好宅基地政策改革试点,通过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持续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不断探索集中连片盘活、村级集体收储盘活、发展多种业态融合盘活等机制。开展“五整治五提升”专项整治,推动“标准型”“示范型”清廉村居建设。
(三)抓改革攻坚,让村强民富更实。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国投公司参与消薄的运行机制,分重点谋划一批国资带动消薄项目,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谋划好2024年重点市级抱团项目,建设“共富”标准厂房,持续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紧盯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加快集聚一批重大项目、优质人才。建立强村公司议事决策程序和公开制度,完善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推动强村公司规范管理。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形成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推动集体“三资”管理源头管控。落实一户一策、一村一策方案,开展农民培训1500人以上,谋划农户入股的共富抱团项目,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