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733235077U/2024-104727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4-09-05 16:29:51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山镇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聚精会神拼经济、抢发展、保稳定,全面高效完成年度重点工作。
(一)坚持稳好经济发展基本盘,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转型升级换挡加速。全面打响低效用地整治攻坚战,为提升发展空间、深挖发展潜力打通难点卡点,完成供而未用工业用地整治49亩,完成低效工业企业用地整治203亩。全力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国家高新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金华市级研发机构14家。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开展“四大双千”活动,常态化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小微企业培育推进会、惠企政策宣讲会,成立科技发展、数字化改造、展会助展等“助企帮帮团”,多形式开展暖企助企惠企活动,走访企业720余次,开展红色代办200余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50余个。
(二)坚持勾画镇村发展新蓝图,状元故里焕发新颜。
镇村风貌不断创优。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龙山镇获评浙江省和美乡村示范乡镇,曙光村获评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整域提升风貌能级,永康龙山-西溪状元故里县域风貌样板区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永康状元故里共富风貌游线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共富风貌游线名单。不断改善乡村风貌,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金华级和美乡村1个、永康市“十有村”2个、“十无村”3个。
乡风民风不断淳化。以“六美”集中攻坚行动为载体,全域推进“浙江有礼”市域文明新实践,龙山镇政务服务中心龙山分中心获评永康市“有礼示范窗口”,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金华市“有礼”地标,“青苗学堂”暑期小候鸟公益托管班获评金华市“有礼”实践项目。做好陈亮文化挖掘弘扬,组织开展纪念陈亮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11场,推动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花落龙山。高标准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各类活动400余场,吸引参与人数12万余人。
(三)坚持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农业基础有力夯实。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流水线集中育秧17万盘,机插秧5500亩,种植水稻7818亩、小麦1280亩、油菜20亩。着力提升土地利用率,完成142处撂荒耕地核查,抛荒整治工作完成验收,张岭口村、后宅村完成垦造耕地180余亩。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及病媒生物防制,完成27个行政村畜禽疫苗注射工作,组织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清理、红火蚁普查工作。
城镇能级逐步跃升。启动桥下南村、桥下东村宅基地制度管理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能级提升,相关做法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各镇街学习推广。美镇建设大步迈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方案》通过金华验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筑基”等5大行动,有序推进32项建设任务,全力打造“宜居宜学宜养宜游宜治”的五宜龙山。
(四)坚持夯实基层治理奠基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善治久治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深化拓展“龙山经验”,健全“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被列入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建设试点单位,“源头预防农村矛盾纠纷‘1+3+N’工作法”获评金华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龙山人民法庭获评“枫桥式人民法庭”,龙山中队获评“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梅陇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
在普惠民生方面全面发力。永康市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城镇水厂供水管道建设工程(洪塘坑水厂)、永康市太平水库东干渠改道工程(龙山镇前珠山段)、永康市龙山镇前珠山大道(一期)建设工程、垃圾中转站迁建工程、环太平湖防火道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龙山镇中心幼儿园迁建工程、龙山镇山头里小微企业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中。实施山塘水库提能保安工程,后宅村下百客塘等4口山塘完成综合整治。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工业强基,在推动经济追赶超越上“建新功”。
加强经济监测研判分析。持续提高经济形势研判前瞻性穿透性,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随时掌握上报数据动态,阶段性复盘重点指标,及时有效预判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做好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参谋。
加快打造产业发展引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包装纸箱、户外休闲用品三大主导产业,科学做好产业布局和集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欧玛、立钓、滨辉等区块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紧盯集中连片拆除全面发力。增强科技人才集聚力,引导海外人才有序回流,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力度。紧盯重点项目多跑快谈,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积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在外企业,充分发挥龙山在外乡贤、相关领域新阶层人士等群体,全力推进浙商回归园拓展区块做地工作,完成招引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
(二)坚持文旅互融,在厚植状元故里底蕴上“添新彩”。
产业融合赋能美好生活。以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加快城镇建设和产业培育,持续擦亮陈亮故里名片,深入挖掘陈亮文化,加快龙川文化园招商引资,重启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赛事,全力推进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创建,进一步形成“文化+体育+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打造文旅互融新高地。
精雕细琢提升整体风貌。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巩固深化省级美丽城镇、“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省高标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成果,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全力打造更多美丽乡村精品村样板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区域联动,形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和美示范,在深化社会治理改革上“谱新篇”。
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持续擦亮“龙山经验”金名片,在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打造全市首个园区社会治理微中心,通过增强组织统筹保障、夯实平安自治基础、凝聚协同联动合力、强化数字智治支撑,全力打造“党建统领、园区统筹、网格自治、服务集成、数字智治”的“龙山经验”园区版。
纵深推进平安龙山建设。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滚动开展生产、消防、工程、危旧房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重点抓好交通安全领域整治,完成交通隐患点整治60处以上。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深化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聚力探索增值服务改革。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调,推动线上线下平台高效协同,进一步优化基本政务服务、融合增值服务,探索政务服务体制机制、方式流程等方面变革重塑。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四大双千”行动、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等举措,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四)坚持共富先行,在提升幸福生活品质上“创新绩”。
夯实“农业为本”基石。加强农业用水保障,致力解决区域农田灌溉用水难题,完成1个村庄泵站提升改造和2座山塘整治,促进农村水利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双强为基础,以产业现代化为核心,强力推进古山—龙山万亩农田连片整治项目,致力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打好“三联三促”组合拳,创新推行公司联建、项目联营、收益联享发展模式,有效促进镇域协同、产业集聚、多方共赢,加速推进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5号地块标准厂房项目等抱团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腰包”。重点推行“共富工坊”“百镇联建”等模式机制,增强村庄致富“造血”功能,集聚协作力量促进发展共赢。
深化“桥东经验”实践。深入推进集镇村试点工作,桥下东村启动农房改造(二期)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桥下南村桥三自然村集聚安置项目(红星小苑)开工建设,全面完成拆迁区块老房拆除,着力打通文教路、红星街。以保障“户有所居”为核心,积极探索非集镇村改革路径,在打通非集镇村“一户多宅”堵点上出经验、出实效,逐步实现宅基地无限扩张向逐步减量转变、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