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永康 > 历史文化 > 永康非遗
拱瑞手狮
来源:永康市
日期:2025-01-02 10:59:07
浏览:


拱瑞手狮,为以人手舞动道具狮子而形成狮舞艺术效果的过程。起源于永康市江南街道拱瑞下村。拱瑞下村盛产杨梅,色如赤玉。且历史悠久,极负盛名。《永康地景赋》有句云: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

拱瑞手狮源于清光绪年间,据《拱瑞舒氏宗谱》载:有民间艺人舒宝璋(1879-1959),从少聪明好动,会一手塑佛的好手艺,常在外面为人塑佛,他于各地舞狮形态中得到启示,自制了一只道具狮子,元宵时在村里进行助兴表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纷纷上门请教,宝璋即毫无保留地悉心相授,并与众人一起进行深入研讨。到了第二年元宵,手狮发展到了九狮群舞和队形穿插变化,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后,手狮即为该村的保留节目得以流传。

1955年参加了永康县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永康县参加金华地区民间文艺汇演,同意载誉而归。之后因各种原因,拱瑞手狮沉寂了多年,濒临湮没。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才被重新发现,被确定为重点挖掘项目。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舞蹈组组长吴露生曾三次到永康,现场考察观看了拱瑞手狮表演。2014年4月,吴露生又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梁力生等专家专程到拱瑞下村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和提升,使拱瑞手狮以崭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的视野。

手狮道具用竹篾或玻璃钢制作狮头,狮身以竹篾遍扎而成,外用染以金黄色的牦牛毛包裹,底部用二根长约80公分的竹棍支撑,主杆撑狮子胸部,副杆撑狮子臀部,狮嘴串以丝线,以连接彩球和眼耳。表演时用十八或二十只道具狮子,由十八或二十个人操作。演者手持竹棍,不断地进行上下左右双手交替舞动,使狮子身、首、臀部不停地扭动变化,并伴以扇耳、眨眼、扭身、抛球、捧球、衔球等艺术动作。通过队形的多种穿插变化,塑造出多种艺术造型,望之动如行云流水,静似壁立青松,使观者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在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狮文化,舞狮形式异彩纷呈,然而像拱瑞手狮这样以手舞动狮子,使道具狮子全身都动的全国仅此一家。其道具特点、表演特点、造型特点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兼有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拱瑞手狮表演形式独特,道具结构精致灵巧,美观大方,演出阵容庞大,内容健康向上,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的狮文化内涵。

二、艺术价值:拱瑞手狮通过演者的手感,使道具狮子产生多种不同的形态的艺术形象,舞姿优美,狮子的扇耳、眨眼、抛球、捧球、衔球形态逼真,挥洒自如。队形穿插变化形式、造型组合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社会价值:拱瑞手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适宜于各种场合演出,适合性广,给人以祥和喜庆、美好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

近年来,经过改良提升的拱瑞手狮,参加了多长多次的本地及外地演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2014年1月25日参加第二十九届华溪春潮成为压轴大戏,表演一结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2014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咱们老家”栏目摄制组来永康录制节目,拱瑞手狮以乡土艺术节目参加了现场表演,而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荧幕,2015年六月参加了“中国梦•非遗梦”第十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5“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杭州)展演,荣获金奖。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