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域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和悦共生,适性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综合学校特色,结合“教共体”,整合三级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和悦”课程体系,从“悦学生身心,促个性发展”出发,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构建学校生态教育格局。
二、推进计划与达成标志
1.2022年2月——2023年1月
(1)年度目标:
① 积极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特色拓展课程建设。增强教师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寻具有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②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③ 具有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基本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
④ 教师队伍中有50%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
⑤ 紧跟时代发展背景,初步构建“和悦”劳动教育体系。
(2)达成标志:
① 依规开足开齐国家基础性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规范。
②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没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
③ 60%的老师很娴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⑥ 教师队伍中有50%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
④ 初步确立校劳动特色课程或精品课程项目。
⑤ 初步构建“和悦”劳动教育体系。
2.2023年2月——2024年1月
(1)年度目标:
① 继续发挥团队合力,基础课程追求高质高效。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拓宽课程开发途径,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特色拓展课程建设。初步整理校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成果。
②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③ 具有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基本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一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
④ 教师队伍中有55%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
⑤ “和悦”劳动教育体系路径、策略探索初见成效。
(2)达成标志:
①依规开足开齐国家基础性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规范。
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没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
③70%的老师很娴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④教师队伍中有55%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
⑤确立校劳动特色课程或精品课程项目,并开始实施。
⑥“和悦”劳动基地建成,劳动教育路径、策略等初步形成。
3.2024年2月——2025年1月
(1)年度目标:
①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及课程评价标准,包括劳动教育评价。深化现有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建设学校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形成学校丰富的特色课程体系。
②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③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80%以上的老师能比较熟练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④ 教师队伍中有60%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
⑤ “和悦”劳动教育体系形成。
(2)达成标志:
① 依规开足开齐国家基础性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规范,其中劳动课程全面有机地融入到学校课程中。
② 加强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建设,整理形成2-3个校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成果。
③ 80%以上老师很娴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④ 教师队伍中有60%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在学校、县市级乃至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
⑤ “和悦”劳动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劳动教育模式比较完善。
⑥ 举行“互联网+”“劳动教育”等分享展示活动。
三、实施措施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学校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2.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五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学校化。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学校课程的新的亮点。
4.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5.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主要采用师徒结对,专家进行讲授,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和研讨学习、听评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通过专题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等方式。主要有:
(1)发展规划:每人写出自己具体的“三年发展规划”。并建立成长档案袋,记载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
(2)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师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师资培训多渠道,可以请外面的专家讲学,也可以请本地、本校的优秀教师作讲座等方式。
(3)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4)拜师结对:“师徒结对喜牵手,教学相长共发展”,给每个新老教师进行一一结对,手把手传授教学经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5)教学展示: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组合教学展示。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对获得荣誉的教师,学校给予全校表扬。
(6)观摩研讨:观摩新教师的示范课例。针对研讨专题精心准备,要求教师围绕研讨专题带着问题听课,把握得失,并写好研讨的体会反思。
(7)教师沙龙:组织青年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教学体会、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介绍成长经历。
6.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科当前的教学模式状况,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和教学评价的反馈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7.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发符合大司特色的“和悦”劳动教育模式,建立大司劳动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