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471831783L/2025-01075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5-02-27 09:21:42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教育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月25日晚,校长大讲堂第三十四期活动在教进附中举行,活动特邀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书记、主任傅得臻参加,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业根出席并讲话,局全体班子成员参加,副局长施晓红主持。
本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主题,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由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书记、主任傅得臻作主题讲座。傅得臻主任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以形象而清晰的方式讲述了其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场景以及相关政策等内容。同时,傅主任现场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码、文、表、图、乐、视”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并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是开启未来教育创新潜能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讨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师生全面进步。
第二阶段:围绕信息技术运用,来自局机关人事科、古山中学、民主小学的3名代表依次上台作交流发言,现场演示并讲解信息技术在日常办公、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阶段: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业根作总结发言。
陈业根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探索新技术,充分运用新工具,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专业能力和学校治理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具体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主动接受,破除认知障碍。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主动接纳新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重新审视角色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思维启发者,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体力、智力和算力等方面优势的同时,利用好自身教育智慧和情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积极应对关系转变,在师生二元关系转变为师生与人工智能的多元关系中,注重维护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加强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借助人工智能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互动场景,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要加速适应发展速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持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二、主动融入,拥抱时代浪潮。强化“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引领发展”的行动自觉,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点撬动教育发展变革。要革新教学场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着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分层教学策略、实现学情动态监测、加快构建“智慧课堂”,让技术真正成为教学提质增效的“放大器”;要推动教师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师发展范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设计、解析教学案例、加强教研协作,动态跟踪教学行为数据,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构建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要提升管理效能,着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学校治理中枢平台,贯通“教、学、评、管”全流程数据链,让数据流动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动能。
三、主动变革,重构未来教育。以技术驱动创新、以实践突破壁垒、以协同共享机遇,全力构建开放融通的教育新生态。用好数智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场景,聚焦精准教学、智能管理、素养提升,赋能教育创新,让因材施教更科学,让管理流程更标准,让师资队伍更强大,以技术驱动教育提质增效;踏出变革步伐,以破局思维破除路径依赖、思维定式、单兵作战等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数智课堂、虚拟教学等新场景,引导教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形成“以点带面、全域联动”的转型合力,推动教育模式系统性升级;构建协同生态,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凝聚多元力量,深化校际协同、家校协同、社教协同,联动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未来教育生态圈。
局机关全体干部,各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校、直属单位党政正副职、后备干部,城区教育辅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参加会议。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