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 > 永康市科学技术局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784002613011K/2025-01646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5-03-25 10:45:45 文号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登记号
有效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永康市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25-03-25 10:45:45
浏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紧扣“五战双强”行动部署,聚力实施创新深化,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强度达到2.82%,实现连续三年提升且超全国平均水平。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强筋壮骨,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一是夯实创新根基,深入开展规上工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构建一家企业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一名科技干部联系、一名税务干部辅导、一个第三方机构服务,一个定制化方案分类施策”的“五个一”领导挂钩工作机制全方位支持企业开展科研活动1-10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9.43亿元,2同比增长20.32%,金华第3,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5%,金华第4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达到3.6%,有望创历史新高。二是完善梯次培育体系,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政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链条,目前已有102家企业提交入库申请,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奠定基础。三是推动高新产业能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3.26亿元,金华第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3%,金华第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28.5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4.7%科创强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1-10投资额达8.8亿元,金华第1

:2024年科技创新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1-10月完成情况

2024

年底预计

统计值

排名

统计值

排名

1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亿元)

29.43

2

38

2

2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

20.3

3

20.5

3

3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3.5

4

3.6

4

4

科创强基重大项目投资额亿元

8.8

1

9.5

1

5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和复评数(个)

40/86

6/2

40/86

6/2

6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数(个)

193

2

193

2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统计值(亿元)

113.26

2

136

2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

9.2

7

10

7

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

68.3

5

70

4

10

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

88.88

3

90

3

11

研发机构设置率(%

59.31

5

62.7

6

12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亿元)

28.51

6

35

6

13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

16.0

6

20.44

4

1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

14.72

8

14

7

(二)突出协同攻关,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一是高标准建设科创平台长三角五金研究院、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进入实体运作,强林智能林草装备研究院有效发挥作用,产业升级服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启航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已入驻综合体实体化办公,今天下午正在开展产业升级服务采购招投标工作),之江协同创新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院加速落地。二是高水平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挂帅”行动,常态化开展技术难题需求征集和调查摸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企业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推荐4个项目申报省“尖兵”“领雁”科技计划,7个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超高强高模UHMWPE纤维及其防弹防割复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我市企业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此殊荣。星月集团所属子公司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第三完成单位参与的“骨软骨组织工程临床转化研究”项目也获一等奖。三是高质量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做好科技架桥、产学研技术研讨会等活动,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导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理化所、过程所、哈工大、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以及中国机械总院等资源。今年以来,共举办电动工具、智能锁、防火门行业技术对接活动48场,惠及企业3000多家,协助步阳集团、道明光学23家企业对接技术、项目服务47项,促成技术交易额达53.54亿元,金华第2

(三)突出“增值服务”,创新生态呈现新面貌一是强化服务质效构建“领导带头+部门联动+网格挂联”服务机制,科技干部点对点、一对一挂钩包联重点科技创新企业,累计走访企业400多家,实现营收亿元以上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并向所有规上企业延伸。二是强化人才聚能。积极向上争取,4名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派驻我市,其中3个为工业领域专家,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帮助。借助海角科技、林罗人才、欧美同学会等海外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力量帮助企业对接海外高端人才资源,已累计引进省级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入选海外工程师3人,在岗外国高端人才37人。三是注重政策效能优化科技贷政策,由财政风险池担保调整为信用贷款,有力扩大科技企业受益面,年内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补贴147.08万元,惠及企业68。持续推广应用“创新券”,今年已兑现资金961.79万元惠及559个创新项目,2023年下半年的551.47万元,327个项目;2024年上半年的410.32万元,232个项目发放总量和兑现金额金华第1四是持续推动以赛兴业19届中国五金产品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完成初评,共征集到投稿作品3585件,吸引了国内外140余家高校、设计机构、企业以及众多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的踊跃参与。首届大赛“金星奖”金奖、银奖作品已在我市企业实现产业化,其中德诺电器公司的“户外可移动烧烤炉”已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永康工业设计赋能产业提质焕新相关做法被省经信厅专报刊发。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科技支撑力、承载力、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原有特色优势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市民营企业大多从“前店后厂”“工贸一体”模式起家,随着发展阶段转变,“多模仿、少创新”“重制造、轻研发”“强商贸、弱品牌”的传统发展模式后劲不足;且大部分企业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对产品科技研发投入的关注度不够,陷于劣汰内卷,导致产业升级瓶颈难以突破。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创新资源还需深挖,人才引育后劲不足,创新资源对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对接不足。部分企业虽然有创新需求,但缺乏与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团队等沟通联系的渠道,难以精准寻找到合适的科技创新供给。此外,新招引或培育项目创新贡献率还未激发,部分招大引强企业1-10研发费用占比未能达到我市平均水平(3.5%),如联信康3.01%、涛涛科技1.41%融和元储0.75%、酷移机器人0研发

三是科创平台质效有待提高。我市长三角五金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阶段,功能配套不够全面,运行管理机制不够顺畅,平台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需进一步提高,推动和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示范作用亟待增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作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从战略高度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任务。

局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走好“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路径,深入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机制、人才、企业、平台、项目等“五个关键”,前瞻谋划好“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奋力打造“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好”的“世界五金之都”现实图景

主要目标是: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超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70%;科创强基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11亿元。全力争创“科技创新鼎”。

(一)围绕提能,统筹推进科创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对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聚焦聚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强化市级统筹,加强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推动科创平台高质量建设发展。

1.长三角五金研究院乘势而上。立足永康特色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以促进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聚力推动传统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总体目标,采用“一院一企”的运行模式,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寻资源,多种运行模式创建专业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创新者”学院等,建立专家库、技术库、项目库,开展成果转化、科研孵化、人才集聚、战略咨询等服务,将智力资源、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赋能五金产业聚智增效。2025力争共建专业研究院2家以上、联合研究中心10家以上,引进博士入企6名以上,培育科技型企业4家以上,举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对接活动5场以上。

2.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顺势而动。聚焦农林机产业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做强丘陵山区小型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提供支撑对照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主任韩树丰、首席科学家何勇的国际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学习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经验、产业体系和商业化发展模式,扎实开展农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聚势而强。瞄准新型储能领域,“由点到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完成现代五金产业园10#/11#一层的储能和电池产业研发平台项目和金属产业研发平台场地装修及设备进场调试运营工作。加强与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沟通协调,加快搭建研究院组织架构和内部管控体系,力争全年全职引进博士人才5名、硕士人才10名以上,全面开展实质性运营。

4.之江协同创新研究院乘势而进。在杭州下沙基地建立协同创新中试平台,争取20256月实现实体化运行。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平台高效运营,重点聚焦产业发展所需、企业成长所缺,高水平构建“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产业生态。力争6月份前建成超精电机产业技术专业研究院万宇焊接技术专业研究院。

此外,强林智能林草装备研究院将加快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研发攻关项目产业化进程,建立“团队+企业”对接服务工作机制,增强创新团队的服务成效。低空经济产业园(研究院)将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创新、企业孵化、生产制造、教育培养、应用服务、检测认证等功能,全方位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平台。

(二)围绕,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持续培育科技型企业,联动产业园区、小微园区常态化开展“培训+辅导”“诊断+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高新企业培育库质量,持续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盘子,2025年计划培育认定高企4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以上二是牵住企业研发“牛鼻子”,迭代运用“五个一”挂钩服务机制,持续打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主动战”;支持企业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70%以上。三是强化项目牵引支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专人、专项、专责”的“三重三专”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与发改、经信、招商、各镇(街道、区)等部门单位的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各类项目具体情况,重点保障在库高新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争取新建项目纳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5亿元以上。

(三)围绕“提级”,加快打造高质量创新孵化链条。一是发挥杭州科创飞地“桥头堡”作用,打造永康域外最核心的科技创新赋能服务平台,全年招引科创企业、团队、高校科研院所等关联机构15家以上。二是大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能级,以“基地+大赛+专业提升”为抓手,招引高端设计机构,打造3.0版五金产业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提档办好第20届中国五金产品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为我市企业构建发展战略咨询、产品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制造、品牌建设推广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链条,推动“永康五金”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三是推动孵化资源配置与孵化效能双提升,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管理运营经验、行业影响力大的优质孵化器运营机构团队,增强孵化器管理服务能力;支持科技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不断拓展孵化集群“新空间”,构建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

(四)围绕提优持续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一是做优增值化科技服务,聚焦科技特派员、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才组建科技服务队伍,启动以“指导研发投入归集、推动解决攻关难题、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重点的增值化助企服务,建立清单化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排摸掌握全市规上企业创新能力,明确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服务。支持银行机构推出“科技贷”产品,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推进科技金融增值服务。二是突出人才支撑,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联合企业、园区、行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建设产科教融合学院,立足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同引育卓越工程师和产业技术人才。三是擦亮“科技架桥”品牌金名片,锚定“3+2”产业需求,有组织地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合作创新;充分发挥我市市场经济活力足、经营主体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快的优势,做好“科技架桥”后半篇文章,在推动从“110”“10100”的产业创新领域大展身手。四是拓宽引才路径,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努力吸引和培养高科技人才,实现飞鸟型人才和留鸟型人才两手抓局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