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002613302N/2025-02042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5-04-10 11:09:05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永康市前仓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称《规划》)已于2025年3月12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9号)批准,现根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相关要求,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规划》。《规划》是对前仓镇国土空间做出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前仓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前仓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80.26平方千米,包括前仓村、厚吴村等17个行政村。
二、定位与目标
主体功能定位:落实《永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要求,前仓镇属于生态经济区,作为“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区,落实生态服务功能,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可适度集聚人口和发展适宜产业,合理保护与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规划定位:《规划》定位前仓镇为“全国领先的文教产业基地、长三角南翼物流集散枢纽、浙江省温泉康养休闲旅游强镇”。
发展目标:至2025年,前仓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二产转型升级与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旅游服务业基础夯实,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局面;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满足,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补足文体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城镇景观风貌全面提升,城镇宜居性显著提升。
至2035年,前仓镇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工贸城镇目标成果显著,旅游服务业品牌形成,实现三产高效融合发展局面;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建设未来社区,景观风貌更具人文特色,城镇繁荣宜居。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规划形成“一屏一心两带,四区多基地”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其中:“一屏”指历山—珠坑水库生态保护屏障;“一心”指前仓镇区城镇综合服务核;“两带”指对外联动的330产业联动带、内生发展的休闲旅游发展轴带;“四区”指文教产业片区、五金物流片区、山水生态旅游片区、生态田园休闲片区;“多基地”指大陈村、历山、盘龙谷、虎踞峡、南溪温泉、五金物流港、文教产业基地等,是带动前仓镇产业转型的引擎。
规划用途分区。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至二级分区,明确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四、空间控制线细化落实
筑牢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前仓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6万亩;落实生态保护红线19.15平方公里,落实城镇开发边界3.07平方公里,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
细化深化各类控制线。细化落实生态环境控制线、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控制线、城市重要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五、国土空间用地布局
加强耕地保护,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到图斑地块,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要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其他土地。
六、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品质风貌
构建城乡生活圈体系。坚持以人为核心,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构建1个镇区社区生活圈、16个15分钟行政村级社区生活圈,分级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严格保护前仓镇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厚吴村古建筑群等1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历史建筑的整体景观风貌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加强古树名木、地质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化利用。
塑造特色风景观貌。结合风貌资源,分类引导特色风貌,规划重点打造温泉小镇重点风貌区,提升城镇品质,形成美丽风貌样板。
七、安全韧性基础设施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等为一体的对外交通网络。完善镇区路网体系,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路网系统。
市政设施体系。建设绿色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通信工程、环卫工程建设。
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安全韧性防灾减灾体系,科学规划防洪排涝工程、消防工程、人防工程、抗震防治、地质灾害防治、防疫工程、危险源控制。
八、自然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定森林资源总量,加强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保护南溪、珠坑水库等重要水域;实施南部水库联网工程,促进水资源配置内拓外引、联网联调、多源互济、集约高效。
国土综合整治与高效利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修复提升生态空间;推动南溪沿岸低效工业整体腾退,整体转型打造南溪优质温泉旅游基地。
九、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详细规划传导。划分为9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城镇单元4个,乡村单元5个。明确各详规编制单元的边界、类型、编码、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等。
规划分期实施。明确分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合理安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时序,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明确重大项目清单。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