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002613484T/2025-02044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5-04-10 15:03:13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土地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永康市芝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5年3月11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9号)批准,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芝英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芝英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地空间,总面积5666.66公顷;镇区规划范围包括芝英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区,面积332.86公顷。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总体定位:千年缙州、灵美芝英。
规划目标:至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初步形成,千年古城逐步复兴,依托古城文化旅游推动产业升级初见成效,民生保障与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基本形成千年古镇复兴标杆;至2035年,全面形成生活空间品质宜居、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态空间灵美毓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缙州千年古城文化充分彰显,五金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千年古城文化高地和浙中花园魅力明珠;展望至2050年,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现代化发展,全面融入城区一体化建设,为支持永康高质量建设金义都市区副中心与永武缙核心贡献芝英力量。
三条基本控制线:落实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到2035年,芝英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不低于2.7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98.51公顷;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94.53公顷。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系统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彰显“一溪萦镇、千年古城”的资源禀赋特质,构建“一轴、一带、一核、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轴”即永康市域沿东永一线产城融合发展轴;“一带”即沿姜田路一线古城综合发展带;“一核”即芝英千年古城;三区为镇域北部产业融合片区、中部古镇文化复兴片区、南部方岩生态保育片区。
镇村体系规划:依据上位总规确定村庄等级结构和职能分工,规划构建“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体系,其中,规划鲤鱼塘村为中心村,其余41个行政村为一般村。按照五类村庄细分村庄布局类型,规划集聚建设类3个,搬迁撤并类13个,整治提升类28个,特色保护类10个,城郊融合类1个。
用途分区规划:深化落实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和绿地休闲区共6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共4类二级用途分区。
三、用地布局规划
农业空间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求,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积极引导依法合规利用耕地。衔接落实粮食安全控制线,粮食生产功能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控,严格保持种粮属性,坚决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护农业功能用地,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布局。
生态空间布局:根据林地“占补平衡”原则,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林规模,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严格控制占用林地,依法有序补充林地。加强林地、水域等重要生态用地保护,拓展绿色空间和水源涵养空间,提升土地生态化水平,规划至2035年,林地和陆地水域面积总体保持稳定。
乡镇建设空间布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系统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彰显“一溪萦镇、千年古城”的资源禀赋特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城乡居住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要求,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施增减挂钩,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综合交通规划:镇域构建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国省道等多层级综合交通体系;镇区构建“规模适宜、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内畅外联”的镇区道路网络,形成“一环、四横、三纵”的干道路网结构。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照分级有序、分片落实、集约高效、资源共享、城乡统筹等原则,规划构建“30分钟—15分钟—5-10分钟”城乡三级生活圈体系。围绕重点城镇社区、重点村,结合详细规划单元划定构建15分钟城乡生活圈,鼓励通过合并设置、开放共享等方式,促进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结合城镇村体系与单元划定,构建5-10分钟城乡生活圈,完善基础社区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市政设施规划: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标准,落实水利、能源等重要设施规模和布局,统筹重要设施线网走向与廊道控制要求,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加强综合防灾体系构建,明确防洪排涝、消防、人防抗震、公共卫生安全、地质灾害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与布局要求,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加强设施运行管理,建设全方位立体防灾体系。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各类设施的“平急两用”改造。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和传承丰富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彰显芝英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镇域范围内多类型文化遗存纳入保护框架,构建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与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遗产”六个层面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景观风貌塑造:整体构建“田园入城、锦带相连”的千年古城景观风貌格局。以古城周边农田水塘为生态基底,依托灵溪、华溪和城市绿廊打造特色风貌走廊,串联主要景观节点,展现千年古城、田园生活、现代服务等城镇风貌。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详细规划传导: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落实上位总规要求,明确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的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等内容。
规划实施保障:强化数字化管理,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