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信息 > 信息公开目录 >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
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
来源:
日期:2025-04-10 22:49:54
浏览:

单位名称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法定代表人李澎林
住所  浙江省永康市东城街道九龙北路396号
开办资金(万元)300经费来源经费自筹
年初数(万元)1560期末数(万元)1896
宗旨和业务范围依托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和学科优势,服务永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咨询、服务,学术交流,会议会展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784MB1F61503G举办单位永康市人民政府、浙江工业大学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作为永康市探索破解人才和自主创新瓶颈的尝试,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建设为目标,根据学院“新时代干部的赋能基地、现代五金产业技术人才供给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基地”的建设要求,强化校地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永康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建设。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深入开展学历教育,为产业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1.开启了“东迁西归2.0”项目。发挥浙江工业大学和永康校地双方优势,4月中旬举办了“东迁西归2.0”项目研讨会。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57名高校代表、来自61家企业的68名代表、永康市委组织部和各相关局办代表、浙江工业大学代表等齐聚永康,共商东迁西归2.0项目。各合作高校代表对永康市政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差的情况下,推出这个政、产、校、生多方共赢的项目深感钦佩和赞赏。针对研讨会后多方共识,对“东迁西归2.0”项目方案进行了完善。组织永康市企业代表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职责,并征集了企业实习学生需求。5月编制了引才手册,并正式向合作高校发送,6月组织学院人员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五市10个学校13个学院开展招生宣讲和合作高校拓展,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同时也让大量东北学生认识了五金名城—永康。对接拓展了4家意向合作高校,使意向合作高校达到23所,招收了首期“东迁西归2.0”项目学生113名。首批学生于9月1号正式来永报到,并开始了为期20天的岗前培训,不仅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一次锻炼,更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永康的人文经济、产业环境,对学生形成吸引。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学生和企业间的双选会,每位学生通过双选进入了心仪的企业实习。学院不定期安排领导、老师入企关心学生实习情况,企业对这批学生的素质普遍表示非常满意,星月集团胡济荣总裁甚至用五星级酒店来形容;学生对企业也普遍比较满意,据多方统计,超过55%的学生将留永工作;合作高校对本次合作也都非常满意,对永康市政府前瞻性的推出该项目、对学院的精心付出不断的表示感谢,并都明确表示期待后续更深入广泛的合作。首期项目实施成功,也吸引了营口理工学院、绥化学院等高校的关注和参与,营口理工霍凤伟副院长带队来学院实地考察洽谈并期待合作;绥化学院刘丽娟副书记、卢振生副院长亲自协助宣传推广。为后续进一步的开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为永康人才引进开辟了新路径。2.开展“技师、工程师一体化”本科生培养项目。统筹协调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和浙江开放大学永康学院,完成了培养方案和招生简章的编制,联合开展招生宣传,招收永康市内外应届高中毕业生30人,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师和大专专业为机电一体化)。9月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举行了开学典礼,标志着永康本土学校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此更有大学范。组织浙江工业大学高水平师资,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等,学生对能加入本项目普遍满意。3.高质量办好“工大头雁班”。首届“3+2”头雁班学生完成了3年全日制培养阶段,进入2年函授培养阶段。举办了实习就业双选会,近四十名学生全部留永就业,其中18人从事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就职于美学设计部、电气研究所、电气设计部、技术部和工程部等部门,薪资在5500-8000之间。完成第四期“工大头雁班”招生和开课,新招收学生85名,截至目前累计在校“3+2”本科一体化培养学生316人。平均每天有三至四位浙工大教授来永为头雁班学生授课,累计浙工大来永授课教授已超过612人次。修订了第4版培养计划,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开设了金鹰大讲堂共五期,结合永康五金产业特色,邀请金鹰工程师、优秀企业家等本土优秀人才为学生打造职业规划系列课堂,旨在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共有500余人次的学生参加。完成了4个实训室和3个创新实验室建设,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想法、新观点,建立容错机制,让学生在没有过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和探索;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定期组织工作坊等活动。参加了10余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并在“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荣获两项国家一等奖、一项国家二等奖、三项国家三等奖,及两项浙江省二等奖和四项浙江省三等奖等奖项;在“第四届全国青年大学生数字国防教育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一项国家三等奖、两项浙江省二等奖和三项浙江省三等奖等奖项。4.推进永康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做好了首批1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永联合培养情况的跟踪,鼓励学生多为联合培养单位解决问题。对接落实了第二批1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联培企业、导师等。做好配合,完成了第三批1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12月13日,浙江工业大学永康研究生基地成功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成为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年招收研究生资格扩大到50人以上,为后续研究生层次人才本地化培养打开了一扇大门。(二)优化推进继续教育,助力现有“三支队伍”能力提升5.高水平开办“干部高研班”。结合永康转型发展战略和“三支队伍”建设要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举办了“永康市两新党组织书记领航培训班”、“永康市两新党组织书记沟通技巧培训班”班,总共培训学员234人,总学时数40学时,为永康各组织党建工作赋能。启动了永康市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系列培训班,首期学员104人,按下了学院赋能永康基层治理的启动键。举办了永康市第一期职业经理人高研班,报名火爆,最终经过评选确定首期30名学员名单,课程总共160学时,学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工作,完成了结业答辩。6.创新产业急需人才“特色班”办班形式。完成了第三期“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第二期“电子电气”和“新材料”4个产业急需专业工程师特色班,培训产业人才173人,总共512学时。优化方案,举办了第四期“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第三期“电子电气”和“新材料”产业急需专业工程师特色班,招收学员153人。7.开拓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和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在金华市域内率先举办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学员60余人,获得金华市人社局的充分肯定。发挥学院2023年获批的浙江省创新方法工作站作用,举办了“永康市第一期创新工程师(一级)培训班”,招收学员63名,最终58名学员参加考试通过“创新一级工程师”考试,发放证书58份。8.举办了企业管理提升系列研修班。举办了“企业标准化增值服务”(130余人)、“企业仓储管理人才”、“安全生产”、“安全协管员”、“质量管理”等5期企业经营管理研修班,总共培训学员336人,总学时数128学时。9.深入开展行业提升班。完成了首期“电动工具”、“杯壶”、“智能门(锁)”和“模具”4个行业提升班,培训产业人才172人,总共640学时。优化方案,举办了第二期“电动工具”、“杯壶”、“智能门(锁)”和“模具”行业提升班,招收学员141人。10.举办普惠式讲座、沙龙、科学咖啡馆等活动。举办了“臻善大讲堂”20期,“惠风丽州”计划20期,为永康百姓普及了税务、知识产权、AI赋能产业、书法等等丰富的知识,总共培训2713人次。(三)探索校地服务新模式,为永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1.支持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支持技师学院建立了现代五金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所,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举办了“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第二期管理干部研修班”,共培训45名管理干部,共24学时,助力永康五金技师学院高质量发展。举办了3期“教授大讲堂”讲座,为技师学院学生主题教育提供专家报告;联合成立了校地服务工作组,共同开展校地服务。12.组织开展“工大师生进永康系列活动”。发挥好五金学院作为工大服务永康的阵地作用,组织工大职能部门、专业学院的师生到永康,让更多工大的师生走进永康,了解永康,进而服务永康。计划与永康团市委、五金城集团等合作,组织1支工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计划组织“工大百名教授博士进永康”大型科技对接活动,开展浙工大教授专家进企业对接、咨询服务50人次以上。13.推进“丽州工程师计划”。作为探索高校人才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机制,2024年学院将在总结一期“丽州工程师计划”的基础上,落实学院管委会主任要求,加强与组织部、科技局、经信局等部门的协作,不断优化高校和企业间的协调方式,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企业技术难题的切实解决和高校成果的落地。(四)加强学院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14.管委会决策。4月11日,召开了管委会2024年第一次会议,研究解决了学院用编、场地等方面问题,为学院今后进一步深入广泛赋能永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5.加强学院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新招聘入职了2名全职青年博士和8名硕士,实现了双聘制博士的突破,现有本地化全职博硕专业教师达到20人。选择杯壶、电动工具和门(锁)三个行业,开展了青年教师产业调研,使青年教师分别对所调研行业建立了基本的认识,并出具了调研报告,为产业培训和学生教学提供了支撑。试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一位导师带三五个学生的方式,带动学生在学习上求“深”,在技术上求“细”,在技能上求“精”。组建了三个专业督导组,督促、检查与指导教学各环节工作,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16.打造新平台。以“永康市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名义,开展了省级产业人才学院申建,并以创新的模式、扎实的实践,迅速成为全省典型,获得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作为典型案例在国家人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及《中国教育报》中刊登,同时也获评浙江省人社厅的人社领域深化改革最佳项目之一。10月16日,依托于我院的永康市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应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邀请代表永康市参加浙江省人力资源博览会,学院书记受邀在“四方联动产教融合”人才引育建设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17.健全学院管理制度。草拟了《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并经过多轮讨论修改,渐趋成熟,为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聘任和薪酬制度体系奠定基础。修订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激发管理队伍工作活力。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采购、报销等流程。加强教学管理、培训管理、实验室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规范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组建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干部队伍,制订了与学生管理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包括《头雁班奖学金评定及管理办法》《学生自律条例实施细则》、《头雁班奖学金实施细则》等文件。18.交流合作。接待了金华市副市长庄凌飞一行、桐庐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刚一行、浙江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浦江研究院梅雪峰院长一行、营口理工学院霍凤伟一行、哈尔滨学院曲明哲副院长一行等前来考察交流。19.抓好组织建设和宣传。10月15日,学院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支部,原浙工大工会常务副主席兼妇联主席张美玉当选首届党支部书记。适时建立学院党组织,党建引领学院发展。建立学院工会组织,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抓好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制作学院简报。运用抖音等平台,生动展示学院办学成果和活力。依托学院自媒体和永康融媒体中心等社会媒体做好学院对外宣传,开展3次以上有影响的主题宣传,扩大学院在永康、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院成立的时间较短,仍处于建设成长阶段。一是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二是学院管理制度需更加完善,三是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四是组织建设和宣传仍需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建设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学院三个基地的建设要求,发挥学院在“三支队伍”建设上的办学优势,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的综合能力,擦亮“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名片,助力打好“五战双强”行动组合拳。(一)深入开展学历教育,为产业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扩大“东迁西归2.0”项目;大力开展“技师、工程师一体化”本科生培养项目;高质量办好“工大头雁班”;推进永康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二)优化推进继续教育,助力现有“三支队伍”能力提升。高水平开办“干部高研班”;精准培育永康产业急需人才;举办省级专技高研班;深入开展行业提升班;举办普惠式讲座、沙龙等活动。(三)探索校地服务新模式,为永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立校地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入产教融合;支持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创建一流技师学院;组织开展“工大师生进永康系列活动”;推进“丽州工程师计划”。(四)加强学院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党建引领,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学院管理制度;提升宣传效力。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3月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