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 > 永康市教育局 > 工作动态 > 政务活动
索引号 11330784471831783L/2025-105053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2025-06-27 09:05:09 文号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登记号
有效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归位尽责互补,构建协同育人“强磁场”|全市教育系统校长大讲堂第四十三期活动开讲
来源:永康市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日期:2025-06-27 09:05:09
浏览:

为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6月24日晚,以“教联体”建设为主题的校长大讲堂第四十三期活动在教进附中举行。

活动特邀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作主题讲座,部分金华市人大代表、永康市人大代表、永康市政协委员、“教联体”成员单位代表及家长代表应邀出席,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业根讲话,党委委员、副局长应静主持,全体班子成员参加。

殷飞教授以建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阐述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观点,介绍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政策和背景,指出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具体路径,强调要目标联合、信息联动、方式联结、资源联通、评价联席,聚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新人。

活动特设互动交流环节,金华市人大代表吕月眉讲述了自己对于教联体建设的意见建议,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与殷飞教授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破解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活动中,陈业根强调,校家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要树立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以教联体建设为支点,撬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育人,推动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理念共赴,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共同愿景。相互搭台、互相合作,做到互补而不趋同,共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以共同愿景实现教育共情,搭建家校沟通连心桥,在真诚的双向交流中,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化解教育理念分歧,让家长与教师从彼此的话语中感受理解与信任,将教育焦虑转化为教育共情,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要以共同愿景实现成长共育,编织成长培育经纬线,将学校课堂的知识严谨性与家庭生活的实践灵活性有机融合,让孩子在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的交织中,逐步成长为兼具学识与情怀、独立且温暖的时代新人。要以共同愿景实现育人共责,锻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明确家庭是习惯养成的摇篮、学校是能力塑造的殿堂,共同分析学生成长状况,针对性制定协同方案,让家校在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中,共同扛起守护孩子未来的时代使命。

二、开门办学。打开校门、汇聚力量,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要引入社会监督,直面公众关切,通过周三家长开放日、家长监督委员会等形式,畅通社会监督反馈渠道,积极听取家长意见建议,以阳光化管理赢得家长信任、增加家长了解,推动学校在监督中持续优化服务、提升质量。要主动开放共享,打破教育生态闭环,以办好学校运动场地开放民生实事为契机,促进校内、校外资源有效流动与互补,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要强化家校沟通,创新沟通载体与模式,丰富家校共育活动,构建多维立体的互动桥梁,引导家长深度参与教育过程,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为学生成长营造温暖且有力的支持环境。

三、主动承责。跨前一步、担当尽责,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育人合力。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联体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牵头建立常态化校家社沟通机制,主动对接家庭、社区、企业,以实际行动拉近校家社之间的距离,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从各自为战协同育人的转变。要聚焦学生,回归学生主体地位,关怀特殊群体成长,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生活场景,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成长道路上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与力量。要撬动资源,通过多维度展示永康教育正能量,全方位展现教育系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同时主动对接属地党委政府,撬动社会资源投入教育事业,实现校家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局机关全体干部,各中小学(社区学校)、幼儿园、直属单位党政正副职、后备干部、家校工作负责人,城区教育辅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家庭教育讲师参加会议。


  • 字体: 【
  • 打印
  • 关闭

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

官方微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