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847392043434/2025-106812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时间 | 2025-09-03 14:37:05 | 文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登记号 | |
有效性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金华生态环境局永康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金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工作思路,以蓝天、碧水、净土为突破口,以央督整改为契机,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补短板、虑长远,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环境质量提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提供生态环境保障。2024年,PM2.5浓度28.7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7位),同比改善4.7%(排名全市第4位)。AQI优良率92.9%(排名全市第5位)。全市一共5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第三轮中央生态保护督察信访件明显下降。第三轮央督涉及永康信访件61件,总量排名金华第5,同比第二轮(87件)下降29.9%,下降幅度排名金华第1。
(二)指标创优。2月至11月,我市成功实现单月PM2.5连续10个月同比改善,其中最高单月同比改善幅度达27.6%,6月、7月和9月达到历史同期(2013年以来)最佳。1-12月,章店断面汛期污染强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2.3%,退出全国汛期污染强度前50强。1-12月,桐琴桥交接断面同期历史首次0超标,主要污染物均同比改善,省级考核优秀。
(三)比拼创先。胡幸宁、徐俊浩荣获“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被省厅记个人三等功;第二轮次重点区城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队伍评分全国第五,胡幸宁和徐俊浩被评为“表现突出人员”;永康分局获2023年度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表现突出集体;永康分局被评为2023年度金华市新时代人文高地建设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3人被评为成绩突出个人;监测站在2024年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取得团体奖项三等奖(一等奖义乌、二等奖东阳),成雄根、潘雨燕同志分别获得个人奖项二等奖和三等奖;浙江康蓝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列入全省危废规范化处置“领跑”培育企业。
(四)服务创效。永康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提标改造项目获得1015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永康市汛期面源污染防治预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被列入全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培育名单,成功获得200万元专项资金;经济开发区生态处理中心(一期)项目获批超长期国债2400万元;1-10月共审批建设项目150个,审批数量金华第一;核发重点管理许可证41本,简化管理许可证385本,发证数量居金华第一;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排名较去年上升15个名次;芝英镇生态文明建设报告试点成效在全国人大官网发布。《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 助力永康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省唯二两个案例经省厅推荐报送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典型案例。
二、2024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美丽永康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统筹。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明确环境质量提质进位“1+5”小组工作任务,全力推进5方面共37项具体任务。实施“生态报表”制度,助力试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督促属地和部门、企业主体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动“两山”转化。继续推动赫灵方岩EOD项目,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着力解决杨溪水库区域内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截至目前,33个EOD子项目,已完成备案32个,开工建设15个,完成建设3个,累计完成投资达3.75亿元,通过省农发行融资授信8.8亿元。多维生态宣传,扩面宣传提升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多形式、多角度、多途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现场活动32场次,参与活动群众超过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册,“赏一片绿洲,游生态乡村之旅”路线入选金华首批十条生态研学线路之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排名较2023年上升15名。
(二)强力推动正风肃纪反腐
全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治长效,以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为导向,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整治,明确噪声污染防治法部门职责分工,工业领域噪声信访件98件,较去年同期(128件)下降23.4%。完成8个“宁静小区”建设试点验收工作。二是聚焦行业不正之风,印发实施《永康市生态环境社会化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委托专业技术评估单位核查环评报告118本;检查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8家次;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1起,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持续有力纠治行业生态。三是聚焦回应群众关切,重点围绕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4种表现形式,结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日常信访举报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积极开展“明红线 守底线”专项行动,梳理工作红线25条,明确风险防控举措32条,累计梳理排查线索631条,未发现存在“一刀切”行为。四是聚焦清廉环保建设,开展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治理,积极培育执法队创建金华市级成绩突出清廉建设单位,开展“清风护航 绿满丽州”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擦亮“红心向党 逐绿前行”党建品牌。
(三)督察问题整改有力有序
一是专项执法行动稳步开展。部署开展“两打”、“绿剑2024”、空气质量保障“零点行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等多项专项行动,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4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122起(一般处罚95起,不予处罚21起,当场处罚6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1起(一般处罚95起,当场处罚6起),处罚款额合计1015.603 万元。二是环境安全生产持续保障。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重点时期、节假日,通过“分管领导带队查+各中队重点查”的形式,对污染防治设施、危废贮存、应急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排查,将环境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确保企业生产环境安全稳定。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完成四轮全市重点风险源的隐患排查,发现各类隐患问题137个,完成企业应急预案备案44家。三是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截至目前,我市61件信访件实际完成整改59件,整改完成率96.7%。11个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其余均有序推进中。此外,3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三)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加力
1.深化治气攻坚。开展大气治理“攻坚季”行动,完善“研判部署+污染管控+督查执法”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编制应急响应操作手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分级分类加强污染减排措施。全面实施重点部位近源污染清理整顿,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木质家具、汽车零部件等行业VOCs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高效完成治气考核任务。围绕工程、结构、管理三大治气减排项目,提前超额完成省级任务。完成烧结砖退出整合2条、产业集群整治10家、2蒸吨/小时生物质锅炉淘汰5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个、恶臭异味治理排查治理1个。完成VOCs源头替代31个、完成纳入活性炭集中再生公共服务体系企业570家、VOCs低效治理设施升级97家。完成环保绩效A/B企业培育创建25家。淘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375辆。全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先后印发《永康市持续开展秸秆焚烧管控的工作方案》《西城供电站、永康一中站秸秆禁烧夜间强化管控方案》,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明确路径。以网格化治理夯实秸秆禁烧工作基础,建好用好“网格员常态化巡防+高空瞭望平台高效化盯防+多维度日常化宣防”三防网络,针对问题频发镇街启动约谈,2024年以来,我市累计被省级通报火点数311个(排名金华第6),累计约谈镇街领导35人次,秸秆焚烧立案处罚332起,案件数量排名金华第二,处罚金额3.2万元,累计曝光典型案例30起。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整治。按照站点周边“一、三、十公里”管控圈标准,实施分级管控,全力降低重点时段各类污染排放。严格工地扬尘治理,利用智慧工地扬尘预警+人工现场督导,今年以来,累计巡查752项次,约谈45人次。加密道路洒水保洁,对站点周边主要道路开展循环洒水和雾炮喷淋作业,确保实现“地面不干”标准。加强站点周边露天烧烤、流动摊贩、餐饮油烟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定期清洗餐饮油烟设施2325家,餐饮油烟立案处罚7起。
2.深化治水提标。2024年初,根据省、金华市工作要点,高效落实“11656”治水体系(即“一个目标、一项基础、六大保障、五项攻坚、六张清单”)工作要求,争创“大禹鼎”。精准溯源治污。全域溯源排查,累计完成河湖岸线排查791.2公里,核实入河排污口3036个,建成上游问题断面及支流清单、入河排污(水)口整治清单、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清单,锁定水质波动较大的问题支流3条。今年谋划治水实施类项目14个,总投资14.49亿元,占国有资本投资11.6%,开工率100%。汛期污染防控。制定印发《永康市汛期污染防治应急联动机制》《章店断面汛期污染强度控制“一点一策”方案》等办法,全力构建汛期污染防治体系,统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排水主管网提升改造、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程,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9.2万吨。用好智慧治水平台。通过线上数据实时关注断面水质情况,及时跟进督查暗访、提醒交办、预警通报等措施,向部门、乡镇发送交办单52份,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贯通19个水质监测站点数据,实施水质“三级三色”预警制度,累计发送断面水质预警264条。
3.深化治土清废。纵深推进省“四星级”无废城市建设,已完成省厅创建初评评分,暂列全省第一。紧盯重点领域。完成1900家工业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和履约统计调查。开展抛光铝灰(一般工业固废)专项整治行动,确定浙江贞润铝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市抛光铝粉综合利用企业,共排查222家,其中涉抛光铝灰企业181家,完成问题整改55个,整改率100%,全面提升企业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已完成飞灰“趋零填埋”,填埋率3%,位金华前列。加强危废管理。开展铝灰渣及二次铝灰(危废)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摸排全市357家涉铝企业,指导问题企业167家,完成问题整改188个,“固废一件事”线上监管系统运用率100%。编制《永康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手册》,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专项培训会3次,培训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对32家重点产废单位及8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开展考核,均符合省级规范化考核要求。强化协调联动。联合商务局推进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污染整治提升,11月初完成行业整治县级验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组织完成62个土壤污染调查地块评审,其中已完成央督应调未调补充调查42块,完成率居金华前三。完成优先监管地块监测管控5个。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开展黑臭水体风险隐患点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统筹强化监督第二阶段暗访检查。建立“1个专班统筹,3个应急组机动采测,6个现场处置综合治理”的“136”工作机制,全员下沉,全力保障,力争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全市累计出动1600余人次,排查2773个点位。
(三)服务监管双向融合
一是全链条优化审批。落实局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细化入企服务“现场指导、座谈调研、技术咨询、专家答疑”四步走机制。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多评合一”“打捆”审批改革。截至目前,累计5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8个项目开展了“打捆审批”,获利企业22家;审批建设项目158个,发放排污许可证469 本,审批、发证数量位居金华第一。《永康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助力永康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正面典型案例被省厅推荐到生态环境部。二是全流程宽严并济。健全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纳入正面清单管理企业增加至33家,今年以来累计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少现场检查56家次,真正让正面清单企业感受到“无事不扰”,以更大精力投入到正常生产运营。推广学法积分抵扣处罚金额举措,今年以来,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21起,免于罚款364.24万元;14家企业通过学法积分抵扣罚款16.4万元。指导帮助11家受到过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的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三是全周期要素保障。积极保障“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排污权指标,今年以来共参加组织排污权竞价9场次,成交230笔,总金额450万元。多种渠道开展送法入企宣传活动,参与起草《金华市五金涂装行业环境保护专项合规指引》,挂牌成立金华市首个五金涂装行业环境保护专项合规指导中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诚信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空气质量指标还需持续攻坚。PM2.5浓度、AQI均未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值。进入秋冬季后,由于扩散条件变差,本地污染源叠加外来输入影响,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二)断面水质不够稳定。虽然2024年国控章店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考核要求,但单月超标问题突出(今年已累计5次)。
四、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2025年的工作目标PM2.5浓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QI优良率稳定在93%以上,5个金华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及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力争水质从年度达标向月度达标迈进。
(一)统筹推进美丽永康建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领导带头引领、美丽办牵头抓总、职能部门联动协同、镇街平台主体作用,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一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准入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进行环评+排污许可“双证合一”模式,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办事成本。深化实行正面清单动态管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并免于处罚。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抓牢“两新”“两重”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优质重大项目,科学推动永康经济开发区生态处理中心等项目落地。抓牢“双碳”战略机遇,稳步推进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加快推进永康赫灵方岩EOD项目建设,推动完成杨溪水库清淤项目省发改核准,力争实现投资2.78亿元。三是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开展太平水库综合治理项目,争取获得2000万元中央资金,进一步提升太平水库规范化建设水平。谋划华溪流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全力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争创一条美丽河湖,开展排污权跨市交易,更好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提标提质环境质量。以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环境质量提质进位。一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认真对照《提质进位工作五张清单》,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全力降低重点时段各类污染排放,力争实现上级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加大低效VOCs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力度,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推行“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的VOCs治理模式。探索大气环境质量综合防控数据管家服务应用,实现“数据主动服务,问题及时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二是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落细落实全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完善汛期面源污染防治预测预警体系。通过抓问题断面、抓雨天污染、抓排口整治等手段,推动断面水质从年均达标,向月度达标乃至单日全时段达标跃变升级。开展入河排口整治销号,落实“三级三色”预警提醒和整改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支流水质提升。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争创“大禹鼎”。三是打造清废净土新高地。推行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强化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排查,谋划实施地下水污染阻隔、管控和治理。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加快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构建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三网融合”生态中心建设(永康经济开发区生态处理中心项目),培育危废规范化管理省级“领跑企业”,争创“无废城市”。
(三)健全生态监管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紧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举一反三”,坚决压实整改责任,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将管控要求充分运用到政策制定、规划实施、产业布局和项目准入等各个方面,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硬性约束作用。二是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大重要事件、重要节点的舆情监测,开展队伍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三是推进督察整改闭环。做好第三轮央督“后半篇文章”,按时推进、限时销号。做好2025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和黑臭水体检查等重点督查检查行动迎检工作。
(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以争创全国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为主线,坚持以学聚心、以干提能、以督增效,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夯实思想根基、锤炼过硬本领,持续推动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一是以智慧监管助推高效执法。制定落实2025年度生态环境执法计划,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用好工况监控、在线监控等数字监管手段,借助无人机、走航车、PID等先进科技设备,提升非现场执法手段发现环境问题的能力,实现执法办案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二是在岗位一线锤炼监测本领。以省市技能比武为抓手,全面加强全市监测战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监测数据的获取能力、实时科学的分析能力、问题统一调度的及时处置能力。全力以赴推进监测资质认定扩项工作。严格防范监测数据人为干扰。三是以良好作风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动力。持续打造“红心向党 逐绿前行”“清风护航 绿满丽州”党建、清廉双品牌,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廉政风险排查与防范化解,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持续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
-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关闭